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典简体字调整典妻杂谈 |
租个妻子过日子
文/一叶漂萍
咱们国家现在发达了,中国人太有钱了。这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跟着提高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嘛。
可是文化是什么?怎样才显得自己更有文化?一部分人以洋化为文化,哈日哈韩的同时,在说话当中还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来。还有一部分人以复古为文化,觉得传统的东西就是文化的载体,比如说我们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简体字,有人就觉得她丑的很,有碍于盛世中国的形象。教育部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中,发布了专家历时八年的研究后做出的调整结果,恢复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使其更美观。还有激进派的专家们干脆说只有繁体字才能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任,简体字乃“半百古”(50来年)罪字。其实用两个字来总结,专家们呼吁的不就是“复古”吗?
对于专家们的呼吁我不得不鄙视一下,他们只是在理论上唇枪舌战,却没有付诸行动。我佩服的是有一位农民,人家把复古都运用到生活中了。这位农民是南岸区峡口镇的村民张某,他的复古实践是出租妻子。张某以300元的租金,将老婆租给了别人,跟着别人生活。(重庆晚报消息)这典妻的风俗可是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够古吧。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读过吧,小说讲的是农民阿祥为还赌债将妻子阿秀以100块大洋典给老秀才三年,为老秀才生子的故事。因为典妻,阿祥和老秀才各得其所,都解决了自己重大的问题。
农民张某多有才啊,续写了这一几乎断绝的文化传统。有些网友还抱怨什么农村男娶个妻子有多难,又或是做房奴有多苦?有了典妻这个好办法,一切问题不都解决了吗?娶不到妻子就租一个嘛,过个一年半载就可以生一个孩子;房贷压人就把妻子典出去呗,待还清了房贷再回来。
不过,张农民在操作中出了一点意外,估计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操作的缘故。因为租客不守信用,不能按时交租,他只好上门讨租,怎奈租客流氓,租用了人家的妻子,却拒不租金,于是,张某义愤填膺,提刀杀人,一起命案就此做下。所以在此提醒妻东(出租房屋的叫房东,出租妻子的叫妻东),一定要考察好租客的承租能力和商业信用。另外万一收不到租金,赔了夫人又折财,一定要忍耐,不可杀人,杀人偿命可是古今通理。
不要以为专家的文化就一定比农民高。有些专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在老祖宗留下的故纸堆里找饭吃,他们拿着纳税人的钱研究那些距离纳税人很远的东西,却对一个积极实践古风的农民没有提供任何指导,对于更多文化贫乏的我们就更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