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水》赏析(3)

(2010-03-14 15:37:57)
标签:

理水

洪水

历史人物

鲁迅

治水

官僚

学者

世界

人民英雄

现代

人物

杂谈

分类: 名作赏析

《理水》赏析(3)

 

林志仪

禹在《理水》中是被塑造为一个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优秀品质于一身的理想人物。这个人物的正面活动写得不多,但性格形象却极为鲜明突出。这主要是作品中贯穿着革新与守旧的矛盾,禹的性格便从矛盾的斗争中得到显现。围绕治水的问题,小说的第一部分就表现了两个不同的观点。文化山上的御用学者出于阶级的利益,否定禹的存在,而一个“乡下人”对这些学者进行了无情嘲讽,显示出禹为人民辛劳治水,符合于人民利益和要求。接着第二部分从人民渴求治水的心情写起,人民一再盼望禹的到来。然而盼望的结果,出乎意料之外,盼来的却是高踞的考察大员,并不是殷切期望的禹。这不仅是失望,简直是给人民在灾难中更制造灾难!到第三部分矛盾的斗争正面交锋时,禹的形象便和盘托出,栩栩如生地站立起来了;加之第四部分通过禹和舜及皋陶的对话,对治水情况的补叙和交代,禹的性格形象更完整丰满了。

在第三部分,禹和他的随员们一出场,就给人以勤劳、刻苦的鲜明印象:他们“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好象“一群乞丐似的”。这便标志着他们是如何身体力行、“每日孳孳”地与洪水作艰苦的斗争。而且为了人民的利益,禹完全不考虑个人的家庭,如禹自己所说:“我讨过老婆,四天就走,生了阿启,也不当儿子看。”作为这话的印证,在第三部分写了一段生活气息扑人的小插曲:一个“身穿深蓝色土布袍子,手抱孩子的妇女”——禹的妻子,好不容易候着禹回京的机会,“气喘吁吁的从后面追来”,追到水利局,却被守门的卫兵拦住,好按捺不住满肚子的怨气,不由破口咒骂起来:“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这虽是一派气愤不过的村野的语言,根本不象一位官太太的口吻,却生动地反映了禹植根于劳动人民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正因为如此,禹出现在一群附庸风雅的官僚中,就显得似乎粗莽:他从外面闯进水利局来,“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这又多么生动地勾画了一个蔑视官场臭架子的古代人民勤务员的高大形象!

禹不仅要和洪水作出了不懈的斗争,更要和那些守旧的社会势力作不调和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尖锐而微妙的。代表守旧势力的官僚,根本就不考虑如何治平洪水这件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他们所关心的是利已的利益,要“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搞“奇异食品展览会”,搞“时装表演”,进行募捐,以饱私囊。当禹提出改“湮”为“导”的治水方针时,他们就力图阻挠:有的说“这是蚩尤的法子”;有的说“湮是老大人的成法”,“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不可随便更改;有的非常武断地说,“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禹坚持“导”的治水方针,既鄙视各种反对的谬论,也不管来自各方的恶意诽谤,豪不动摇地说:“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番充满自信的针锋相对的话,充分表现了禹的刚直、坚毅、果决的性格,表现了禹重视调查研究的富于创新精神,与守旧势力毫不妥协。

鲁迅满腔热情地赞颂了禹治水的精神品质和踏踏实实的作风,经过艺术的塑造,这个被视为“中国的脊梁”的古代人民英雄形象,更放射出了新的生命光辉。鲁迅对禹的赞颂,还渗透在人民群众对禹的无限感激、敬佩和爱戴的描写里:当禹治平洪水回京进官时,“老百姓就在官门外欢呼、议论,声音正象浙水的涛场面一样”。也渗透在一些神话传说里,说禹“怎样夜里化为黄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的疏通了九河,以及怎样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无支祁,镇压在龟山的脚下”,等等。这里面便寄托了古代人民对禹的崇敬和制胜自然灾害的理想。然而禹毕竟是个历史人物,受着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不能用现代英雄人物的标准来朔造成,所以在作品最后一段又有这样的如实描写:“幸而禹爷自从回京以后,态度也改变一点了:”吃喝不考究,但做起祭祀和法事来是阔绰的;衣服很随便,但上朝和拜客时候的穿著,是要漂亮的。“这不是对禹的贬抑,而是还其本来的历史面目。可见鲁迅塑造成历史人物,是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

http://s10/bmiddle/5a030b4cg81bdfc88c759&690

 返回封面  http://s10/middle/5a030b4cg87f1327ffd29&690  《林志仪文集·鲁迅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