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
(2008-10-27 12:46:03)
标签:
ipo临床试验新药研发合同研究组织康德美国药学职业生涯规划杂谈 |
分类: 杂七杂八 |
在CRO(Contract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药开发分工趋向专业、精细,成本也在飞速上升。原来研发一个新药一两亿美元的到现在七八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参与的人员从几百人到数以千计甚至上万人。这样的负担,尤其是不断扩增新的部门和招募专业人员带来的压力也令财大气粗的MNC(Multi-national
在欧美,CRO事业已经非常发达,提供服务的门类齐全。临床研究部分有:临床试验监查、项目管理、稽查;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提供专门的临床试验服务的医院(SMO)、I期病房;商业的伦理委员会、药物包装、临床试验软件、病人招募、快递、文件和物资储存、药物管理等;临床前的有药物合成、分析检测、中心实验室、药理毒理等。真是分工明细,应有尽有。
一般认为这类企业按吸引力排名,第一类为美国大药厂如礼来、辉瑞、默沙东、施贵宝和美国味很重的英国药企GSK,很少见到从这些公司跳槽出去的人;欧洲企业次之如罗氏、阿斯利康、赛诺菲安万特、拜耳、诺和诺德、施维雅;第三为合资大药厂如杨森、诺华;第四为中小型外企如先灵葆雅、德国默克、德国博林格;最后为日韩台湾企业包括三共、武田、安斯泰来、卫材、大冢等。
对想在研发领域长期发展的人来说,也可以考虑知名的CRO公司:全球性的如昆泰、科文斯、PPD、ICON、MDS、Accelovance等;亚洲地区性的如EPS、APEX、EAGLES;本土领先的如凯维斯、依格斯、泰格、迪美斯等。
早就想写这样的东西以便给后来的师弟师妹和希望寻求相关职位的朋友们以参考。借此机会将我在外企研发部门进行人员招聘和在这个行业作一个职业人多年的亲身体验作一个总结,希望能为希望进入跨国药企的后来者的职业道路有所借鉴,能少走弯路,更快取得成功,我便有所欣慰。
因为主要在跨国药企研发部门工作,故我的意见仅代表进行这类工作者的一些经验体会;同时因为我也仅仅进入职场6年,也仅仅是做到中层经理人,所以我的体会也仅代表毕业后5年内初入职场者的体验,或者说短线体验。
我给短线的职业成功定义为在毕业5年内,在比较稳定的企业做到经理以上,处在职业稳定或上升期,月净收入在1万元以上,对工作的兴趣较大并能够承受这份工作带来的压力,工作与生活协调较好,个人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
(注:入行期:毕业后的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