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没有明确的大学和专业目标,那么,不妨先阅读本章,通过参考和比较主要大学和专业的就业情况,缩小备选大学和专业的范围。
2.1 大学就业情况概览
选大学,可以参考目前流行的综合排名吗?麦可思2008年对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数据显示:一个学校的就业状况和它目前的综合排名不成正比。
因此,选择大学,不仅要考虑该大学的社会声誉,还必须参考其各项就业指标,包括就业率、毕业生薪资、毕业生能力满足工作程度、就业的职业、行业、企业类型、城市类型、求职成本……
本节按“211工程”院校、其他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为分类,为考生和家长提供6张表格,它们分别是:
表2-1 麦可思(MyCOS)-中国“211工程”院校就业推荐榜(前80所);
表2-2 麦可思(MyCOS)-中国其他本科院校就业推荐榜(前300所);
表2-3 麦可思(MyCOS)-中国高职/专科院校就业推荐榜(前100所);
表2-4 麦可思(MyCOS)-中国“211工程”院校就业能力分省排行榜;
表2-5 麦可思(MyCOS)-中国其他本科院校就业能力分省排行榜;
表2-6 麦可思(MyCOS)-中国高职/专科院校就业能力分省排行榜。
阅读这些表格,考生可参考就业能力来甄别大学就业质量的优劣,还可参考“分省就业能力排行榜”来了解各省/市高等教育的就业质量,从而帮助考生选择大学所在的省份。
但是,本书容量毕竟有限,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的大学就业信息,了解各大学开设专业的就业情况,特别是需要将这些大学和专业进行就业对比,请登录麦启思(MyCHESS)-中国高考服务网http://gaokao.mychess.cn/,它具备搜索查询功能,可以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录取批次专业搜索到你想查询的大学和专业的就业信息和基本信息。
为了便于读者更正确和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首先对表格的使用做统一说明如下。
(1)
各项“就业与工作能力指标”的计算数据是麦可思2008年对中国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所得数据,反映的是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
(2)
按劳动经济学的惯例,就业率的计算不应包括毕业后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人员。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一般会高于刚毕业时的就业率,因为毕业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寻找工作,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开始降低工作期待值,这两个主要因素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3)
半年后的就业率和薪资有一定稳定性,能更好地反映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
非失业率:非失业率是以全体毕业生为计算基数,把就业和正在国内外读研的人群都算为非失业,主要用于评估研究型大学(“211工程”院校)。就业率的计算对研究型大学不科学,因为计算就业率时分子、分母同时剔除读研人数,造成读研的毕业生越多,就业率就越低。所以非失业率才是评估研究型大学的科学指标,否则,没法科学地评估研究型大学之间的就业状况差别。
(5)
就业能力综合了就业率、薪资、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能力满意度4项指标,是对大学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计算基数分别以“211工程”院校或其他本科为分析组,以百分比为量度,该指标是同类相对得分,不能跨组分布。在“211工程”院校中,我们以4项指标均为优秀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为参照,其他“211工程”院校的得分情况均反映了各学校的相对差距。
如表2-1所示,在“211工程”院校中,北京大学的非失业率为94%,其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4
895元/月,排名第四,其大学生离校时掌握工作能力为58%,排名第一,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1%,排名第五;综合这四项指标,北京大学的就业能力相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的95%,排名第四。
(6)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同于就业率和薪资,就业能力得分是同类相对得分,仅适用于同类院校间的比较,“211工程”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7)
在“就业与工作能力指标”中,薪资为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薪资平均值,例如,全国“211工程”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平均值为2
500元/月,高于全国其他本科院校2 000元/月的水平。
(8)
离校时的工作能力,麦可思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分为35项基本工作能力,在调查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时,要请他/她们评估各项能力在自己工作中的重要性、工作要求的水平和自己离校时掌握的水平。经过加权计算出离校时掌握的35项能力的总体水平。工作能力的最高水平是100%,企业一般要求在40%以上(麦可思《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与工作能力需求调查》),毕业生掌握的水平多在30%~60%之间。
(9)
工作能力满意度,大学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与工作要求的能力水平差别就是工作能力满意度。最高为100%满意,90%以上为良好满足,85%以上(包括85%)表示能力基本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75%~85%表示能力不太满足工作需要,而75%以下则表示能力不满足工作需要。工作能力满意度反映的是自身能力与初级职业工作要求能力的差距。举例来说,某个“211院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一家投资银行从事财务分析,由于该公司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速度快,所以该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能力不太满足工作需要;而某个其他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一家超市做会计,工作要求的技术含量不高,该学生掌握的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工作需要。
(10)
这些推荐榜中,各大学均按照就业能力综合得分依次排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211工程”院校的数据暂缺,“211工程”院校中的军事类院校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不在研究之中,不参与此排名推荐。其他本科院校仅推荐就业能力前300名,高职/专科院校仅推荐就业能力前100名,未调查到的院校不参与此次排名。
也许,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用就业能力指数来衡量一个大学的就业实力呢?为什么大家心目中NO.1的北京大学就业能力仅排在第四名呢?
