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士后”教育成鸡肋?----海峡都市报

(2009-02-12 17:19:14)
标签:

杂谈

分类: 大学生发展与求职

   “对于让大学应届毕业生继续留校攻读‘双学位’或者‘双专业’的做法,我个人持反对意见。”王伯庆博士认为,此举一来让学生花更多的学费和时间去完成学业,增加了负担;二来这种做法相当于变相扩招,让原本就匮乏的高校紧缺专业的师资更加紧张,必将降低教学质量。而两年后拿着“双专业”或者“双学位”证书的毕业生并未增加多少含金量,却仍要面对两年后更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业后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王伯庆认为,现在的就业压力多数来自结构性供需矛盾,一方面大学生的供给量在增加,不少专业严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经济在发展,对职业能力的需要在不断发生新变化,而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却并未随着这些进行相应改进,没有培养出产业所需的技能,最终导致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最根本的原因是在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实践需求脱节。很多高校老师长期脱离产业需求,在学校里按落后的内容照本宣科,培养出的人才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产品”。王伯庆表示,企业最需要的是有工作能力的人。而工作能力不是靠“双学位”或“双专业”能够获得的。
     从就业市场来看,雇主招聘也不是看大学生有几张专业文凭、几个学位。那些对专业有要求的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把专业知识学精学透的员工。
    
     企业招收培训生国家负责生活费
    
     王伯庆认为其实最好的师资在企业里。“大学生一旦经过培训,有了工作能力,就会有单位要了。”因此,他建议福建省可以在当前就业的特殊时期对特定的人群采取特殊的就业政策。比如由政府、企业联手建立一个在岗培训机制,企业可以招聘一些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企业只提供岗位,负责培训,不支付工资,免交社保,这些毕业生的生活成本由国家负责。
     这些学生就相当于暂时在企业里面读培训生,进行岗位实践培训。经过一年半载的实训考核后,企业可以直接雇用那些适应性和就业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鼓励大学生“零成本”创业
    
     王伯庆介绍说,上海市新近出台了大学生“零成本”创业的新举措,对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从注册登记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类行政收费,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以此鼓励大学生创业。王伯庆建议福建省也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开设“绿色通道”,由省里拨款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由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评估大学生创业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享受免费工商注册和外企税收优惠等的待遇,让大学生真正实现“零成本”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此外,对于确实需要深造的学生,王伯庆认为读研是更好的选择。就像美国在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时候,对研究生进行扩招。这就像一个蓄水池,就业不好的时候,研究生的池子里的水就特别满,就业好的时候就让其流入市场。
    
    □本报记者叶琦 
 

新闻连接“学士后”教育成鸡肋?


     我省新近推出“双学位”和“双专业”政策,以期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对此“回炉”的做法未必买账,而专家更表示新政治标不治本,学生“回炉”须慎重
    
     本报讯 我省今年开始试行接纳尚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返校接受继续教育,计划招收2万人,其中本科院校试行“双学位”、“双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仅试行“双专业”教育。同时,省里还适当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招收社会急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人;而今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规模也拟从去年的3000人提高到5000人。
     对于这一系列鼓励应届毕业生返校再教育的新举措,有人认为这样能缓解就业压力,让学生多掌握一门学问,为高校毕业生增加了一个选择。也有人认为这样会浪费教育资源,让学生对学校的依赖感更强,对延缓就业压力仍是局部和暂时的治标之举,相当于让应届本科生自己买单再读一个“学士后”。新政甫一推出便有鸡肋之嫌。
    
    学生反应:“回炉”本校没啥吸引力
    
     目前各高校已经陆续开学,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等高校不同院系的部分同学,仅有2位同学表示,如果能够提升学历的含金量,例如福建工程学院的学生可以跨校修读厦门大学的双专业,那么愿意返校继续接受两年教育。而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如果返校修读仍在本校则没什么吸引力。
     “已经在校园里读了十几年的书,还是尽早参加社会实践更重要。虽然现在工作难找,但用两年时间总能找到吧。”闽江学院的小程同学认为,这样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治标不治本,只会拖延学生就业的时间,增加后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压力。
     而一些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前提下,重返学校学习一门有助于自己找工作的专业,既可以避免盲目地凑合工作,又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多一份技能多一份就业机会,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只有苦练内功才有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