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2019-09-04 21:41:42)
标签:

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演员

剧团豫剧洛阳宜阳县

主演名家生活演出照片

戏校学生高中贫困山村

分类: 戏曲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图一:二零一八年夏,在一个叫“星八度”的地方,第一次见魏麦云。
        那晚,在许都大剧院看一个崭露头角的豫剧青衣的《大祭桩》。
        演出结束,有郑州、许昌的几个戏迷,有那晚担纲主演的小姑娘,有省曲剧团的一个青年演员,十来人围坐,在驻唱歌手百无聊赖的自弹自唱和周围顾客的聒噪声中,这十来人兴奋地交流着当晚女孩子演出如何精彩观众如何掌声不断的话题。
        我坐在角落里,说话不多。
        她坐在我的斜对面里,说话不多。
        她坐在最外侧,上酒、上菜时她都得欠身避让——按照中国餐饮文化的座次,她的位置是排在最后的。
        聊到子夜时分,才想起彼此介绍。
        说到她,人家说,这是许昌市曲剧团魏麦云。
        我有点发愣。
        魏麦云,许昌市曲剧团主演。
        按照民国时期的规矩,她要演出,剧院门口大海报正中间会用最浓的墨用最大号的字写下她的名字,其他演员的名字则众星捧月般围着她的名字。
        她淡淡地笑笑,算是问好。
        ——在座的十来人,她是正儿八经的角儿,最大的腕儿。
        她的沉默,她的平静,她的淡然,深深地烙印于我心中。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图二:2019年7月6日,在鄢陵文化广场剧院,看了魏麦云主演的现代戏《百花谷》。
        为她拍了一组照片。
        演出忙碌,没来得及多作交流。
        8月8日,还是在同一个地方,许昌市曲剧团演出《好儿媳》。
        魏麦云是工作人员,没有参与演出。
        有了二十多分钟的说话时间。
        简单听她聊了聊她的故事。
        就有了今天的这些文字。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图二:这是我在卫星地图上截取的魏麦云老家村子所在的图片。
            对于生长于大平原的我来说,山区如同从没见过的大海一样,始终都是个神秘的所在,即便是通过视频和图片看了无数关于山的各类景象,但内心深处始终无法把山区的状态具体化。遇到家乡有山的人,我常会好奇地问,会不会有老虎或是大灰狼大蟒蛇突然从山里的某棵树后蹦出来?人家不管怎样详尽地解答我的关于虎狼蛇蝎村民出行生活来源等等各类的问题,始终无法去除我对山区的神秘感。
        魏麦云出生、成长在山区,条件不好的山区。
        演员出身,从古至今,不外乎几种。
        一、穷苦出身。为生计而不得已。建国初期乃至之前的戏曲演员,大部分应该都在这一行列。
        二、世家传承。寻找其它生计不易,家族中有从事这一行的,自然水到渠成进入戏曲界。比如京剧谭家、梅家,比如豫剧陈素真、常香玉、桑振君、阎立品,这个亦是不胜枚举。
        三、痴迷入行。这个算是特殊的,不多,但出来一个就常会声震剧坛。比如京剧的张二奎、刘赶三、言菊朋、朱琴心。豫剧算起来,不多,但有一个很有特色,就是豫剧沙河调“三少”中的易湘山。易湘山是许昌鄢陵人,父亲是知县,易湘山痴迷戏曲,当票友是时尚,但他有了入行的念头,自然要遭遇家族的极力阻挠。最终,易湘山的父亲与其断绝父子关系,易遂入行,很快唱响许昌、漯河一带,后来入豫剧圣地开封,名扬省城,成为名角。易系乾旦,随着二十世纪三shi年代中后期豫剧第一代女演员陈素真、马双枝、王润枝、常香玉等人的崛起,易在开封不再光芒四射,遂入豫东商水等地搭班,兵荒马乱的年月,剧团生存不易,加之易吸食大烟,最终一代名伶贫病交加亡故于项城市水寨镇街头。
       魏麦云的从艺缘由,有点儿特殊,严格讲,这三类她都不在其中。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图三:魏麦云生在洛阳市宜阳县一个叫作通草沟的小村。在卫星地图上搜看这个村子,还分为上通草沟和下通草沟两个村子,一个村子十来户人家的样子。
        她年长我十岁,生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生在那样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子,自然是经历过我想也无法想象的各种困窘、酸楚、艰辛。
        好在,她也算幸运。
        那年,到开始到镇上的学校读书。
