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命运的十六个妙方(上)
(2008-08-21 23:06:20)
标签:
修身立命杂谈 |
改善命运的十六个妙方(上)
教育——什么是教育呢?不是现在从小学、大学、研究生所学的,那只是知识技能培训。教育是人文、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普及。教育的目的是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了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明了因果法则。也就是说,教你怎样做人的才是教育。
科技不能兴国,教育才能兴国。科技发展了,我们是否就没有烦恼了呢?社会就能长治久安了呢?人基本的生活条件是有食、有衣和有屋(生存空间),除此之外的一切东西与生活无关,只与欲望有关。科技发展了,商店里的物品多了,只会使人的心起了贪念,起了欲望。科技发展将生产力去满足人的额外要求,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发展武器、制造战争,而不懂得用这些财、力去帮助弱小国家、发展中国家,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这就是盲目发展科技,没有受过教育造成的恶果!事实总是很难使人接受,但在这里不得不说:“我们没有受过教育!”教育不是喊口号,说大话、空话,必须有实质内容,这些内容必须是符合宇宙运行的规律,亦即是真理。只要每个人按照这个真理去认真实行,都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一:心相——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礼记•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都是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切都要从正心开始。要正心,必须明白“心”是什么?
请认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从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情,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意识心” 。换句话说:物质的拥有与支配,只不过是想满足我们自己的心。
只要你是人(只讨论人类),你每天都在与你自己的“心”打交道。你只不过在找“感觉” 。钱财多与少,是你的“感觉” ;物质得与失,是你的“感觉” ;事业成与败,还是你的“感觉” 。不是钱财、物质在你手里才叫“有” ,是你拥有的东西,你的“心”认可“有”才算“有” ;别人的东西和钱财你拿在手里,你“心”里不认可,所以还是“无” 。你住自己的房子,心感觉自己“有”房子;你住别人的房子,心感觉自己“无”房子。请你细心认真去体会有与无、得与失、多与少、成与败……。
我们每天会看电影、电视、书、报、杂志,看的时候开心(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心理活动),过后心就有失落的感觉。我们会去旅游、玩乐,玩的时候开心,过后我们的心又失落了、空虚了。我们吃饭,菜不合口味,虽然摆了一桌,肚子是饱了,但心里感觉不舒畅;如果菜合口味,就算只是一两盘,吃饱后就会感觉踏实。
我们住的房子,环境好、宽敞,感觉舒服;环境不好、简陋狭小,感觉压抑。我们穿衣,也一样是在找感觉。我们日复一日地在找感觉,乐的时候少,失落的时候多。寻寻觅觅……为什么我们就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呢?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心在哪里?所以心无主宰、空虚,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心安乐、满足。我们也从来没有去认知自己的心。要认清自己的心,必须认识“心”与“相”的关系。
古人造字的时候,把“心”上有“相”就叫做“想”。我们每天感觉心里在动的,都是“相”,不是我们的本心。我们只是错把活动着的“相”认为是自己。我们从生到死,每天从不间断地产生“相”,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一个境转另一个境,没有一刻的清净。
如果你还不能明白这个“相”是什么,就请看以下的例子。黄金是本体,用黄金做成的像、首饰或其它不同形状的东西叫做“相”,也可说为“形相”(形象这个词应该是形相才对)。也就是说不管你用黄金做出任何形状的东西,这个形状叫做“相”,而黄金这个本体是不变的。“相”与“体”是不可分的,即“相”与“体”是一,不是二。即你找不出“相”与“体”的分界点。黄金能变,所变化出的形状也还是黄金。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与“体”。即能变的是“体”,所变化的是“相”。我们每天通过眼、耳、鼻、舌、身体等接触外界,使心上产生了无数的分别、执着,这些分别、执着就是心“相”
。得与失,有与无,成与败,好与坏,善与恶,福与祸,吉与凶,大与小,黑与白,长与短等等,都是我们心上的相。我们常说的思想与感觉。
什么是因果。因就是种子(前因),果就是果实(后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因果;“种瓜想得豆,种豆想得瓜”这违反了因果法则,得不出结果,所以不是因果,错用了因果。1+?=
2,我们不讨论数学问题,只讨论因果。1+1=
2,前一个1是种子(因),后一个1是催化剂(助缘),“=”号后面的2是果实(果)。我们按这个式子再写出下面的式子:种子+(土壤、水份、阳光、空气、肥料…)=果实。
因+催化剂=果
