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可思2013 中国大学新生心态表——你所不知道的“95 后”

标签:
麦可思大学新生心态95后美国大学新生心态1994年大学新生 |
分类: 麦可思研究 |
⒈ 的确是家里最懂电子产品的人,亲戚长辈第一次发微信都是他们教的。
⒉ 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比杀了他们还残酷。
⒊ 他们中许多是剖腹出生、不喝母乳的婴儿一代,或是留守儿童;即便老妈送iPad,还是看不明白母爱。
⒋ 他们是吃着“独食”长大的一代。
⒌ 从小就没怎么亲眼见过满天繁星,却见到遍地汽车。
⒍ 他们没有过“打游击”或“跳橡筋”的乐趣,却有着“奥数班”的拼搏童年。
7. 几乎每个人都是曾轶可(注:90 后选秀歌手),在还不会作曲的时候就开始作词,在还不会唱歌的时候就去参加比赛。
8. 认为自己和偶像之间的差距仅仅是运气。
9. 他们并不知道“出名要趁早”是谁说的,却将之奉为真理。
10. 用iPad 看书,用纸质课本搞绘画创作。
11. 他们看过800 部网络小说,甚至写过1 万篇跟帖,却不知道《百年孤独》原来并不仅仅是一首歌名。
12. 逛街只是交际方式,购物全靠购物网站。
13. 他们会在漫漫假期里不停地LOL或DOTA(注:两款风靡的网络游戏),在游戏世界里乐不思蜀。
14. 网上聊得很high,一见面就变成了自闭症患者。
15. 忘带身份证也不能忘带手机。
16. 从没有“早恋”的概念,幼儿园就有了第一个男/ 女朋友,算够“早”吗?
17. 他们会为了看《小时代》扎在人群中排很久的队,却又嫌弃和太多人做一样的事。
18. 《绯闻女孩》启蒙了女生和伪娘们的时尚定位。
19. 明明心里也很喜欢周杰伦,嘴巴却说“已经是老人家了,不懂有啥好听的”。
20. 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感到莫名悲壮且洋洋自得:“这世上还有比我更加不幸的人吗?”
21. 嘴边时常会自然地吐出漫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类似“破灭、发狂、战斗”等非日常用语。
22. 很关注环境问题,环保意识超强。
23. 其实自己也不太懂,但总是装出对一些非主流文化最了解的样子。
24. 会激昂地对妈妈说:“请尊重我的隐私权!”
25. 有着“和香港一起长大”的优越感,喜欢称香港为“几乎和我同时加入中国国籍的城市”。
26. 对“全球化”有更强的接受能力,时常把“全人类的责任”挂在嘴边。
27. 习惯性反传统,但又对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充满向往。
28. 对他们来说,“只适合男生做的事”是一句不知所云的话。
29. 他们从来不知道“撕下今天的日历”是怎样的一个动作,只知道电子日历可以有更先进的功能。
30. 会给自己打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标签,如:某某网站会员、某站的版主,又或是在网上看到新名词觉得和自己有一点点吻合就以此自称,但对该名词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如:御宅族(注:指热衷并博精于动画、漫画及电脑游戏的人)、情侣去死去死团(注:仇视情侣的单身一族),只想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7.
8.
9.
11.
12.
13.
14. 他们认为,女性能驾驶战斗机和航天飞机。
16. 他们生活在一个快速成名、自我炒作、“为了出名而出名”的时代。
17.
18.
19.
20.
21. 他们在购买指定的教科书前,总会调查是否可以租赁或购买电子书。
22.
23.
24.
25.
26.
27.
28. 电影和电视剧总是担心缺乏时效性,因为故事的主线与被爆出的新闻头条过于接近。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