        小镇学校离那个叫作通草沟的村子有很远的距离,她步行去,步行回。我没走过山村的路,我无法体会来回的奔走中会有怎样的辛苦和不易。后来,她住到小镇的一个亲戚家,下课了就赶到亲戚家,自己单独做自己的饭。笨手笨脚地一阵忙碌,饭还没做好,上课时间又快到了,她又火烧火燎地往学校跑……
        她吃不饱,她穿不好,窘迫的状况让她无法静心生活、学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学生深埋心底的那种心酸,她应该都曾逐一深深地又无数遍地品尝过。
        她累了,很累。
        放假了,她回了村子里。
        村里来了个算卦先生。
        她和几个姐妹听先生跟人家推算命运。
        先生忙完了,几个女孩子唧唧咋咋地在先生旁边闲聊。
        魏麦云说,我不想上学。
        算卦先生听到了魏麦云的话。
        算卦先生说,县城戏校正在招学生。
        魏麦云回家跟母亲要了钱,去了县城,说是进城玩。
        去了几个唧唧咋咋的女孩子,魏麦云被宜阳县戏校录取。
        回家,跟父母说。
        父亲的脸黑丧得像要一棍子打死人。
        我说,为啥老父亲不愿意。
        魏麦云说,八十年代,农村人还是忌讳戏子的身份的,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沟,老观念根深蒂固,老父亲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老父亲不同意,坚决不同意。
        上学可以,没有钱。
        魏麦云还是去了县城戏校。
        母亲心疼闺女,卖鸡蛋攒点儿钱,再想法从别处东拼西凑点儿,勉强支撑着魏麦云在县城的学艺、吃饭。
        学了两年豫剧。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图四:那年,许昌市曲剧团到洛阳市宜阳县剧院演出。
         领衔主演的,是两位中原戏曲界的大牌:王福中、张晓凤。
         剧院门口,有一位剧团的演员贴了招生广告——这位演员自己办了个戏校,借着演出的机会想要招生。
         魏麦云和几个同学忐忑地找到了这位演员。
         魏麦云说,要是私人办的戏校,我不去。
         魏麦云说,我是来找张晓凤的。
         那位演员说,晚上你来吧!
         晚上,魏麦云拘谨地站在了后台。
         张晓凤、王福中,还有团里另外一个领导坐在了魏麦云跟前。
         张晓凤说,唱一段吧!
         琴师曲胡响起,魏麦云起腔。
         ——在村里的广播里听过许多张晓凤的唱腔,魏麦云唱了短短几句《花庭会》。
         魏麦云跟着张晓凤走了。
         离开了宜阳戏校,离开了学了两年的豫剧。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图五:张晓凤与王福中,是许昌曲剧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的灵魂式人物。
        这之前,许昌市曲剧团的核心人物是曲剧名家李全录。
        李全录,民国十一年生人,郏县人,幼年丧父,十六岁入郏县县城曲子戏班,习旦角。未磕头拜过师,但自认其技艺偷偷学自曲剧第一代演员李久成。李久成离开戏班后,李全录接替其出演了李久成原先所主演的剧目,并远超李久成的表演,自此声名大振。
        一九四七年,开封一曲剧戏班班主纪金川高薪邀约李全录赴汴。此戏班阵容齐整,当家头牌旦角名王成娃,人称“浪八圈”,在开封戏曲界人尽皆知。李全录不仅偷学了“浪八圈”的艺术,并且又有所发展,他主演的《双劝坟》一上演即轰动省会,开封观众誉之为“八圈半”。自此,开封大剧院门前挂头牌,上写主演“八圈半”李全录,其主演的《抱琵琶》《卷席筒》《双劝坟》《双金钱》等剧只要一出海报必场场爆满。
         一九五七年,李全录由洛阳偃师调至许昌市曲剧团。
         一九五八年,十四岁的张晓凤考入许昌市曲剧团第二期学员班,拜师李全录。
         五年后,张晓芳又赴郑州,求艺于曲剧大师张新芳。
         李之唱腔,我不曾听过,但李是乾旦,自然假嗓演唱,查阅《许昌市戏曲志》,谓其“音域不宽广,继承发展了曲剧‘锒扭丝’加白的唱法,说唱融为一体,给人以口齿伶俐、吐字清晰、优美动听之感”。而张新芳的唱腔则与李全录大相径庭,张天生音质醇厚,音色亮,起腔冲,咬字重,韵味浓。
