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找好立足点

标签:
潘懋元高校定位未来规划多样化麦可思独家专访 |
分类: 独家专访/约稿 |
(下文中潘懋元简称为“潘”)
蔡元培认为大学就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我们国家早些时候基本上就是沿着这条思路发展高等教育。但到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研究高深学问这样的传统定位就不太确切了。确切地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已经不能完全按照传统大学定位研究型、学术型。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培养人才多样化,因为社会需要搞学术的,也需要技术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因此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定位必须多样化。
当前本科院校普遍追求比较高的定位,学科方面也是希望综合求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必然的。定位攀高应予以鼓励。问题是朝哪个方向,从哪条道路攀高?如果都想攀清华、北大的高那就是错误的。都走单一化的道路,不符合大众化、多样化发展。高校应该朝着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往高处走。专升本是形式上的往高处走,提高质量才是实质性的往高处走。质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你的办学方向是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那么培养的人才就要以此作为标准。
大学校长要起到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作用。肩负起这样的作用是相当困难的,尤其公立学校。尽管我们国家的高校现在受种种制约,只能在很小范围里施展他的才能,但也还是能够起作用的。问题在于大学的校长们除了要有必备的学术水平外,还应该掌握高等教育知识,尤其是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所以,大学校长应该是职业化的,是必须有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管理能力的人才。
我经常看《麦可思研究》,你们能够把很枯燥的数字转化为可读性很强、又不失科学性的文章,这一点很不容易。希望你们能够再继续往这个方向发展。请您转达我对王博士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