因果具有以下特性:(一)、相互转化;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一件事情的结果,会变成另一件事情的起因。(二)、前后相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三)、循环不息;因果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循环延续不间断。
舍(钱财、种子)+职业(助缘)=得(钱财,果实)。
古语说: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这句话是说明,如果你有“种子”,就只要静心等待机缘的成熟,自然会有所“得”,不需要花很大力气;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种“种子”,只会想尽各种办法去求,出十分力,才得一分结果,白白浪费了力气,冤枉!如果你没有种“种子”,就拼命去求,自然不会得到。结果还犯了国法,把自己弄进了牢房那就更“冤枉”了。不明事理真是可怕啊!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们来研究这个“舍”字。——实验:送一份礼物给朋友。观察:当时自己的心理变化。注意:送礼时对朋友说了什么话。再观察:礼物送出后的心理变化。以下是三句可能送礼时会说的话:
话语(一):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心想:希望我的事情能办成)
我们走在街上,有些乞讨人向你乞讨,你首先要明白,这些乞讨人是不种因(没有受过教育),得的是贫困果。我们不应该学他们,要引以为戒;心要常舍,给他们一两元钱。至于这些乞讨人拿这些钱财去什么,或者他们是否真的贫穷,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与你无关了。也就是说,“各人因果,各自承担。”你做的是好事,他们做坏事与你无关。不要因为他们是装着贫穷,你就断了种好因的机会。
另外要明白所谓的财富是五家共有的:水、火、官府、盗贼、败家子。是什么意思呢?你辛苦得到的财富,会被洪水、大火、大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夺走;如果你得钱财时,所做的助缘不正确,偷抢贪污所得,会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钱财被充公;如果你经常想偷抢别人的财物,所造成的恶果是你的钱财经常被人偷抢;如果你很不幸,没有受过公民教育,不知道怎么样教育你的下一代,养出个败家子来,那么你的钱财会被挥霍一空。不单只如此,你的寿命有限,无法与你所拥有的财物永远相守。所以如果你比较有智慧,你的世间财就不要积得太多,经常拿去施舍比较好。越舍越多,舍得快来得快。如果你现在为两餐而奔忙,就要从现在起,心中常生“施舍”之念,你至少将收入的百分之二点五拿出来作捐献。
我们常常做了一些舍不得的事情而自己不知道,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我们的心理活动:我们出门上了公共汽车,车票一元钱。如果刚好你没有一元钱,只有一张十元。你会不会放十元进投币箱呢?通常我们的习惯是不会放进去(放进去的通常被人称为傻瓜),而宁愿下公共汽车去打出租车。感觉我的十元钱没有白花,享受了一番。其实这种用钱方式就造成了往后得钱财的因果,如果你放十元钱进公共汽车投币箱,心有“舍”意念,那你就是种了九元钱的种子。十元钱若是打了出租车,你是享受了果而没有种因,不舍得的心还增长了。提示:舍的时候不太乐意,得的时候也会困难。这是我们现在为什么来钱那么困难的原因。我们的心里有思维习惯,可以花几百上千元买个手机,买菜多几角钱会舍不得,老是想着小数目怕长计。你今日之所以会贫穷,就是这些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情造成的。能不能将这些不能永远相守的钱财去换取好的命运和福气,这笔账就只能留您自己去算了……
经常想好事,自然来好事;经常想坏事,也会来坏事;心想事成嘛!不管好事坏事,只要你想,按照因果法则,因缘成熟一定能成。如果想好事会成,想坏事就什么都不会发生,那叫做自己欺骗自己。自己认真想想都觉得没有这个可能的时候,就不要再自欺了。
“同台吃饭,各自修行”,改造命运只能自己改,别人帮不上忙。父母只能教你吃饭、走路的方法;饭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老是想不劳而获,等别人来解求你的思想要不得。体会“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我们继续研究:好与坏、善与恶、从小父母、老师都要我们做好人。但为什么要做好人呢?做个强人恶人,人见人怕不好吗?要知道为什么要做好人,请细心往下看。什么是好、善?什么是坏、恶?有没有一个标准呢?
我们自己的心每天都在想什么呢?通常我们凡人从起床到晚上睡觉,都在想五种事情:财、色、名、食、睡。财是钱财,色是物质,名是名利地位,食是食物,睡是睡觉休息。财、色、名、食、睡,称为五欲。你每天想的都是这五样事情,是在想恶事。我们每天有没有想好事善事呢?通常都没有,或者很少。想恶却很多,数不胜数。
所以说我们的命运会差,不幸福,不快乐,没有福气,没有钱财,没有健康,没有寿命,没有智慧,都是我们每天想恶事做恶事形成的。心想恶,恶事成。日积月累的成果呀!回头想想,今天我的命运差,福气差,身体差,钱财无,烦恼多,不自在等等,都是应该的,不要怨天,不要怨人,自作自受呀!你没有想过好事,你有恶运就不奇怪了。
按照因果法则,舍钱财——得钱财,舍智慧——得智慧,舍快乐——得快乐等等都在一个“舍”字,心里舍得越干净,你就越有福气。你从来不给别人设置障碍,别人也不给你设障碍,出门在外事事顺利,处处有朋友帮助,这就是福气。
提示:舍快乐是让别人心里安乐,是给自己种身体健康的因。
命运是“心”造的,改变命运亦要由“心”上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除此之外其它一切方法都改变不了命运。朋友,好自为之!!!
