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社团活动在国外大学被看成是本科教育的最重要部分,在中国大学被称为“第二课堂”。传统的课堂教育的确非常重要,培养出学生所需的系统知识。“有句老话说,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做准备,而是要为他们的最后一份工作做准备”(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
在一个技术进步快、社会需求不断变化、人的寿命延长的新时代中,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做好终生学习、终生调整的准备。而终生适应能力常常来自课堂外的训练——包括社团活动。对于中国来讲,90后的大学生们是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成长的一代,他们占有了过去青年人未曾有过的家庭资源与关注,许多人被精心呵护长大,也比过去大学生更需要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磨练。
高校社团活动现在遭到批评,批评的不是该不该有社团,而是高校对社团的经营方式。目前的高校社团组织应该改进,使参加社团的多数人受益,而不是少数人的成功。如果高校社团经营好了,在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就不只是“第二课堂”。教育不始于课堂,也不会止于课堂。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处处留心皆是学问,课堂内外尽为培养。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