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分类: 示范引领 |
情与势,文化与时代的互动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设计人:宿松县实验中学新城分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还处在对历史学习兴趣、历史辩证思维的初步培养阶段。作为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学生具有较强的兴趣。经过前期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阅读教材获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对于掌握该时期科技文化的成就这一课程标准要求,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辅以游戏环节较为轻松愉快地达成要求。但理解该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分析文化现象与时代特征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深奥和困难。因此需要选取有效史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渗透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
2.
3.
4.
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教学难点: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史料研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以“大咖”为话题,引出抗疫领域 “大咖”钟南山(展示关于钟南山的大咖“S卡”,“S卡”表示超级大咖。)
【过渡】前面在15课学习了两汉时期突出的科技文化成就,今天我们转换时空,来到乱世裂变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延续不断。在这动荡与交融,分裂与趋一的时代背景下,也闪耀着大咖的光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领略大伽的风采。
环节一:历史大咖请就位
(一)教师活动2
介绍环节一的参与规则: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每组抽取一张“S卡”,组内自主阅读教材,完善相关历史人物的信息。
(二)教师活动3
请各组代表将制作的“S卡”粘贴在黑板板书的相应位置并介绍相关历史人物,让学生区分清楚人物所处的时期朝代以及各自的领域。
(三)教师活动4
制作交互按钮的PPT,通过交互设计将PPT连接切换到学生所介绍的人物的基础知识。
环节二: “S卡”补充拓展
(一)贾思勰《齐民要术》:
教师活动5 1.补充“齐民”、“要术”的含义。
2.展示材料,设置问题:贾思勰为什么要撰写《齐民要术》?为什么能写成《齐民要术》?
【说明】北方的分裂动荡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关注民生,为人民提供谋生的方法,成为像贾思勰这类有识之士的时代使命。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经济恢复发展,民族交融的加速,生产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传播,为贾思勰总结成书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数学祖冲之:
教师活动6 播放动画视频,介绍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方法过程。
【过渡】祖冲之在继承刘徽采用割圆术的基础上,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于世界近千年,是中化文化的骄傲,一起为祖冲之点赞。
(三)书法王羲之:
教师活动7 展示材料,思考问题 :1.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2.书写材质的变化与书法艺术发展有什么关系?
学生欣赏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说说特点,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四)绘画顾恺之:
教师活动8
1.展示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引导学生赏析其绘画之美。
2.展示宗白华《论<</span>世说新语>和晋人之美》里一段话,小结归纳。
【过渡】正如宗白华先生所总结的,晋人的风度,晋人之美是将情与自然相融合,情与时代变势相融合。北方亦有寄情山水的大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仅是部考察自然山川河流的地理学著作,同时记录了大量沿途的历史古迹和风土人情,形成了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五)表格归纳
教师活动9:PPT展示表格,总结魏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成就。
【过渡】如此异彩纷呈的科技文化成就折射着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呢?让我们一起解密科技文化成就取得的原因。
环节三: 解密:文化与时代的互动
教师活动10:展示材料,引导小组合作探究该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取得的原因,即情与势、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任务1:根据材料一、二,《齐民要术》成书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任务2:材料三反应了东晋文人任情山水、发展审美意识的基础是什么?
任务 3:根据材料四,佛教盛行和出现大量佛教石窟造像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解密原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基础训练》第20课
板书设计:
情与势,文化与时代的互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