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一些体会
标签:
隔代教育体会舐犊之情传统客观知识育儿 |
分类: 育儿漫话 |
隔代教育的一些体会
http://s6/bmiddle/59fd9b59g757dd1f90545&690
对同个事情,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经历不一样,看法和体会也会不一样。抽丝剥茧,想谈谈自己有关“隔代教育”的一些体会。
隔代教育优劣势
隔代教育的优势有:祖辈的生活时间充裕,照顾孩子经验丰富,比较细心和耐心;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祖辈带着生活可以减轻年轻父母的生活压力;祖孙共同生活更能建立密切的家庭关系,体会浓浓亲情,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等等。隔代教育的劣势有:由于生活的经历不同,看事物的观点也不同,育儿的观念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异;由于隔代亲的关系,祖辈多数过度溺爱第三代,不利于小孩子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养成;父母和孩子感情上的疏远,等等。
不同“隔代教育”类型
根据原因和状况侧重不同,隔代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传统型“隔代教育”
宝宝爸爸出生在农村,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孩子的成长没啥两样,父母工作第一,忙于生计,家里姊妹多,抽不出更多时间来照看我们,一直到我读小学,我的童年就是在祖父母和外祖父的照顾下长大,这也成了我一段温馨而美好的回忆,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他们都是背朝天面朝黄土的农民,虽然都目不识丁,不会教我读书识字,也不会讲人生大道理,但他们却身传言教,教会了许许多多做人的素养,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
小时候,整日里屁颠屁颠地跟着爷爷上山下地干农活,拿着爷爷特意给我的改制的小锄头,种菜、种瓜、土豆、地瓜,帮助给菜园子围篱笆墙和砌筑石头墙,浇水、施肥、锄草、培土、松土、赶鸟,经过自己辛苦劳动后,再品尝自己参与耕作后的农产品,分外甘甜,切身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每年到了山上的桐油籽和山茶籽成熟季节,爷爷会携带我们兄弟几个上山采摘。每年亚麻长成,我们就拿着割草刀去割亚麻秆,再用刮刀去皮、抽成丝。虽然小时家境已经不错,爷爷却不会随意给我零钱和零食,往往要等这些产品卖了以后,才会奖励我一块东坡糕(一种当地糕点甜食,小时非常喜欢吃),那一直是我吃过的世上最好吃的东西了,因为里面融入了爷爷舐犊之情和收获的喜悦。
外公房子距离我家后面五十多米,每天都要跑到外公家玩耍,外公外婆对我比自己亲孙子还好,外公还是个木匠,一旦附近哪里有集市,就会做些木工活儿(椅子、凳子、木梳子、木头砧板、衣服棒槌等)赶到集市卖,他会安排一些适合我干的活儿给我做,帮忙干活儿是件快乐的事情,一般都是,搬凳子腿和椅子板,拿着小锯子锯掉多余的榫头,用小刨子刨木头,用锯末和胶水和好的混合物填衣板缝隙,外公赶集回来,都会带个玩具,或者给一些零钱,作为奖赏,小时觉得外公是天底下最大方的人(小时的玩具和大面值的零钱都是外公给的)。每次都焦急等待外公回来,盼望却是令人浮想联翩,遐想外公这次又会带给我什么,期待却是漫长而快乐地。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儿时这些与爷爷和外公一起干活的经历,体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
