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若周口是只蜗牛,逍遥镇就是周口的一只触角。
逍遥飞跃周口西侧边界的一条直线,毫不犹豫地往西迈出两步,与许昌的鄢陵县、漯河的临颍县做邻居。
逍遥有点凌乱,镇区环境并不好,但逍遥的名字实在太勾人,太多的许昌人、漯河人还是忍不住年复年年络绎不绝地往这儿跑。
二十四岁参加工作到了周口、许昌交界的南坞镇,在这儿谈恋爱,后来成家,骑着摩托车带着新婚的爱人第一次去了逍遥,很热闹。去了,回来了,再想起,就记住一片喧嚣。
后来再去,就静下心,想看看这个古老、神秘的古镇的独特韵味儿。
找了半天,没有古街,没有古建筑,连个可以拍照的大树也没有。
后来又有人说,古建筑还有,在一条背街。
后来见了,平房上有万寿无疆的字样,有点儿遗憾,但能存下来这排并不久远的破房子已属不易,要是连这个也没有,逍遥真的会让人觉得是个太“干”的地方。
豫中、豫南、豫东的古镇,具有深远影响的,不外乎许昌禹州的神垕和周口西华的逍遥,但逍遥和神垕没有可比性,神垕钧瓷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且古街古巷古宅保存完好,是个去了就会难舍难离的所在。
逍遥除了一碗胡辣汤,太多应该留存下来的东西都被逍遥人给弄丢了。
图三:那天去逍遥,灌了一壶醋,喝了碗胡辣汤,用手机拍下来几张照片。
图片右侧的旧屋应该是清末或民国的建筑,现在是一家药铺,这个可得好好保护,可不能再给丢了。
时日越久,它的价值越高,古镇的古,除了一碗可以入肚的胡辣汤和常被人念叨的逍遥俩字,也就只有靠它支撑了。
图四:能称古镇,往往都会有厚重的历史,逍遥亦然。
逍遥镇宋时为清水县县城治所,千年前是县城,即便后来落魄,成了镇,人家落难公子的气场还是有点儿的。逍遥镇原本叫合流镇,合流,自然是有河才能“流”的。逍遥地形极为特殊,沙河、颍河一东一西围绕镇区,我就奇怪,临水而居自然宜居,但古代战争频仍,一起战事,两河环绕,跑也无处跑,似乎并不不能算作风水宝地。但逍遥镇始建于曹操许下屯田迎汉献帝定都许昌的建安年间,从1800年前的小陶到后来的合流镇、清水县到延续至今的逍遥镇,逍遥之所以影响深远,想必跟其独特的地形是不无关系的。
被两条大河环绕可能有其弊端,但更多的应该是强劲的发展机会,不然,古代逍遥不会与如今的河南漯河市、周口市和安徽界首市并称“沙河四镇”,而今,那三镇都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地级市,而逍遥独独守着传承了千年的“镇”字不放,逍遥人会不会偶尔也要从心底滋生出一丝酸涩感呢?
图五:可能跟逍遥曾是一座县城有关,抑或跟逍遥古时的舟楫云集、帆影飘荡的兴盛有关,逍遥镇私西华县的回民主要聚居区。
图六:当经济快速发展三十多年之后,许多地方都把古镇开发当作了一条快速华丽转身的捷径来走时,逍遥似乎从不为所动,没有往“古”字上挖掘的迹象。
再往前走几十年,我想,越来越多的人坐在这样被钢筋水泥环绕的玻璃窗前喝一碗胡辣汤时,会不会有种少滋乏味的感觉呢?
图六:十余年前第一次到逍遥,首先想到的是喝碗胡辣汤,在十字街,喝了一块钱一碗的,喝罢往南走,到这个位置,看到了“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的招牌,觉得肯定正宗,问问,最贵的两块钱一碗,虽然已经喝饱了一块钱一碗的,还是忍不住又喝了两块钱一碗的——也就那个味儿。
十余年后再来,老店的房子拆了,新盖了相当扎眼的仿古楼,就冲这楼,也不能去其它地方了。
图十:有十块钱一碗的,没喝,来了碗五块钱一碗的。
确实味道不一样,除了逍遥,你到任何地方都喝不出这种“正宗”的感觉。
但胡辣汤就是胡辣汤,它只是一道汤而已,你想从这瓷碗里喝出个惊天地泣鬼神或是天女散花骨酥肉麻的感觉是不现实的。
正如十余年前第一次到逍遥,“也就那个味儿”。
图十一:前几年有人拍了个《舌尖上的中国》,火得没法弄,有河南人跟导演提意见,说河南的美食拍得少了。导演很委屈,那胡辣汤诉说自己的委屈:太难拍了!为了拍胡辣汤,他们甚至把硕大的摄像机扔进胡辣汤锅里,摄像机往上走,出锅带出的是一股黏糊糊的汤汁,实在找不到美感,没办法,只能放弃。
图十二:若说胡辣汤,这十元一碗的特优胡辣汤应该是中国百姓能喝到的目前最尖端的极品了。

图十三:到逍遥的时候应该是上午十点多,店内顾客寥寥,正好,可以静静地品品味道。
图十四:墙上有一片奖牌,二〇〇三年的这个中华名小吃应该是含金量最高的了。
图十五:不光碗上,连木桌木椅上都刻上了人家的商标。
图十五:小宋在微信里发了逍遥的照片,马上有同事看到,当然要捎回去一些解解她们的馋嘴。一暖瓶六十块钱,掂着回去了。
再去逍遥,希望逍遥能洗洗脸,干干净净地再相见。
占永2016年11月3日手机拍图2017年3月22日夜文字于南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