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楼梦》食谱开饭馆能赚钱吗?

标签:
原创散文红楼梦菜谱饭馆不挣钱文化的结晶物质的享受红学家文化 |
用《红楼梦》食谱开饭馆能赚钱吗?
文/一叶漂萍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像打牌喝茶、吟诗作对、猜谜喝酒、游园赏花等等,其中对饮食文化的描写更是令人感觉笔墨飘香、眼中幻色、齿颊生津、似通其味儿。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上完高一的暑假。那时母亲改嫁走了,我寄居在外公处,而外公自己没有房子,他又住在舅舅家里,他自己的地位都有些尴尬,于是我就不再回去,放暑假后仍然赖在学校的宿舍里(那是一叶漂萍漂的最无根的岁月)。按规定,放假后学生是不可以留在学校的,我很感激当时负责后勤的瞿主任,他没有为难我,允许我用学校的电、睡学校的床而不交一分钱。那时候,青春正长,时间似乎无穷无尽,那么多的时间用什么来填满呢?那就是——《红楼梦》。
那时候每天都吃不饱。书中的情节可以让我暂时遗忘饥饿,可悲的是,书中关于饮食生活的细致描写,一次次唤起我心底的欲望,让我感受想吃而不能的煎熬。最让我垂涎的是刘姥姥尝过的茄鲞和宝玉喝的莲叶羹。我暗想,有朝一日,我有了钱,定要一一做来吃了。
《红楼梦》四十一回说到茄鲞的制作,“茄子把皮籤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我在成家之后尝试这道菜的时候发现根本做不出。单单是软嫩的茄肉就要又炸又煨,那一定是软烂如泥了,再用质硬的鸡爪去拌,那里还能成型?再说了这一道凉拌菜,用了鸡油、糟油、香油,再配上鸡脯子肉、鸡爪子,那得多腻呀!
那道莲叶羹出现在第三十五回,宝玉被父亲打了一顿,贾母、王夫人心疼得不行,一个劲儿地问宝玉想吃什么,宝玉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小荷叶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贾母听后“便一迭声地叫人做去”,于是仆人便把做汤用的模具找来,薛姨妈接过来瞧时,只见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得十分精巧。她笑道:“你们府上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若不说出来,我见这个也不认得是作什么用的。”。凤姐儿也不等人说话,便笑道:“姑妈那里晓得,这是旧年备膳,他们想的法儿。不知弄些什么面印出来,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全仗着好汤,究竟没意思,谁家常吃他了。”说白了费这么大劲儿做出来的不过面疙瘩汤而已。
由此可见有些红楼梦特色菜式实际操作起来不易成功,而有些菜式只是寻常菜式的精加工。用这些菜式来挣钱前景不是很乐观。红楼梦中还有一些菜式,火腿鲜笋汤、火肉白菜汤
由此可见,用红楼梦食谱开餐馆未必能挣钱。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想按《红楼梦》里的菜谱进行烹调,用贾府的菜肴来招徕顾客,这样的红学家兼实业家不乏其人,而成功者寥寥。为什么会这样呢?窃以为在红楼梦中饮食已不再是简单的物质享受,而是已经升华为艺术生活的一部分了,其艺术价值更高于实用价值。曹雪芹一方面把艺术生活化了,全书的艺术成就几乎都是在对日常生活的娓娓道来中完成的;另一方面,他又把生活艺术化了,比如说这些充满理想主义的菜色。
因此,依漂萍的观感,《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们可以徜徉其中品味文化的盛宴,而不是一部用于挣钱的创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