麦可思调查与任何以往的大学生调查都不同,不仅仅以就业率和薪资来反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因为就业率和薪资主要反映的是近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很多好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潜质不可能在短期内以就业率和薪资的形式完全实现,而毕业时掌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能力满意度则反映了中长期的就业潜力。因此,麦可思的就业能力指数就由这4个指标:就业率(“211工程”院校按非失业率算)、薪资、毕业时掌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能力满意度加权计算而成,综合地反映了大学生的近、远期就业能力。
从表2-1“211工程”院校(研究型大学)的就业能力排名,可以看出,就业能力排在前列的学校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大学所在地的就业市场好,如前10位大都是上海、北京的高校;第二是专业结构有利于就业,如传统的工科和外语高校就名列前茅;第三是大学的教育质量好,就业能力排在前列的是历史悠久的、教育质量高的大学。可以说,排在前三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就是就业市场好、专业结构有利于就业和教育质量高的三大优势系一身的体现。
北京大学的有些专业在就业上并不具有优势,如哲学,薪资不会比工程和财经类专业高。
2006届毕业生就业能力前10名的“211工程”院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虽然与最新的排名在位次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排在“211工程”院校就业能力推荐榜前10名的这些学校的就业情况都很优秀,不分伯仲。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许多就业能力排在前面的“211工程”院校的就业率大不如排在后面的一些院校,但是,其代表着就业质量的薪资比较高,代表着中、远期就业回报的离校时掌握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满意度较高,所以就业能力指数就高。
(11)
大学所在省,通常是指大学所在地,有一个例外,河北工业大学及其城市学院虽然地处天津,但其主管部门为河北省,所以这所大学所在省按河北省处理。
(12)
中国“211工程”院校、其他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就业能力分省排名,反映了各省的大学就业能力,例如,地处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市场最好、高校教育质量最好的上海、浙江、广东和北京等排在了就业能力最前。上海在非失业率、薪资、工作能力满意度三项均排第一,领跑全国。
(13)
在大学就业能力分省排行榜中,宁夏、海南、西藏三个省和自治区无“211工程”院校,其他本科院校中西藏自治区以及高职/专科院校中新疆、宁夏、青海、西藏、海南、内蒙古6个省和自治区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样本数少,数据暂缺。
2.2 专业就业情况概览
本节为读者提供4张表格:
表2-7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本科主要专业(大类)各项就业指标;
表2-8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本科主要专业(小类)各项就业指标;
表2-9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高职/专科主要专业(大类)各项就业指标;
表2-10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高职/专科主要专业(小类)各项就业指标。
这4张表格如同不同比例尺的就业地图,其中,表2-7和表2-8,展示了本科、高职/专科专业大类的整体就业情况,表2-9和表2-10覆盖了本科140多个专业小类、高职/专科70多个专业小类。为了方便读者查询和填报志愿,表格中附有国家教育部统一专业编码。表2-8和表2-10均按专业中类编码排序,同一专业中类中按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序,同时提供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满意度、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率、平均求职成本、平均求职份数这几项主要就业指标供参考,每个专业还列出了往届大学毕业生当初选择该专业的首要理由,选择理由为“将来就业容易”的专业多是一些热门专业,选择理由为“大学调剂”的专业往往是一些冷门专业。本科专业还附有一毕业就读研和留学的比例。
阅读这4张表格,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比较不同专业就业质量的差异,从而缩小专业选择的范围。当然,要最终确定专业和大学的选择方案,读者还需要阅读第3章、第4章和第5章,甚至可能需要登录麦启思(MyCHESS)-中国高考服务网http://gaokao.mychess.cn/,做进一步详细查询和比较判断。
(表格略)
在上述4张表格中,可以得出一些基本规律,供大家参考。
(1)
