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羡慕别人家校友捐了10.3亿,中国“好校友”要这样炼成!
标签:
财务管理校友服务募款高等教育杂谈 |
分类: 麦可思研究 |
美国密西根大学校友会前执行董事罗伯特·福尔曼曾说道:“谁将给学校提供永久的支持?答案是‘校友’。”那么,中国大学,你的校友是否也愿意慷慨解囊,给予母校支持与回报?如何做才能紧紧抓牢校友的心,炼就自己的“中国好校友”?
在校友工作好的大学,无论是功成名就的明星校友,抑或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校友,都普遍乐于为母校发展尽一臂之力,这与学校对校友工作的重视息息相关,其中包括他们所拥有的强大的工作队伍、成熟的与校友联系沟通的方式、完善的校友服务等等。目前中国高校在艳羡美国的大学拥有“好校友”之余,更需要重新关注校友这个重要且庞大的群体,重拾一度被“边缘化”的校友工作,思考如何能用现有的资源加行动,拉回渐行渐远的校友的心,逐步将其培养成自己的“中国好校友”。
链接:
2016年9月21日下午,电子科技大学1986级校友、重庆博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新翔在母校60周年校庆之际,捐资10.3亿元设立“博恩教育发展基金”以支持电子科技大学的发展。这是电子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来接受的最大一笔校友捐赠,创造了捐资高校单笔捐赠的新纪录。(四川新闻网,2016-09-22)
毕业≠“离校”,请保持联系
目前,毕业生一离开校园就“人走茶凉 ”的现状在国内极其普遍。不少高校往往仅等到校庆之时才会广贴公告,借此设法联系与汇集校友。显然,这并不是校友工作的首要方案。美国学者佩斯在1979年指出,长期持续帮助高校领导对教育成果进行评估以及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是校友工作的主要着眼点。至少别让毕业生一离校就失去联系,当好GPS,随时更新与定位校友是开展校友工作的基础。
美国大学普遍建立了校友档案和跟踪联系制度,自毕业生离开之日起,大学对其发展情况的短、中、长期跟踪调查就从未间断。学校会保留更新校友信息以形成自己的校友数据库,为精准联系校友、发现与锁定优秀校友提供依据。同时,作为搭建校友间联系的桥梁,大学对校友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也有助于形成强大的校友关系网络,帮助构建校友间的互助。比如芝加哥大学就自行开发了名为“Griffin”的校友数据库,校友的信息不仅能得到准确及时的更新,不必等到需要时才慌乱搜寻。另外,由此而形成的校友关系网络也为学校吸引优秀生源,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为毕业生提供各类就业发展机会奠定了基础。
除了持续跟踪建立校友数据库外,为了使校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对母校的感情,高校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方式在校友面前刷“存在感”,提升其对母校的关注度也不容忽视。比如耶鲁校友每过几个月就会收到信件和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校友杂志。信的第一段通常是对耶鲁近段时间发展和变化的介绍,第二段则必定是希望各位校友慷慨解囊,回馈母校的千篇一律的说辞。可以说,耶鲁在校友联系这件事上做得很聪明。首先,他们会从校友一离开学校踏上工作岗位就迫不及待地向其推送信件,让校友没有机会脱离耶鲁的影响;其次通过告知校友学校近况,就如同传递家书一般,拉近校友与母校间的距离;最后,学校也在很有计划地培养校友回馈母校的意识,不会等到校友功成名就才提回馈的事。当然,除此之外,学校还会为校友发出艺术讲座、美术展览的信息和邀请函……总之,保持联系的手段有很多,高校可以根据校友关注母校的习惯(如图1)进行选择,千万别等到与校友“失联”多年后才猛然联系,让校友感觉突兀与尴尬。
巩固感情,得费点心思
校友在校期间的求学满意度、个人发展成就和大学校友服务水平三大因素决定了校友对母校的回馈意愿、潜力甚至额度。在维系与巩固校友关系上,提供高质量校友服务是关键。那么,要提供哪些服务才能抓住校友的心?在这一点上,教育研究者佩蒂特和里通1999年指出,不能忽视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密切关注,比如母校已提供给校友一些什么,校友是如何评价母校的,校友需要什么,校友怎样通过各种途径更有效地回馈母校等。
不可否认,中国大学多多少少也会对校友提供诸如校庆、校友刊物发放、组织主题校友聚会等服务。但不能光举办,校友参与情况、校友实际需求、校友建议等都是需要深入了解的。在图2中,某大学有三成毕业生尚未接受过任何校友服务。进一步从校友希望母校提供的服务来看(见图3),开放图书馆系统,获得更多的软硬件资源,多组织校友聚会活动,获得与母校和其他校友间的沟通联系机会等方面都是该校校友所期待的。这在校友对母校的改进建议中也有直接体现(见下表)。
表
|
毕业生对母校的改进建议 |
|
|
校友服务方面 |
提供电子版校友刊物,开通校友微信公众号,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服务,提高校友的归属感,提供校友资源网络平台。 |
|
教学方面 |
多开实践型的课程,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社交能力;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拓宽就业宽度。 |
|
校友联系方面 |
希望学校多关心校友;组织校友聚会,多与校友沟通联系;搭建校友资源的定期交流平台,整合应用校友人脉资源。 |
|
教学资源 |
希望母校能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给予已毕业的校友共享,以及给毕业生留有登录Wi-Fi,使用图书馆、游泳馆、食堂等权限。 |
|
能力提升方面 |
能有更多的拓展视野、锻炼能力的机会。 |
在美国大学,校友毕业以后仍旧可以继续使用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资源。芝加哥艺术学院毕业生在办理毕业手续时将“学生卡”换成“校友卡”,凭该卡可以继续使用学校的图书馆等资源,继续免费参观芝加哥美术馆。除此之外,威斯康星大学每年还为校友提供各种教育和终身学习计划,不管校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享受,要参加这些计划只需要在网上注册即可,实现完善的学术共享与后续培养。在组织校友聚会活动方面,举办校庆也并非学校采取的唯一方法。美国各高校热衷于举办“返校节”(homcoming),这其中的形式有邀请校友及其子女回到学校参观、举办焰火庆祝、草地Party等。
除了花点心思做好校友服务外,对校友回馈意愿的关注也很有必要,一方面校友的回馈意愿是对学校校友工作效果的整体评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挖掘愿意回馈的潜在校友及其回馈方式,及时与之沟通联系,帮助他们高效、透明地完成回报母校的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