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2009-06-07 09:16:24)
标签:

杂谈

分类: 看就业选专业--志愿填报

    每到六月我们就发布麦可思大学生就业报告,包括一些主要高校的就业数据。这样做是目的之一为了帮助高考生了解各高校的就业状态,更好地填报志愿。

   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主要指的是高校掌握的本校的真实教学质量和就业状态,而高考生只能得到高校愿意提供的信息。如果高校不能真实地提供信息,这样不仅造成高考生做出错误高校选择,而且还导致质量差的高校和专业得以继续生存,误人子弟。导致社会的教育资源得不到较好的配置,对国家、个人的发展造成最大伤害。因为中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力资源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唯一可靠资本。

    政府的就业数据是靠高校自报的,也难以避免部分高校汇报不真实的就业信息,主要是利益所在。既然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就业信息缺乏第三方公正性,也就是其身份所在不能而取得社会大众认可的信息公正资格。要打破这种高考生的信息弱势地位,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高校和专业选择,就必须如同其他产品与服务市场一样,要有公正、透明的信息为高考生服务。第三方机构正好可以提供这种公正性,因此在国外,专业研究公司和大学承担着第三方公正信息的提供者角色。具体来说,第三方机构可以绕过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状态等进行调查、分析,公开发布这些研究成果,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提供参考。

    社会机构虽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但是其研究方法不科学会导致就业信息的偏差。由于抽样的覆盖面较小和代表性偏差,指标和分析的不科学,许多社会机构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的就业信息很难做到科学和系统,高考生在使用这些信息的时候要特别谨慎。信息不准可以误导阅读者。信息产品的唯一价值在于质量。

    第三方机构在发布高校就业信息时也会让人高兴让人愁:高考生和家长高兴,多了一份参考,做得好的高校高兴,自己就业成就能得到社会认可,教育管理机构其实也乐见有公开信息推动高校改进,但认为自己被低估了的高校就不高兴,理由就是影响了招生。无论高兴与否,高等教育的就业市场信息公开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这么多的消费者需要知道高等教育产品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