整体来看(如表2-7),本科专业中经管类专业不仅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平均月薪也在上游水平,理工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很好,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和平均月薪都处于中上位置,就业情况较差的是农学类、教育学类和法学类专业。医学类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一般,平均月薪属中下水平。但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这里的表格均反映的是历史就业情况,虽然一般而言在4~5年内,专业的整体就业状况会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结构正在调整,一些行业如房地产业、金融业对大学生的招聘规模缩小。因此,除了参考历史就业情况,还要综合考虑未来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和对专业的要求。
(2)
整体来看(如表2-9),高职/专科专业整体就业情况差距并不是很大,资源开发与测绘类专业的就业表现最为突出,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平均月薪在高职/专科所有专业中最高为2
453元。其他就业情况较好的高职/专科专业有交通运输、土建、公安、旅游、艺术设计与传媒类专业。
(3)
具体来看,同一大类专业中,不同专业的就业质量差距明显。以本科专业为例,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虽然同属于文学专业大类,但其中不同专业小类的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最高的可达4
783元(法语),最低的只有1 976元(汉语言文学),差距有2
807元之多。这样的情况在理工类等其他专业类别中也同样存在,因此,大家可以参考表2-8和表2-10仔细进行比较和分析。
2.3 特别提示: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谨慎选择的专业
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往往因经验和知识的局限,引导孩子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殊不知目前有很多热门专业都供大于求,就业遭冷遇。
麦可思2008年度最新公布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中就分析指出:本科最热门10个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32.9%。在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学中,热门专业就占了9个。调查还表明,毕业半年后,本科专业的平均就业率是91%,但是,很多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在573个高职/专科专业中,10个热门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总失业人数高达11.6万,占了高职/专科毕业半年后失业人群的28.6%。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高职/专科专业中,就有8个是热门专业,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和物流管理。并且,除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较为突出(就业率达到90%,月薪略高于1800元),其他各专业的就业率都在86%以下(含86%),月薪也都低于1800元(含1800元)。这说明,在最热门的高职/专科专业中,普遍就业难度很大、就业率和薪资水平都不高。
因此,从就业情况来看,“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状况都在发生变化,再好的专业也有可能出现人才饱和的现象。热门专业不一定是就业热门,冷门专业在就业时也可能比较炙手。高考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全面了解相关信息,理性分析,慎重取舍。
本节以本科和高职/专科分类,提供6张表格。
表2-11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本科主要专业(小类)中就业率低于平均水平的部分专业;
表2-12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本科主要专业(小类)中平均月薪低于平均水平的部分专业;
表2-13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本科主要专业(小类)中平均求职成本大大超过平均水平的部分专业;
表2-14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高职/专科主要专业(小类)中就业率低于平均水平的部分专业;
表2-15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高职/专科主要专业(小类)中月薪低于平均水平的部分专业;
表2-16
麦可思(MyCOS)-2008年度高职/专科主要专业(小类)中求职成本高于平均水平的部分专业。
希望通过这些表格,给考生一些有益的提示,即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需留意和谨慎选择那些就业率偏低、月薪偏低和求职成本较高的专业。
(表格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