          张晓凤师承两位曲剧大家,而两位大家一位唱腔清新流畅,一位醇厚凝重,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而天赋秉异的张晓凤竟然可以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结合自身条件,在两位大家唱腔的探索中很快崭露头角于中原剧坛,二十一岁即拍摄了曲剧电影《买牛》,并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清新、幽怨、雅致的唱腔特色,成为一代名伶。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图六:自宜阳剧院开始,魏麦云成了张晓凤的影子,俨然已是张晓凤的小跟包。
               关于这长期的跟包经历,魏麦云没来得及跟我细聊,但我能想象得到她在这多年的跟包过程中的细心、谨慎、拼搏。也就在多年的跟包过程中,魏麦云可以听张晓凤一点一滴地传授自己数十年从艺所得的唱腔、道白、表演、化妆的心得,更能像师爷李全录那样,在最近距离的跟随中窥得师父不能口传心授更需要徒弟心领神会的那些艺术精华。
               半年后,剧团演出《血染玉璧书》,一饰演丫鬟的演员突然不能登台,魏麦云救场,上台了。就是这个小丫鬟的角色,魏麦云的光芒开始绽放,引起了剧团同事的关注。
               我想,那一刻,作为师父的张晓凤,大概也会悄悄在后台露出欣慰的笑容。
               自那时起,张晓凤开始把一些不大不小的角色交给魏麦云,让她在舞台的实践摔打锤炼中成长。张晓凤说,不要着急,先从丫鬟、娃娃生这类角色开始。
                张晓凤用心浇灌,魏麦云用心领悟,成为主演自然水到渠成。随后,张晓凤又把她饰演的《海棠泪》中的张海棠、《李豁子离婚》中的孙氏、《铡西宫》中的西宫等剧目传授给了魏麦云。退休时,张晓凤把她的成名作《泪洒相思地》传授给了魏麦云。
                张晓凤退隐,魏麦云开始挺立于许昌市曲剧团的舞台正中央。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图七:走过了冬日凄冷,如一朵并不起眼的迎春,魏麦云开始悄然绽放。
              19937月河南省首届曲剧大赛,«李豁子离婚»剧中饰孙氏获荧屏奖。
              1999年许昌电视台文艺晚会小品«过寿»获一等奖。
              20008月许昌市折子戏大赛«海棠泪»剧中饰张海棠获一等奖。
              20039月许昌市第二届青年演员大赛«卖苗郎»剧中饰柳迎春获一等奖。
              200312月河南省第二届曲剧大赛«卖苗郎»剧中饰柳迎春获二等奖。
              200812"大涧杯''许昌市第四届戏剧大赛«狸猫换太子»剧中饰寇珠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20099月第四届中国戏曲红梅花河南大赛«泪洒相思地»剧中饰王连娟获银奖。
              20106月许昌市第三届中青年演员大赛«海棠泪»剧中饰张海棠表演一等奖。
              20119月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当代中国曲剧十大新秀«泪洒相思地»剧中饰王连娟,获提名奖。
              201112"大涧杯"许昌市第五届戏剧大赛«春江月»剧中饰柳宝获一等奖。
              多年受恩师张晓凤言传身教,二零零九年,为了拓展自己的艺术境界,魏麦云又拜师曲剧名家周玉珍为师。如今,魏麦云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许昌市戏曲发展中心曲剧部主演,国家二级演员。演出剧目:《泪洒相思地》饰演王连娟、《海棠泪》饰演张海棠、《狸猫换太子》饰演寇珠、《铡西宫》饰演西宫、《下南京》饰演许翠平、《洛阳令》饰演湖阳公主、《铡许翠平》饰演许翠平、《卖苗郎》饰演刘迎春、《李豁子离婚》饰演孙二姐、《柜中缘》饰演许翠莲,《百花谷》饰演曹二妞。其中《泪洒相思地》、《海棠泪》、《铡西宫》、《养儿无错》、《李豁子离婚》、《李豁子离再婚》等被安阳市艺珠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录音、录像并向全国出版发行。

图片戏曲:魏麦云,在淡然中坚守本真(河南省许昌市曲剧团)
      图八:同许多县市级剧团的主演一样,魏麦云并不曾像其师爷、师父那样红遍中州剧坛,但这并不代表她没有唱响中原的实力。一个名角的诞生,不仅仅要有艺术的天时,更需要艺术外的地利、人和。虽然已届知天命之年,但魏麦云的艺术探索之路从未曾停滞,她感恩这份与曲剧的缘,她感恩与戏曲的这份情。我想,魏麦云还会坚守一份真心,保持一颗平常心。
         一如我初见她时的平静、淡然。
                                            董占永2019年7月7日夜拍图于鄢陵文化广场剧院9月4日初秋夜文字于南坞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