第一养:心情。清净心,心要象水一样,清洁、干净、平静。每天想象自己的身体象水一样清洁、透明。思想不要给七情五欲充满。心境保持平和。珍馐百味,吃两盘就饱;衣装百件,穿两件就暖;广厦千间,只能睡一屋一床;所以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在
第二养:形态。不要自作病相。不要给人觉得你病歪歪,或者精神不振的样子;也不要装病好让别人同情照顾你。心清净、不想病就不会得病。穿着要整齐清洁,给人以健康的形相。经常要注意放松自己的五官和手脚。人在心情紧张的时候,五官和手脚就会不知不觉地用力,人在烦恼的时候身体也会变得沉重,所以要学会放松。有些人经常叹气,据最新科学测定:人叹一口气,身体的免疫力立刻会降低一半。我们要经常把舌头卷起,顶着上颚,这是培养元气的最好方法,古语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这也是少惹是非的最好方法!
第三养:水分。每天起床喝两杯水,一杯大约一百五十毫升。要慢慢地喝,心不平静,着急就会喝得快。以前老法师可以把一杯水分成三百口来喝,这就是定功,没有定力是做不到的。晚上睡觉前也要慢慢喝一杯水。一天的其它时间要隔一段补充一口水,一天加起来的水量有两升就合乎标准。不要把茶、汤、牛奶等等当水,这些是饮料,不是水!也不要喝纯水和蒸馏水,要喝矿泉水。在城市有条件的要变换不同的牌子的矿泉水来喝。在乡村能喝上没有污染的山泉那就更好了。我们排出的尿很清,水量就够了;尿很黄,就表示体内血液粘稠,水分不足。
第四养:食物。以清、淡、简单的素食为标准。尽可能不碰肉食。人体的肠道比较长、用牙齿磨碎食物、体内不能无限地调节胆固醇和血脂的代谢、身体有汗腺、白天活动等等这些都是适合以植物为食的表现。如果一时断不了肉食,可以到超级市场买冰冻的肉食来吃。新鲜的肉毒素比较高(动物临死前恐惧会产生毒素),长期进食会影响健康。蔬菜瓜果也要适应季节的才吃,反季节的少吃。这样才能减少食物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大多拿来配菜,菜吃完了,肉就倒掉;我们把五谷粮食喂牲畜家禽,最后没有吃倒掉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想想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饿肚子,我们就不应该生在福中不知福了。如果每个人都吃素食,地球的植物资源可以养活六百亿的人口,现在六十亿人都养不活,可悲啊!!!
第五养:淋浴。调节好水温,特别是冬天,水温不要太热,太热会使皮肤干燥。最好不用肥皂,可以用精盐擦身体,并轻轻按摩,用毛巾擦擦背,冲洗干净就好。洗的时候加一个意念:清洁的水把身体的污垢全部都冲洗掉。洗完后要擦,特别是脚要擦,知道了“病从口入,寒从脚起”这句话后,平常就要注意脚的保暖。
第六养:睡眠。每个星期至少有四天晚上十一点要睡觉。子时(晚上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不睡觉,肝胆两条经络得不到休息,补充睡眠十多个小时都不能够补回来,越睡还越累。我们的大便很臭,就是肝脏在超负荷工作的症状。
第七养:锻炼。把“生命在于运动”改一改,变成“生命在于相对运动”,心要静,身要动。心不要乱想东西,身体不要久坐、久睡。运动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运动量就够了。走路的时候不要急匆匆,老是低着头看地下,要挺起胸抬起头来平视前方,身体放松,按一定的节奏行走。人生志在参与,享受参与之乐,不强求结果;不要做匆匆过客,背着沉重包袱劳碌一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度百岁乃去” 。如果以上七步都能做到,保证你能得到一个好的身体,“健康”二字值千金,保重!!!
六:五福——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在门上贴上五福临门的条幅。但五福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
提示:有病、天灾、人祸等造成死亡的都叫横死,不能够称为善终。我们现代人的正常寿命约为七十岁。提示:如果你有修福,寿命就会超过七十岁。按照这个正常的寿命折算,人到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是一个转折点。10+30+30=70。前面的数字十是0至十岁的儿童期,要培养良好的习性。这个时期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第二个数字三十是十至四十岁的青中年期。是行善积德、自我修养的最佳时期。国外比较注重这个时期,出成绩、出人才;第三个数字三十是四十至七十岁的中老年期。通常古人在这个时期享清福。
如果你是正在接近这个转折点,一定要警惕自己,改造自己。注意观察你周围的朋友,相互提醒,重要!!
七:为人——“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四句话是一,不是四,有一样做不好,其它三样也做不到。人生的哲理不是口头禅,整天挂在嘴边,有这个爱好的朋友一定得不到利益,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要孝敬父母,不是嘴上说的,是要用心去实行。
善恶的标准比法律要严格(包含关系),法律是约束你的行为,善恶标准是约束你的心。您想改造命运,更要遵守法律了。不要认为有法律就不自由了,每个国家都有法律!不顾及别人,利已损人的自由是群体生活所不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