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策划:静悄悄的知识革命

(2011-07-13 12:09:07)
标签:

麦可思

中国

高等教育

全国人口普查

分类: 麦可思研究

2011数据透视之——静悄悄的知识革命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规模快速扩张,在包括批评在内的各种声音中,一场百年来最为深刻的知识革命却正在中国社会悄然发生……
    大学扩招确实招致了培养质量下降等批评,但它却是一场造“富”运动——人力资本即是这种财富。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有了第一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成员,家庭和个人获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从国家的角度而言,也有了由“高等教育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的第一桶金。

 

 

>>> 数据说明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9、2010、2011年就业蓝皮书)2008届、2009届、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有效答卷66.5万份。

 

 

>>> 基本发现

 

    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2008届、2009届、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分别有88.4%、85.9%、85.2%的人是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三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别为512.0万、531.1万、575.4万人①;由此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三届分别有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452.6万、456.2万、490.2万,共计1399万毕业生,按每个家庭1.7~1.8个孩子②进一步推算,就有约777~823万个家庭——也即是说,仅2008、2009、2010年三年,就有约800万个家庭——第一次有了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成员。


    在稳定的社会中,要实现家庭和个人的阶层向上流动,最主要的渠道便是教育;而其中最关键的,即是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方面所作的努力,给千万个家庭提供了改变所处境况的机会——

 · 家庭职业阶层的上升


    本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分别有65.4%、67.5%的人通过高等教育获得了家庭职业阶层上升。其中,家庭教育背景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毕业生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高(2009届,87.1%;2010届,87.5%),其次为初中(2009届,82.7%;2010届,85.1%),家庭教育背景为高中的2009届、2010届大学毕业生则分别为65.7%、68.6%。藉由高等教育,众多家庭有机会获得了社会升迁。


 · 就业地区的变化


    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城市化,即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从而推进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产业提升。本调查研究显示,2008届、2009届、2010届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的大学生毕业后,分别有44%、46%、45%在直辖市或副省级城市就业。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接近城市文明,并有机会改变家庭的所在地区。扩招以后的一个事实是,高等教育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一条重要通道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了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数量需求,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知识水平。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占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的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③。


    中国在21世纪全球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唯一途径是拥有经过最佳训练的中国人民。正在悄然发生的这场“知识革命”,提升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或许是中国社会百年来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之一。但无论如何,规模不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唯一追求,“质”“量”兼顾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千百万普通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得以更好实现。

 

 

>>> 图表如下

 


 一、概 
 

特别策划:静悄悄的知识革命


 二、家庭职业阶层的上升

 

特别策划:静悄悄的知识革命
 

特别策划:静悄悄的知识革命

 

 三、就业地区的变化 


 

特别策划:静悄悄的知识革命


文  麦可思研究院


 


数据来源①: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数据来源②:2007年1月23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表示,每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数平均是1.7到1.8个。(新华网)
数据来源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