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句法学》(The Syntax of Chinese)黄正德 李艳惠 李亚非著,张和友译

(2013-09-23 10:43:21)
标签:

语言学

汉语句法

黄正德

李艳惠

李亚非

文化

分类: 语言学书刊详细介绍

    经过张和友老师几年的辛苦翻译、顾阳老师的辛苦校订、各位作者的的审校,以及出版社相关同仁的辛勤工作,《汉语句法学》(The Syntax of Chinese)终于出版了!在此,还要感谢陆俭明教授和宁春岩教授的欣然作序。

    为使广大读者详细了解这本译著,为大家奉上译著工作者简介、内容简介、书影和目录。

 

作者介绍

    C.-T. James, Huang(黄正德),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系教授Y.-H. Audrey, Li(李艳惠),美国南加州大学语言学系及东亚语言与文化学系教授 Yafei, Li(李亚非),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语言学系教授 

译者介绍

张和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校订者介绍

顾阳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教授

内容简介

这本汉语句法的入门书不仅选用了现存的或可能的论述,而且运用自己的分析,对汉语的大多数结构进行解析;这些结构在过去二十五年的理论语言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本书涉及到各种论题,包括语类、论元结构、被动句以及照应语等。每一论题的讨论总结了关键性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此书不仅对于想更多了解汉语语法的一般学生,而且对于有志于研究作为人类语言基础的普遍原则的研究生和理论语言学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http://s5/bmiddle/5a012e2dgx6CS6ezPdGa4&690Syntax of Chinese)黄正德 李艳惠 李亚非著,张和友译" TITLE="《汉语句法学》(The Syntax of Chinese)黄正德 李艳惠 李亚非著,张和友译" />

              目录

缩略表

引言

1  语类

1.1 词汇语类

1.1.1名词和动词——基本区分

1.1.2 方位词 

1.1.3 形容词

1.1.4 前置介词

1.2 功能语类 

1.2.1 [Fn], n ≥ 0

1.2.2 [F]特征以及修饰引导语“的” 

2  论元结构

2.1 论元和论旨角色 

2.1.1 论旨角色的基本属性

2.1.2 汉语表结果的复合词:个案研究

2.1.3 复合词和短语

2.2   关于论旨角色的本质

2.2.1  句法产生的论旨角色

2.2.2 动词之中何所有?

2.2.3 削词汇之足适功能之履

2.3 初步拟定一个供选择的论旨角色理论

2.3.1 词项如何贡献于论元结构  

2.3.2 我们的理论

2.3.3 所解释的事实

2.4 且当作结论

 

3  动词短语

3.1 附接语与补足语

3.2 动词后成分

3.2.1  双宾语与VP的结构

3.2. 动词-

3.2. 频率/持续短语(FP/DrP

3.3   动词前成分

3.3.1  体短语

3.3.2 情态词  

3.4 总结  

 

4   被动句 

4. 汉语的长被动句

4.1. 传统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4.1.2  本文的分析:非论元移位与述谓 

4.1.3  空算子分析的进一步证据

4.2   汉语的短被动句

4.2. 反对施事删除的分析

4.2. 对短被动句的分析

4.3   间接被动句的分析

4.3.1  直接与间接被动句 

4.3. 包括式间接被动句 

4.3.3  不如意被动句

4.4 总结

 

5   “把”字结构  

5.1   “把”字结构与“被”字结构 

5.2   何谓“把”? 

5.2. “把”的语类地位 

5.2.2  对“把”的分析  

5.3   “ 把”不是论旨指派者  

5.3.1  “把”和主语  

5.3.2  把”和“把”后NP 

5.4 结构  

5.4.1  初步的分析

5.4.2  修正  

5.5   “受影响的” 

5.6 其他的分析方法 

5.7 总结

 

6  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

6.1   话题结构

6.1.1  移位还是不移位?  

6.1.2  孤岛条件

6.2   关系结构

6.2.1  分布和释义

6.2.2 移位

6.2.3 基础生成  

6.2.4  关系算子  

6.2.5  NP 附接  

6.3 无空位结构

 

7   疑问句

7.1   是非问句

7.2 选择问句

7.3 A-A 问句

7.3.1  三种类型的A--A 问句

7.3.2 A-问句:模组分析法

7.3.3 解释差异

7.3.4 VP-neg 问句

7.3.5 总结

7.4 wh-问句

7.4.1 对于在位wh-的移位分析法 

7.4.2 逻辑式移位:一些问题及供选择的方法  

7.4.3 逻辑式邻接性与并移

7.4.4 非移位与无择约束

7.5 总结

 

8  名词性短语

8.1 问题

8.2 投射DP—指称与数量短语  

8.2.1 数目短语用作无定表达和数量表达  

8.2.2 数量与无定性

8.2.3 数目短语与限定词短语

8.2.4 跟无定的wh-成分比较

8.2.5 跟“有”字短语比较

8.2.6 禁止无定的主语/话题

8.2.7 小结

8.3 DP内部的排序与成分组构

8.3.1 指示词

8.3.2 代名词

8.3.3 专有名词

8.3.4 普通名词

8.3.5  并非同位成分或副词成分

8.3.6  小结

8. 扩展与修正:复数

8.4. 有关“-们”的一些疑惑  

8.4.2  复数特征作为数目短语的中心语  

8.4. 专有名词 代名词 指示词       

8.5  总结及经验上的复杂性  

8.5.1  主语位置上非数量的无定名词  

8.5. 非根句、类指的名词短语 

 

9  照应语  

9.  汉语的约束理论 

9.1.1  反身代词与原则A

9.1.2  代名词与原则B

9.1.3  原则CD

9. 光杆反身代词“自己” 

9.2. 长距离“自己”的两种解决方案 

9.2.2  语内传递性与照应性

9.2.3  语内传递性:句法与语义

9.  受约束照应语与驴子照应语 

9.3.1  同指的或作为受约束变项的代名词  

9.3.2  变项约束:辖域、可及性与异指性  

9.3.3  无定指成分和驴子照应语  

9.  总结与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