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家长里短 |

曾经,记忆中的“家里蹲”大学是耻辱的象征。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放学,两个同学打的不亦乐乎,书包扔在地上,书本散落一地,你揪着我的衣领,我抓着你的头发,同学们不仅没人拉架,还在一边起哄。
那会孩子上下学也没有家长接,都是自行往返,好不容易来了一位老师,才把两个喝止。
问其原因,是一位说另一位你学习不好,长大了只能上“家里蹲”大学,另一位不堪其辱,奋力反击,打成一团。
忘了后来咋处理的,也可能被老师拉开后一笑泯恩仇,年少时,孩子们哪个不是猫一会狗一会啊,打打闹闹,开心不已。
我只牢牢记下了“家里蹲”大学这个称谓。感觉就是吃白饭,很羞耻。
没想到时光流转,四十年过去了,孩子们真的上了“家里蹲”大学。
昨天下午去超市买鸡蛋,老板娘笑着问我:“买鸡蛋给儿子做饭?还在家呀,上家里蹲大学哎!我侄子也一直在家上网课呢!”
笑笑,提着鸡蛋回家。
边走,摇摇头,苦笑一下,莫衷一是。
有人说,2019年上大学的孩子是最悲催的一代,刚进校门,校园还没熟悉完,下半学期就家里蹲了。
好不容易开学,大二安稳在校,却连门也出不了,大学所在城市的景点连门都摸不到。
记得乐大二上半学期,还能坐地铁从南校区到北校区做实验,进出门要身份证,到下半学期整整一学期没有出过大门。
到今年,数数身边的孩子,不管是985还是211,不管是普通大学还是大专生,在家上网课的不少。
过去大学生较少,在人们眼里,大学生就是天子骄子,现在大学扩招,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上大学,除了学知识,还是长见识的重要阶段。
乐从三岁半起,每年不管远近都要带出门一到两次,三岁半第一次坐火车,七岁第一次坐飞机,以后的每次出行他都有很深印象。
也曾跟他一起憧憬过,上大学后我们再次的出游计划,也鼓励他和同学能够一起出游,结果很多计划都搁浅了。
说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什么诗和远方,在现实面前,遵守规定,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海明威说过,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的确,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在这个特殊时代,要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管好自己,就是做贡献。
相信这段特殊的经历,是00后大学生最深刻的记忆。

孩子上“家里蹲”大学,家长的后勤服务任重而道远。
自从乐同学高中毕业,我已经不习惯中午回家做饭,现在,又得天天做饭,每天都有灵魂三问,冰箱有什么菜?做什么肉?吃什么饭?
乐同学以为,菜里面的肉不叫肉,往往是菜都吃完了,盘子里只剩下肉。
他认为,所谓吃肉,是烧排骨、酱牛肉、焖肉等才叫肉,以肉为主体,其他都是配菜。
而做这种肉费时费力,以前都是周末才做。
平时做炒菜,他吃两天就烦了,而我看到盘子里剩的肉也很烦。
于是,隔一阵我们俩都盼望我中午有事,开会或者下县,他就可以自由自在的点外卖。
目前鉴于疫情下,外卖也不安全,还是老老实实做饭吧。
又开始挖掘炊具的各种功能,最后发现电压力锅最好用,做肉食省时省力。
晚上把肉、排骨或鸡放冷藏室解冻,早上上班前把肉放进高压锅定时,中午回家就可以回锅,土豆烧牛肉、红萝卜焖肉、红烧鸡,只需十来分钟,一盘硬菜就上桌了。
昨晚和乐说好久没吃粉蒸肉了,你意下如何?
乐说外卖的不好吃,你们食堂的净肥肉……
这么挑呀,我想的是自己做。
出门买蒸肉粉,回家把排骨洗干净,加盐、少许老抽、调料、调酒、姜片腌制,洒上粉蒸肉粉,搅匀,放进冰箱冷藏。
把土豆刮皮泡在清水里。把黄豆黑豆黑芝麻红豆薏米泡在破壁机里。
今天早上W先生有事,不能给我们做早饭。我比平时早起来二十分钟,插上破壁机,然后出门跑步。
回家后用电饼铛给乐同学煎牛肉饼和鸡蛋,我在养生壶里煮白水蛋和鹌鹑蛋。同时还削了苹果,洗了圣女果。
同时还把土豆切成块,放入高压锅,然后腌制好的排骨放在土豆上面,插电源,定时。
以前看乐奶奶做粉蒸肉,是把土豆块和肉装在小盆里隔水蒸,今天试试直接放锅里蒸。为了防止糊锅,加了一点点水,有电饭锅专用小杯子的三分之一。

中午回家,打开锅一看,真好,米粉亮晶晶的,排骨软软的很入味,土豆也完全吸收了肉味,软面好吃。最重要的是,锅底没糊也没有汤汁,保证了米粉排骨的品相。
乐同学尝一口,大呼好吃。他总结说,隔水蒸毕竟隔着水,没有这么软糯。还说,以后你就用这种方法做。
好吧,真的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昨晚风大雨大,花草图片来自今早晨跑朋友的圈圈。感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