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与辨病用药

标签:
中药药理辨病用药健康 |
中医的治疗主要有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三种模式。其中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的精华和特色,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各种疾病确实有其特异之处,因此中医自古就不排斥辨病,只不过由于近代对辨证的过分强调,辨病被辩证的光彩遮住了。
还在上学时,就注意到有些名医的处方从中医辨证的角度颇难解释。如在治疗糖尿病时用荔枝核、马齿苋,治疗心血管疾病用前胡、羌活等,这些都是借鉴了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辨病应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王新陆教授认为可以将这种应用方法称为“援药”,以补充传统的“君臣佐使”理论。
一毕业,我就着手整理相关的资料,和同窗好友田进文博士共同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中药药理与内科辨病用药》一书,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本书以疾病为纲,从辨病治疗的角度对有关中药进行了系统整理。中药多在多个靶点、环节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从而改善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在编写体例上,首先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简要的论述,然后把对相应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进行系统整理,前后两部分相互参阅,可提高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
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还是很强的。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当然,强调辨病并不意味着忽略着辨证。如能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自会提高临床疗效。
观点与主义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提高临床疗效,让患者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