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划是高校的制度建设

(2013-04-19 17:26:51)
标签:

masterplan

战略规划

评价实施效果

多方参与

高校发展

分类: 三言两语

规划是高校的制度建设

    四年以前,我约了两位熟悉院校管理的专家,其中一位有着多年国外本科管理的经验,在数据分析团队支持下,帮助国内一所“211”院校做一个Master Plan(战略规划)。当时中国的高校都做战略规划,许多高校还有“发展规划处”来负责做战略规划。但是,此规划不是彼规划。
    我们当时要做的Master Plan 是什么呢?是邀请校外高教管理专家来指导制定战略规划,建立以本科教学管理为核心,学生事务、教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学术计划、招生战略、财务(收支预算、募款、服务和理财收入)、设施、组织人事等全方位教育管理体系。

    当时是这样实施的,校外专家团队首先进行了数据收集;然后校外专家对校院两级领导、行政人员、教授和学生分别进行访谈,校内访谈持续约一周。校外团队整理访谈、分析数据,协助该校厘清定位,根据该校既定目标发现问题,拟定建议与长程计划。然后校外专家团队返回该校,向校内管理层作详细陈述,并且展开讨论。在几轮讨论修改与共识的基础上,最后定稿学校战略规划。在启动实施后,跟踪规划的成效,监测各项指标是否偏离规划目标,通过反馈机制,持续推进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并带动学校其他管理。当然,该校规划并未完成定稿,原因是在改革上未达成校内共识。

    中国高校的战略规划的格式需要靠近国际规范:即大学的长期发展规划、领域/ 系的教学与学术规划、组织结构调整、新项目开发的建议、现有项目的审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大学自我改进机制的建立。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在于集校外先进经验与正确方法进行专业制作,校外专家以对象高校的数据分析与访谈为依据;可实施性在于达成共识基础,才能为各届领导班子坚持执行;监测和评价实施效果,调整规划中不可避免的缺陷。

    在做战略规划时,最大的收益将是针对现在问题的调整,最大的难点也在于此,因为触动既得利益会遭致抵制。要想既得利益者能够以大局为重,必须有校内上下的理念共识和人心所向。一般来讲,校外专家在此时可以担任先进经验的传播者,做出独立客观的专业诊断,帮助校长去克服校内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借助于校外权威推进改革,是校长的领导艺术之一。做高校战略规划, 不是校领导与规划部门单打独斗的事。能够安安静静地做出来的规划,恐怕也会安安静静地躺在抽屉里。
    高校的战略规划应该是专业制作、多方参与、达成共识、跟踪改进。战略规划是高校发展的制度建设,而不是人走政息。高校比企业更需要发展战略的延续性。规划是高校的制度建设

 

                                                                 来源:《麦可思研究》2013年4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