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类型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Typology Whaley,L.J.

(2009-01-20 10:11:0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言学书刊详细介绍

图书基本情况

书名: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原书名:Introduction to Typology: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Language

作者:Whaley,L.J.(美)          导读作者:刘丹青

图书类别:原版影印                语种:英语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图书定价:38.00元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韦里(Whaley L. J.)是美国著名的语言类型学家,现任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多学科研究所副主任,语言学和古典学教授。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有语言类型学、句法理论、语序多变性、班图语和通古斯满语等。其主要著作除了本书外,还有《拯救语言》(与Lenore Grenoble合著)(Saving Languages,2006,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语言类型学的概论性著作,基本涵盖了类型学关注过的主要类型,非常适合做教材和入门读本。作者在书中回顾了类型学简史,阐述了语言类型学在方法与解释问题上的学科特色;从语序类型学、形态类型学、名词性成分关系属性和语义属性的编码、动词范畴和复杂句等几方面分析了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差异。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正文前的“世界语言一览”和“略语表”,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阅读的材料。另外,作者还在书末为读者提供了便于从不同线索去查阅的详细的索引。本书是一本系统了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现状及其重要成果的好书,适合语言学、类型学的专业人士和自学者阅读。 

 

导读摘要  刘丹青
  Greenberg(1963/1966)的经典性论文,标志着以研究人类语言共性和差异为己任的当代语言类型学的诞生。十多年后,语言类型学的第一部概论性著作——Comrie(1981)的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沈家煊1989中译本为科姆里著《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问世,成为研究语言类型学的必读经典。此后,类型学概论性著作接踵而来,如Croft的(1990/2003)Typology and Universals(外研社原文引进版中文书名为《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普遍特征》)、韦里所著的这本1997年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Typology: 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Language(我们译为《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和Sung(2002)的Linguistic Typology: Morphology and Syntax(《语言类型学:形态与句法》)。这些著作,各有长处,竞相生辉:Comrie的专著富有理论高度和学术气魄,是系统化的首创;Croft之书内容丰富全面、理论探讨深入;Sung的著作突出重点、以专题研究见长,而韦里著作的优点在于它是所有类型学概论著作中最适合做教材和入门读本的一部。多次听到国内读者读Comrie(哪怕是中文版)和Croft的著作时流露畏难情绪,这主要是因为跨语言学术背景的薄弱,韦里的书或能一扫这种畏难情绪。这本书源自作者多次授课的讲义,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初学者精心考虑。从韦里的书起步去了解语言类型学,是一条相对好走的路径。
  本书的优点首先体现在内容方面。其内容全面系统,基本包括了语言类型学关注过的主要领域,其覆盖面比其他各本概论都更广泛,章节内容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其次,语言类型学成果涉及大量语言,材料、观点都很多样化。本书多采纳在类型学界已获得相当共识的概念、观点和相对成熟的专题成果,既不同于草创期的探索性讨论,也不同于易生争议的前沿性专题研究,这种取舍很适于教材之需和自学者之需。此外,作者在某些问题的阐述之后,也指出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探索的门径。在各章节细处都有恰当的例句和结合例句的简要说明。
  在形式体例方面,本书也有很多为读者和学生着想的设计。语言类型学以跨语言的视野为学科特色,而类型学初学者(不等于语言学初学者)包括部分国内读者的畏难情绪,主要源于缺少对世界上众多语言基本情况的了解。本书正文前的两篇材料及相关体例能有效消除读者的陌生感:一篇为“世界语言一览”,介绍世界语言的谱系概况及地理分布,并用列表方式展示本书所涉语言的谱系位置,同时说明一个体例安排:正文中提到某一语种时,一律用括号注出其所在语族名称和所在国名。这篇一览和书中的随处说明消除了读者在了解众多语言的地理和谱系背景方面的困难;另一篇为“略语表”。类型学著作要用到大量陌生语言的例句,为了反映其确切的形态—句法构造,除全句翻译外还要提供词对词解释,对其中的形态或虚词宜用语法术语的缩写来解释,而不少术语会令部分读者感到陌生,因为它们是西方传统语法也不用的术语。这一略语表既提供了对照阅读的便利,也节省了正文的篇幅。本书正文共分6卷16章,每章结尾都有小结,后面并附本章关键术语,非常便于教学和自修。书末索引也特别详细,多达17页,方便读者从不同线索去查阅。

 