我的外婆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会制作许多传统美食,地瓜和麦子收割了,她就做地瓜饼和小麦饼;还有,开春的芥菜饭,清明节的棉菜糕,端午节的粽子和午时蛋,的红糖糯米蒸糕和九层糕,冬至的大汤圆(用炒米粉和红糖裹,像北方的驴打滚,不过是圆的)和糖水桂花小汤圆,再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糕点,我不仅喜欢吃也喜欢亲自参与帮忙做,外婆从不嫌弃我的笨手粗活,给我机会,比如用石磨推磨、和糯米粉、烧柴火等。
我成天摆弄外公的木工工具,制作一些木头玩具自己玩,比如木剑、木刀、木棍等,外公会帮助我制作复杂一些的关公偃月刀和木车等,到现在我手上还留有多处使用工具不慎的伤疤,手持别的小伙伴少有的、长长的。被刨得呈亮的偃月刀,在小伙伴面前显摆,冲杀,真是神气,它是我玩过的最好玩的玩具。
小时,和爷爷、外公、外婆一起干活,总能得到他们的欣然容许,想想那时的我肯定笨拙,但从他们没有嫌弃动作慢和错误,也从来没有被他们批评和否定,他们没有打击我爱动手的积极性,反而增加了我的兴趣,从中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真是庆幸。
3、体会甜蜜亲情
夏天,天晴的晚上,洗完澡,搬出竹板,静静地躺着纳凉,奶奶摇着蒲扇,给我们驱赶蚊子,扇风,丝丝凉风送来,凉透心里。遥望星空,一起数数漫天的星辰,聆听着爷爷讲从爷爷的爷爷讲给他听的古老故事,渐渐进入梦乡。或者冬天的早上,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的山上缓缓升起,和爷爷把饭桌摆到前院,和爷爷奶奶兄弟姐妹晒着和暖的阳光,吃着可口的早餐,全家其乐融融。
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深深感受暖暖温情,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惬意、温馨,回味无穷。
4、感受自然
和爷爷一起播种,种瓜、种菜、种花、种树,辛苦耕耘,满怀幸喜地照看着它们一天天长成,挂果。看着它们破土发芽、成熟,亲身体会它们从弱小到茂盛的生长过程,是他们缔造了如歌的田园风光。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悠闲田园生活。
爷爷不让我们捕捉燕子、青蛙、蛇等小动物,说他们吃害虫,保护庄稼,要爱护小动物,他很反感人们屠杀动物。他从小告诉我们见到蚂蚁也要绕道走。还教我们如何给蚂蚁送食物,夏天的午后,找块阴凉的空地,见到蚂蚁,放些吃的,念着“呼,呼蚁公,抬椅,抬桌,请令公……”的闽南语童谣,一直念道,过些时间,蚂蚁就会成群结队来搬走食物。每年开春,爷爷都要修缮房前屋檐下的燕子窝,招来燕子筑巢繁衍小燕子,爷爷视此为吉祥象征,在爷爷的努力下,每年都能见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美好景象。要是有蛇误入家里,爷爷会撒些米盐,口中念念有词,把它请走,绝不会伤它们。
夏洛特.梅森:大自然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因为爷爷,使我从小懂得爱护动物和植物,热爱大自然。到现在,还
是喜欢爬山涉水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
5、教我做一个善良、守规矩的人
爷爷和奶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却是热心肠的人,乐于助人。
爷爷懂一些草药,会带我们孙辈出去采药,家里晾晒很多草药,别人需要,随便免费来取。奶奶还会土办法给小孩子治病,譬如,小孩子嗓子发炎肿大,奶奶还会伸手指入喉咙不知道抓,之后就会治愈,为此特别崇拜奶奶。农村缺医少药,爷爷奶奶免费的土方法和草药帮助了不少乡里乡亲。村里修桥铺路,总有爷爷的劳动身影,直到年老干不动了。
走在路上,见到刺、玻璃、破碗、钉子等,爷爷会捡起来塞进墙洞里,防止别人不小心扎伤,因为农村的干活时,小孩子天热时,大都光脚。
爷爷绝不允许我们浪费粮食,掉在桌上要捡起来吃掉。要求我们食无语、寝无言。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行为言语规矩礼貌,小到吃饭的座位、端饭碗、夹菜都要合规矩。
