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招季,“私人订制”法宝助大学生突破795万人重围!

(2017-02-14 09:12:02)
标签:

杂谈

  元宵节后,随着大学生陆续返校,校园春季招聘也逐渐提上日程。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795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近日,人社部公布《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强化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何为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精准规划?被评为最佳职业生涯服务的两所美国高校给出了答案。

新闻链接

  2016年11月30日,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介绍,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我国连续三年实现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复杂严峻形势,要综合施策,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新京报》,2016-12-01)

  2016年8月30日,《普林斯顿评论》发布2017年美国最佳大学排名。通过对381所大学的143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普林斯顿评论》列出了学术/管理、学生统计、课外活动、政治、校园生活质量、学校类型、校园社交和城镇生活等八个方面共62份榜单。榜单完全基于学生调查评价,不以任何客观数字为基础,学生只需依据个人感受给出“极好”或“糟糕”等回答。《普林斯顿评论》再依据学生的问卷表,给学校评分。在高校职业生涯服务方面,本特利大学和东北大学获评为年度第一和第二名。

  美国高等教育领域高手如云,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各具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什么是这两所大学摘得头两名?它们的就业指导服务有哪些过人之处?

01本特利大学就业指导要学用结合

  作为一所规模较小的私立综合大学,本特利大学的商科教育成绩斐然,2016年被《彭博商业周刊》评为全美商学院第10名。该校2015年毕业的大学生中,98%在毕业后6个月内获得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毕业后进入企业的毕业生中,有45%进入大型企业(5000人以上规模)就职。漂亮的就业成绩单背后是该校就业服务中心的处处用心。

职业发展从大一抓起

  2013年,本特利大学的职业发展入门101课程正式推出。该校期望通过开设这门课,大一学生能对进入职场必备的要素有广泛的了解,具备理解、消化并讲出个人故事的能力。职业发展入门课为期6周,由该校就业服务中心的指导老师进行设计和教授。课程面向超过900名大一学生,涵盖了职业发展五大基本内容:

自我评估和职业意识:认识个人优势/天赋,明白它们是如何影响职业决策和有效职位搜索能力的发展的。

书面交流:培养学生的自我营销能力,涉及撰写简历、求职信、求职网站上的个人资料以及商务信函。

口头交流:提升学生电梯游说、专业报告和社交技能等能力。

实习:了解搜索实习机会的过程及可利用的工具。

职业资源:了解并正确使用在职业生涯探索过程中获取的资源信息。

  电梯游说(Elevator Pitch)也称电梯法则,即用极具吸引力的方法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假设求职者在电梯里只有很短的时间,他必须向一位影响公司前途的大客户推广产品且必须成功。

  101课程最特别的一点是它在大一新生与学校的合作企业之间搭起了桥梁,大型企业的高管直接参与课程,让学生们有机会与潜在雇主交流。“能借此机会与企业高管直接接触,对新生来说是极其难得的机会。他们面对的是自己未来实习和正式工作的雇主,从他们那里收到简历、电梯游说和面试技巧的反馈意见。”本特利大学主管就业服务的副校长苏珊·布伦南说。

  学习职业内容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学,在实践中理解职场规则,本特利大学就业服务中心设置了1学分的实习课程,即职业发展入门102课程,让学生进一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领域。 由浅入深的指导规划

  本特利大学的就业指导服务涵盖了本科生、研究生和毕业校友,依据不同年龄段和阅历给予不同的指导。其中本科生按年级,以四个E开头的关键词划分为四个职业发展阶段:

  ★大一学年:探索(Explore)

  入校的第一年新鲜期,新生以了解个人兴趣、能力和技能为主,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在这一探索期,新生会学习相应的课程,还会有专门的一年级顾问进行个别指导,以帮助大一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大二学年:试验(Experiment)

  在大二阶段,学生需要确认自己的主修专业。求职类活动和初期实习经历都会给学生更多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明白什么专业和哪类工作适合自己。一旦学生在春季学期选定了专业,他们会有专门的所选专业的职业顾问支持他们进行职业探索,鼓励他们寻找实习机会。

  ★大三学年:体验(Experience)

  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大三阶段,他们需要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一次检验。学校会帮助学生们不断修改至确认自己的职业目标,完善自己的简历,利用校企合作和学校人才招聘会等机会,找寻更多实习和工作,进一步积累职业经验,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大四学年:卓越(Excel)