中文参考目录

前言          49
世界语言一览  53
略语表        61

第一卷语言类型学要义1
第1章语言类型学和语言共性引言3
1.0“类型学”的界定7
2.0小结14
3.0关键术语16
第2章类型学简史18
1.0早期的类型学家19
2.0类型学的革命22
3.0小结27
4.0关键术语28
第3章方法与解释问题30
1.0共性的种类31
1.1绝对共性与非绝对共性31
1.2蕴涵共性32
2.0共性确定中的一个问题——语料库36
3.0解释共性43
4.0外部解释的途径46
4.1话语功能解释46
4.2操作(语言处理)解释47
4.3经济性解释48
4.4感知—认知解释49
4.5象似性解释50
5.0小结51
6.0关键术语52
第4章基本范畴54
1.0词类56
1.1词类的界定60
2.0语义角色64
3.0语法关系67
3.1作为共性的语法关系68
4.0 小结73
5.0 关键术语74

第二卷语序类型学77
第5章语序共性79
1.0 小句内成分基本语序80
2.0 语序和谐性86
3.0 分支方向理论91
4.0 小结94
5.0 关键术语94
第6章基本语序的确定96
1.0语序的变异96
2.0确定基本语序的标准100
2.1 频率100
2.2 标记性102
2.3 语用中性语境104
3.0 延伸的议题104
4.0 小结105
5.0 关键术语106第三卷形态类型学109
第7章语素111
1.0黏着语素和自由语素112
2.0前缀和后缀114
2.1其他加缀类型117
3.0派生形态学与屈折形态学120
4.0词缀排序124
5.0小结125
6.0关键术语125
第8章形态类型学127
1.0作为形态类型的语言128
1.1综合度指标128
1.2熔合度指标133
1.3两种指标的关系135
1.4形态学种类的历史演变136
2.0成分间形态连结的类型139
2.1支配与一致140
2.2核心标注与从属语标注141
2.3蕴涵共性144
2.4核心标注和语序146
3.0 小结146
4.0 关键术语147

第四卷 名词性成分关系属性和语义属性的编码149
第9章 格和一致关系系统151
1.0语法关系标记152
1.1格与一致关系等级153
1.2不及物施事S、及物施事A和受事P155
1.3分裂格与一致关系系统160
2.0格系统与一致关系系统的复杂性164
2.1动词一致关系164
2.2格系统166
3.0 小结168
4.0 关键术语169
第10章生命度、定指性和性范畴170
1.0生命度等级序列172
1.1生命度在形态学与句法中的体现174
1.2作为共性的生命度等级178
2.0定指性与性范畴179
3.0小结181
4.0关键术语181
第11章配价183
1.0价变机制185
1.1减价机制185
1.2转价机制189
1.3增价机制190
2.0致使动词192
2.1直接致使与间接致使193
2.2从句所保留的控制度的显示196
2.3允许与致使197
3.0 小结198
4.0 关键术语199DD

第五卷 动词范畴201
第12章 时和体203
1.0时205
1.1时策略206
1.2绝对时与相对时209
2.0体210
2.1体与情状类型214
2.2非动词性因素的体效应216
3.0小结217
4.0关键术语217
第13章式和否定219
1.0式的传统类型220
1.1道义情态与认识情态223
1.2传信范畴224
1.3现实式与非现实式225
2.0否定226
2.1标准否定策略228
2.2否定的次要修饰229
2.3辖域与成分否定231
3.0 小结231
4.0 关键术语232
第14章言语行为的形态—句法233
1.0陈述句的编码235
2.0祈使句的编码235
3.0疑问句的编码237
3.1极性问句238
3.2内容问句 240
4.0小结243
5.0关键术语243

第六卷 复杂句245
第15章 主从句结构247
1.0主从句的主要类型247
1.1主从句的特点248
2.0状语从句250
2.1时间从句251
2.2处所从句252
2.3原因从句252
2.4条件从句253
2.5让步从句254
2.6未明示的从句关系254
3.0补语从句255
3.1复杂性连续统256
4.0关系从句259
4.1限定与非限定关系从句260
4.2关系从句中的类型学变化261
4.3附加的考虑264
5.0 小结265
6.0 关键术语266
第16章 并列复句和主次结构267
1.0并列复句269
1.1并列复句的形式269
1.2并列复句中的语序范畴272
1.3从句缩减273
2.0主次结构274
2.1连动结构274
2.2指称转换276
3.0小结279
4.0关键语280术语汇释281
参考文献293
索引305
作者简介323

类型学导论 <wbr>Introduction <wbr>to <wbr>Typology <wbr>Whaley,L.J.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