教导我们做人要忠厚老实,长幼有序,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乐于施舍,勤劳节俭、低调做人等等。
6、传统文化延续
爷爷是个戏迷和电影迷,带着我去看电影,和爷爷一起村露天电影院观看电影是我非常向往的一件事。还会带我到处赶着去看戏,告诉戏种和戏里的情节,现在我还是喜欢听越剧应该和我爷爷有关。
爷爷虽然斗的字不识一个,但很会讲故事、出谜语、教童谣,我现在还能记得一些,爷爷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讲起这些却非常生动,最好听,听爷爷讲是一段令人陶醉的时光。
小时候,最喜欢偎依在爷爷身旁,听他讲,爷爷一般讲得都是神话武侠故事,口口相传,诸如三国、水浒、杨家将、白蛇传等,还有一些本地的神话故事,最终都是正义战胜邪恶,真情感动上苍,故事蕴含朴素的价值观。
童谣都是本地的闽南语童谣,譬如,“天黑黑,欲下雨,公拿锄头,巡水路,逮尾大鱼三斤五……”。“响雷公,西北雨,炎亭扎姆,跑无路……”(夹带一大堆地名,普及幼儿地理知识)。
猜爷爷出得谜语,闽南语,很有意思,我还能记得一些。比如,山里一条竹篾,千人万人踏不折(山路)。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里看不见(雨水)。一个小孩矮噜噜,拉屎粘着小腿肚(蜡烛)。白鹭站田埂,田水干,飞走了(菜油灯)。
还会工地诗(类似山歌),譬如,钱树到你厅,你厅好名声,钱树到你厝,你厝咔咔孵……
每当传统佳节,爷爷会准备很多贡品,举行仪式,家家摆上酒席,小孩子有吃有的玩,最开心了。我很喜欢过“地藏王生日”——扦柚香,夜里,房前点上蜡烛和香纸钱,把村里点得通亮,爷爷给我们讲《地藏王为担着大地》的神话故事,祭拜他的由来,感谢他为人们用扁担肩挑人间。还会给我们每个小孩发一个用长棍子插着的柚子,柚子上面插满点燃的香,然后全村的孩子会举着它,在夜里玩,耍起来,划过一道道光影,甚是好看,那天家长也不会催促小孩子早睡,随小孩子奔跑,玩耍,嬉闹。
老人们都已故去,非常想念他们,感激他们的默默无私的付出,从他们身上汲取了我成长的养分。
二、知识型“隔代教育”
甸甸的哥哥——懂懂,他的爸妈工作很忙,在他三周岁上幼儿园前,一直都有爷爷奶奶照看。奶奶早年曾从事过教育工作,而且会唱京剧,会教懂懂唱歌、跳舞、背诗、阅读,爷爷是远近有名的医生,照顾他身体健康。奶奶非常好学,跟得上时代潮流,结合自己的经验,及时更新自己的育儿知识,常常和我们探讨交流,还经常指出我们育儿方面的不足之处,观点符合现代育儿理念,科学合理。比如,指出小孩子碰到什么地方了,不要拍打那里,会误导孩子迁怒别人和事物上,不敢承担责任;批评孩子时,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口径一致,发现问题,背后交流改正,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意见相左,否定另一方的方式方法;孩子要坐在位置上,和大人一起吃饭,不能追着孩子喂饭,等等。所以,在二老的精心调教和养育下,懂懂一直身体很好,养成了好习惯。独立好学,健康活泼,人也很乖巧,在幼儿园里表现的比较聪明、突出。
懂懂和爷爷奶奶生活的那段时间里,奶奶还整理懂懂的博客,记录很多他上幼儿园美好时光,难能可贵。甸甸的爸爸也是从奶奶那里接触了博客,喜欢上了博客,开始了写博了。
三、客观型“隔代教育”
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异、遭遇不测、违法、工作因素、身体疾病等客观原因,而被迫由祖辈养育长大。美国总统奥巴马十岁的时候,母亲在印尼工作,父亲离异回国,他一度生活在外祖母身边。他们祖孙感情很深,外祖母对奥巴马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很大。奥巴马曾声明:“她是我们家的基石,是一个极有才能、坚强和谦逊的人,她也是一个总在鼓励我们和让我们去尝试的人。”
还有一些父母品行不端、性格缺陷、不负责任,给了孩子生命,却给不了孩子良好的教育,这样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祖辈也知道自己带不好孩子,两害相其轻,需要他们勇敢承担起教育重担。
观点小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