  大四学年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职场、建立职场人脉的关键阶段,本特利大学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会在这一时期提供更密集更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

  除了以上举措,本特利大学还设立了名为“导师市场”的网络社区,专供在校学生与往届校友进行职场交流。通过“导师市场”平台,学生们可以联系自己心仪行业的校友导师,让导师为自己的简历、面试和工作提出建议。

数据链接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4/3b74f2e2daf24c46913495dc4b6edc43_th.jpg

02东北大学全方位+多角度

  成立于1898年的美国东北大学,在实践性学习、跨学科研究以及现代化教学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该校网站发布的近期调研资料,96%的在校学生表示自己向就业发展中心的职业顾问咨询1次后更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100%的学生表示会继续寻求职业顾问的建议,92%的学生在毕业后9个月内找到工作或继续深造。

  东北大学就业发展中心强调从自我价值、兴趣、个性和技能等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找寻合适的职业发展途径。不仅服务对象覆盖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还针对女性学生、国际学生、身心有障碍的学生、退伍军人学生和远程学习学生等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类型的工作信息和就业指导。就业发展中心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涉及工作策略、简历与求职信撰写、面试技巧、薪资谈判、实习申请、研究所及奖学金申请等多项。每年该中心会举办超过250场与职业发展有关的项目活动,以及两场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大型人才招聘会。仅在2015—2016学年,就有约2000 家新公司通过学校就业发展中心进行人才招募。规模之大,学校之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百年带薪实习项目

  东北大学的带薪实习项目(Cooperative Education,简称Co-op)于1909年创立,作为美国同类课程中的先行者已有百年历史。东北大学在全球有超过2000家知名企业成为该校的带薪实习项目合作伙伴,涵盖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艺术和娱乐公司、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多种类型,遍布美国的36个州和美国之外的90多个国家。

  带薪实习项目通常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二过后的暑假开展,带薪实习期间学生无需交纳学费。依据东北大学网站公布的2016届本科毕业生数据,96%的本科毕业生有一次带薪实习经验,78%的毕业生有两次及以上带薪实习经验。

  东北大学将带薪实习项目视为该校教育的基石,它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提前涉足社会,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学生有机会参与公司会议和员工讨论,或是一对一地和实习项目的顾问见面,进行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在实习结束后,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回顾,探究如何将实践经验更好地与课堂理论结合起来。

  东北大学的带薪实习项目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借此机会建立职场人脉,另一方面为学生与雇主搭建了桥梁,为用人单位创造了提前发现和培养适合企业需求人才的机会。数据显示,东北大学参与带薪实习项目的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顺利地进入了实习公司,该校学生也被外界誉为拥有“最实用的专业技术知识”。

三步助学生确定主修专业

  主修专业的选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极其关键。据东北大学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校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入校时未确定主修专业,其他确定主修专业的学生约有50%在中途更换专业。因此,就业发展中心以三个阶段为学生选专业提供帮助:

  第一阶段:自我评价。学生首先应对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有全方位的认识,明白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专业的选择和职业路径的选择。为此,就业发展中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用于了解自我的综合评估方案,还安排了时长一小时的一对一咨询服务。

  第二阶段:信息收集。对自我有了清晰的了解后,学生还需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业发展中心制作了专门的专业和职业介绍页面,对48个专业类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的总体介绍、细分的职位表、知名雇主信息、实习项目和职位搜索可用的网站列表,清晰认识自己心仪行业的职业要求。

  第三阶段:建立人脉。了解意向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与从业者建立联系,进行深入交谈。就业发展中心不仅建立了方便校友联系的社交平台,还会组织各种就业相关活动,邀请各行各业资深从业者,方便学生早早建立自己的职场人脉网络。

结语

  本特利大学和东北大学在不断的研究摸索中打造了就业指导的金字招牌。通过“解剖”它们提供的就业服务可以看出,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并非只是让学生作出职业选择,而更多的是让他们对职业发展的概念有清晰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职业规划和决策的能力。这一重视学生个体特性的指导思路值得国内高校借鉴和学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08/98270fb3a13449eebd8ee6d1a7b5eafe_th.jpg

麦可思研究所有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对于使用产生的一切侵权问题我们将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专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麦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