http://s16/middle/5a064afft77d826411cdf&690 [转帖]" TITLE="济源十大怪 [转帖]" />
每当有外地的朋友来济源游玩的时候,济源好客的人们总会主动的向大家介绍济源的山水美景以及民俗风情。外地的朋友们在济源待上一段时间,根据自己的阅历见闻也能总结出一些济源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特点来,由此就产生了济源十大怪的说法。
愚公移山山还在;
泱泱济渎不通海;
荆条根儿作梁材;
老城东门朝北开;
西滩能把水比败;
臭水路牌街边栽;
火车没有汽车快;
男女老少话把带;
打听清楚才恋爱;
娘咦声声不见外。
愚公移山山还在,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由于济源境内有太行王屋二山,所以人们都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济源,上世纪八十年代,济源开发王屋山景区,为了证明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本地,就把阳台宫下一个名叫燕婆洼的村子改名叫愚公村,现在村子中有愚公井、愚公移山群雕、愚公移山遗址等,所以说愚公移山山还在。
泱泱济渎不通海,什么叫渎?独流入海称为渎,历史上的四渎分别是江渎(长江)、河渎(黄河)、淮渎(淮海)、济渎(济水)。每个渎都有自己的水神,并且在发源地都修建有祭祀水神的庙宇,分别称为江渎庙、河渎庙、淮渎庙、济渎庙。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江渎庙河渎庙都不存在了,而现存淮渎庙的规模太小,远远无法和奉旨敕建保存至今的济渎庙相比,所以济渎庙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水神庙。但是曾经独流入海的济水现在却已经湮没了,仅剩下济源境内的一段河道,现在在水利局济河所的管理下灌溉着几个村的农田。
荆条根儿作梁材,这说的就是我们济源的奉仙观了,奉仙观俗称荆梁观,可谓是国内建筑史上一奇,它的奇不仅在于它使用了枣木、桑木、荆木、柿木这四种房屋建筑中忌讳使用的材料(因为这几种材料谐音:早丧今死,大不吉利),还奇在于它用的并不是这几种树的树干,它用的全是树根。想想吧,树根都能当大梁,那树该有多么大啊!更奇的是这几种树根都是济源本地出产的。据观内石碑记载:枣树根出自现在承留的枣林村;桑树根出自城南桑榆河;荆树根出自思礼的荆王村;柿树根出自克井的柿槟树。
老城东门朝北开,这是说过去济源有城墙时东城门并没有开在城东,而是开在北城墙东头,至于东门朝北开的缘故有说是因为风水的缘故,有的说是过去为了便于防守的缘故等等。
西滩能把水比败,西滩原是坡头镇的一个村子,位置在黄河中间的一个岛上,奇怪的是无论黄河的水涨多么大,始终淹不了西滩,西滩随水而长!传说西滩是一块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时的息壤,可以随水生长,后来有水利学家认为是由于黄河刚从西边的狭窄河段出来,迎面冲积西滩沙洲,河水中泥沙的力发生变化,引得西滩水涨滩也长。现在由于小浪底下游又修建了栖霞院大坝,西滩已被淹没在水库中了,所以这一怪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了。
臭水路牌街边栽,这是外地人的一个误解,济源城南这条河实际本名叫溴水河,这在《水经注》上是有记载的,所以贯穿城区东西与溴水河平行的这条街就叫溴水大街,“溴”的发音是“举”,并不是“臭”。记得2003年的时候我还见到建行东国税局前的一个街牌上显示的是“溴水东街”,现在济源市政府已不再称溴水大街了,而是改称济水大街,那条溴水也被改称南漭河了。
火车没有汽车快,这说的是济源原有的小火车,是一条窄轨铁路,北起克井经济源沁阳通温县,好象还在梨林站岔开一条向南通孟州。一直到本世纪初仍还在运营,一般是把济源的煤、石头、石灰等物资运到沁阳温县等地,用蒸汽小火车头牵引,时速最快不过三四十公里,所以被人戏称“火车没有汽车快”,但是这条小铁路在2005年左右被拆除,这一怪现在也成记忆了。
男女老少话带把,济源话“把”发“拜”音,这的确是济源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很多人刚到济源或刚同济源人接触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济源人爱骂人!因为济源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年轻的小伙子还是漂亮的大姑娘,张口合口总是:“X他妈”或“X你娘”等等,反正是满口脏话,其实这是一种误会,济源人并不是爱骂人,只是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养成了这种习惯,习惯的连自己也不觉得这样不好了。不过随着济源创建力度的逐年加大,现在人们也正在改变这种不文明行为!
打听清楚才恋爱,这可能是很有当地特色的,听说焦作地区也有这种风俗不知是不是真的,打听清楚才恋爱打听的主要是对方家族的“门事”,这个“门事”是什么呢?它不是对方是不是富有,也不是对方家的为人处事怎么样,它主要针对一件事:对方家族中有没有狐臭史!在这个问题上济源人可是非常较真的:如果仅仅是门不当户不对,门事没问题,那么一切可以商量;如果对方家族门事有问题,那就是再般配也不行,家里边那绝对是坚绝反对,没有回转余地,而且亲戚朋友也无人赞同。为了避免两个人产生感情后因为门事的问题不好分手,济源就有了先打听清楚对方家族的情况再进入正式恋爱阶段的风俗。这些年虽说提倡移风易俗,多少旧风俗都改过来了,但是这个规矩却无人能改,不仅因为它太根深蒂固,而且也因为它的确有存在的理由:狐臭虽然现在能治,但有遗传性,有的甚至是隔代遗传,试想谁不希望自己的家族清清白白啊?这一怪现在依然存在。
娘咦声声不见外,娘咦这个词可能是济源独有的,它一般表示惊讶,有时候也表示不耐烦等。济源人说这个词是相当地道的,是不是济源人,说一下这个词就能分出来。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去王屋山景区玩,门票对本地人是有优惠的,规定得凭身份证享受,但平常都是说一声“济源的”就行了,有个朋友是济源五三一的,她们一般都说普通话,结果到入口验票时她一说话,检票员就怀疑她是冒充的,非让她拿证件不行,她很来气,一面找证件一面说:“娘咦,可真是罗嗦!”结果没等证件拿出来就被放行了,检票员说:“一听这句娘咦就中了,不是济源人说不成这么正宗!”哈哈,你说逗不逗?
还有一个济源十大怪的版本,这个版本应该是济源人自己总结的,因为这十句话全都是在介绍济源的不同景点,透露出一种自豪的色彩。前边几句相同,后边几句给改了:
愚公移山山还在;
泱泱济渎不通海;
荆条根儿作梁材;
老城东门朝北开;
黄河西滩长水外;
轩辕天坛迁京拜;
少康夏都埋起来;
八里胡同禹斧裁;
顽皮泼猴惹人爱;
地下温泉沸水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