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力,父女俩的如此生活!

(2011-05-31 22:15:48)
标签:

父女俩如此生活

给力

快拍快拍网

缺角的圆

育儿

分类: 随感札记

给力,父女俩的如此生活!http://s12/bmiddle/59fd9b59ga493113e5b7b&690

图片源之快拍快拍网谢谢

 这张照片上的这对父女,是一位网友在杭州钱江新城拍到的:“一位父亲驮着女孩,孩子的小脸冻得通红,见我手上拿着相机,便朝我一笑。”女孩身穿一件大人的外套,为了保暖,两条腿上绑着厚厚的海绵。照片被转发到快拍网新浪微薄,打动了许多网友,引起很多好心网友的关注,希望找到这对父女,尽绵薄之力给他们一些帮助,别让他们再在冰天雪地里受苦了。。。。。。

                         经过网友的一番努力,终于在萧山找到了他们,也得知了一些情况,父女俩是山东人,五年前,女儿两岁的时候到了青岛,两个月前,女儿想到南方看看,父亲就开始背着女儿一路往南,想一直走到广州,然后落脚。他们似乎并不想太多人关注和帮助他们,他们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父亲用宽大魁梧的身躯扛起这个七岁大的女儿,在我们看来他们挨着冻,忍着饿,可他们却觉得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

 

无意当中在快拍快拍网每日之星发现的这么一则值得细嚼的记录。看了之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敬仰,叹服,震撼?是另一种活着的境界,是那种“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的境界? 进而沉思,激发对为人和育儿的重新思考?

 

首先,羡慕他们的这种简单且容易的幸福。 

像古代行僧一样云游四海,用现代人的话准确的说是流浪生活,似乎不是被逼出来的,是乐意如此,原因仅仅是“女儿想去南方看看”,这也不禁使亲想起了《阿甘正传》里那个单纯的阿甘,当人们不解的问阿甘为什么而跑步时,阿甘说:“I just like running.” 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不跑了,阿甘说:“累了”。我们所要的幸福需要太多的条件或者比较,我们能不能不为任何事情,无条件地幸福?人生是一个目的地,还是一段旅程?放慢脚步,善待心灵。幸福其实很简单、容易。有时萌发过这样的念头,很想换个生活方式,背上行囊,带上宝宝流浪,没有目的、没有终点、没有线路,随便坐上一趟车,随意走到哪里玩到哪里,只为想出去走走。他们完成了亲内心里很想去做得这个事情,只好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其次,重新考量与人相处(包括对孩子)的准绳。

 

 

“。。。。。。尽绵薄之力给他们一些帮助。。。。。。”,“。。。。。。他们似乎并不想太多人关注和帮助他们。。。。。。”,“在我们看来他们挨着冻,忍着饿,可他们却觉得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往往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事情,主观臆断,缺乏客观,不注重为人处世和育儿的方式方法,也不善于换位思考。

 

在做好事时,往往不考虑受助方的感受,不考虑选择恰当的对方能够接受方式方法,结果是好心办坏事,自己有时也纠结好心没好报。接下来,要参考香港人如何处理也许别人还能用的旧物,去为人做事。他们悄悄地把东西搁在一个大家约定成俗的地方,那些有需要的人到了夜里去取。一切在低调、悄悄的进行,自己在不张扬的情况下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别人的尊严。

 

教育孩子时,在“爸爸妈妈这么做是为你将来好”箴言“蛊惑”或者“光芒照耀下”,往往以自己的标准去苛求自己的孩子。不大会去考虑孩子能不能、愿不愿接受。孩子抵触,或是有自己的想法时,往往粗暴而又缺乏智慧的搪塞,把孩子将来可能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成功的责任,推脱给幼小还不具备承当起相应责任的孩子,潜台词似乎是“你将来不如意是你年幼无知不听父母的教导”。将来孩子如果生活不如意,将会终身背负咎由自取的自责,这也是亲极其不愿意见到的。

 

最后,从这位父亲身上,悟出了一种育儿心态。

 

对待孩子的教育,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鼓噪下,极有可能鬼使神差地犯下这样的错误。从孩子还在娘胎里边设计出将来的完美之路,而且付诸行动,让胎儿听音乐,让胎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胎儿倾听美文,既所谓的胎教。孩子出生后,从幼儿到童年,为孩子构筑了最美好的篮图:呀呀学语,就让孩子背诵唐诗宋词,就让孩子学英文;稍大点,上早教、报各种兴趣、思维训练班。。。。。。事情发展到极致,让小小的孩子样样都来,追求孩子的素质全面发展。上小学后,为孩子加小灶,功课必须得好,一技之长不能丢,还的学外语,还得精通奥术,带着孩子东奔名师西走考级。自己矢志不渝,孩子疲于奔命。

 

在亲完美苛求中成长的孩子,将来往往做事认真,被人赞誉和投来羡慕的眼光,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可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苛求完美的心理,渐渐地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可能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迫症。这也是亲极不愿意看到的。

 

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些大道理诸如维纳斯的缺憾美都懂,但具体到自己身上、或者某个事情上,比如自己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失效了,迷失了,置若罔闻了。

 

在这方面,《缺角的圆》也给了亲很好的启示——停止追求完美的脚步,让孩子好好的享受美好生活,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

 

总之,对父女俩如此的生活,给力!也祝福父女俩一路平安,如愿以偿,得到他们想要的幸福。

 

..........................................

《缺角的圆

有一个圆,被切去了好大一块的三角楔,想自己恢复完整,因此四处寻找失去的部分。

 

因为它残缺不全,只能慢慢滚动,所以能在路上欣赏花草树木,还和毛毛虫聊天,享受阳光。

 

它找到各种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适,所以都留在路边,继续往前寻找。

 

有一天,这个残缺不全的圆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碎片,它很开心地把那碎片拼上,开始滚动。

 

现在它是完整的圆了,能滚得很快,快得使它注意不到路边的花草树木,也不能和毛毛虫聊天。

 

它终于发现滚动太快使它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便停止滚动,把补上的碎片丢在路旁,慢慢滚走了。

http://s4/bmiddle/59fd9b59ga494b789dcd3&690

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