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2016-10-16 22:40:34)
标签:

中原豫东豫中平原农村

夏天野外荒郊树林高岗

文化遗址文物古迹旅游

电视台节目乡下农民

历史考证老人道教图片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图一:一家电视台策划录制一个关于鄢陵地方文化的节目,搜到了我的名字,就联系了我。

        国庆节的前一天,他们来南坞村接我,赶往县城的路上,就开始了交流。他们肯定是提前搜集了关于鄢陵历史文化的资料,问我一些关于鄢陵文物古迹的事儿,话题扯开了,我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出南坞村十里,是南坞镇屯沟村,我说,鄢陵因为紧邻许昌,所以有不少三国文化遗迹,屯沟村就是当年曹操许下屯田时,因为村子位于以沟河为界的屯地旁边,所以称作屯沟。

         沿着S219省道一路向北,到了张桥镇丁岗村,给他们介绍,这个村也跟三国有关:