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有关部门提出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新的征兵政策也积极吸收大学生毕业生。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工作是对的。然而,西部地区的就业岗位从哪里来?据麦可思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大约1/3的西部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为什么?就是因为西部没有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政府现在在西部地区提供了“村官”的工作岗位,比如据最新报道,重庆准备招聘1万名村官,为了解决村官以后回到产业界的困难,重庆计划在今后将他们转为公务员。这的确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有助于大学生就业。
但是,这种“吃财政饭”的工作机会并不足以覆盖所有那些在企业里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报告表明,2009年将有10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到了2009年7月,失业数目要大大高于100万。当“村官”或参军有助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这还不够。“吃财政饭”受到政府税收的限制,政府不可能每年都创造出足够多的岗位来吸纳所有的“大学生就业赤字”。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最根本的还是要源于企业。企业的雇主才是创造工作机会的动力所在,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归根到底,经济的振兴才是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所在。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然而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今年才出现的情况。这些年来大学毕业生持续增长,2009年中国的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610万人,目前中国的经济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因为中国历来是以“世界工厂”而著称,制造业更多的是需要“低技能”的工人而非大学生。以中国每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本来我们高速增长的经济能够吸纳这么多的大学生,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这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着农民工,一个是修房子,房地产,一个是出口生产鞋、玩具、原材料、半成品。这样的经济结构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非常有限,而在日本、韩国,在高速增长的时期,他们的产业技术进步快,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是非常强的。我过去研究的课题之一是日本高速增长,那时日本的大学生一进校,就会有企业经常请吃饭,目的是毕业时请考虑在做东的企业工作。中国的产业结构吸纳不了这么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是因为我们大学生的普及率太高了。
此外,由于尚达不到工商业尤其是服务业所要求的“入门级”的技能水平,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也难以找到工作。根据麦可思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最需要的五项基本能力:积极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有效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都与起点职位的要求水平有10%到15%的差距,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只有3%的能达到服务业的起点职位要求的能力水平(除农业和制造业以外称为服务业)。这就出现了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企业想招人,想找有工作经验的人,为什么不招高校应届毕业生,因为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的能力实际上跟产业界的需求是脱节的,产业界不需要直接从大学出来的学生,需要的是有经验的人。因此,大学管理者必须努力理解行业需求,改善课程设置,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所以归根结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要靠企业,只有企业才能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因此,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能够增加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立足于为企业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的大学毕业生,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全面的改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