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电话那头她的声音似曾相识。
她说,她是电视台谁谁谁。
我想起了她,十多年前,她当记者,经常下乡,有次忘了什么原因,还到我家吃过一次饭。后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她坐在正中间,成了主持人,就留意她的说话,声音少点磁性,但普通话没有问题。当了主持人,下乡就少,也极少见她。偶尔一次展会上看见她,正跟一群人围着说什么,对着话筒,匆匆间她往外扫了一眼,距离不远,也不近,看见了,都没打招呼,各忙各的了。这之后,再见她,就只有电视上。
她说,看了博客里我写的画画的农村老先生,对这位老先生的故事很感兴趣。
十来天过去,昨天,她又打电话,说,她因事不能来南坞村,我要有空,她的几个同事来。
我说,啥时间来都中。
两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和一个帅哥来了,都在电视里见过,没想到下乡做节目主持人还兼职记者、司机、摄像乃至后期的编辑。听她们说她的时候,叫主任,似乎就是她们的直接领导,猜想她现在已经是部门负责人。
天热,我问她们,下乡有没有补贴,她们说没有,我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图二:他很热情,说给我添麻烦了,我说,我很愿意你们来,应该感谢你们的。

图三:卢老先生的身体状况不太好,精神状态不如之前,手依然抖得厉害。他说,天热之后,就不再画了。转身,我看到画案上堆满了西瓜废报纸之类的杂物,掀开一张报纸,看到了底下整齐排列的毛笔。

图四:多年前就觉得电视台应该做一个关于卢老先生的节目,这么有特色的人物,又有故事可讲,做好了一定是精品,可以推出去的。
图五:天气一热,老先生就停了笔,墙上的几幅画也都是初夏时的作品。
图六:老先生的身体状态看起来不是太好,现在想伏案画大幅的恐怕已经有些吃力,他的创作高峰期已经过去。遗憾的是,老先生画了几十年的水粉画、油画,却一幅作品也没留下。晚年改习国画,才知道了留一些作品保存下来。
图七:电视台的几个人只是先做前期了解,录制了个短片回去让领导看,领导认可了,再来正式录制。
时间匆匆,希望确定下来时能给老先生好好做一个节目,也算是对他一生沉醉于艺术的一种认可。
图八:2008年的春天或是夏天,我们初相识,第一次见面时他的神情至今仍历历在目。
图九:悠乎间,近十年的时光流逝而去,他开始往耄耋之年迈进,我也踩着青春的尾巴望见人到中年的模样。
图八:老屋依旧,老先生的老态却日渐凸显。
希望他能健康,也能长寿。
占永2017年7月21日拍图7月25日文字于南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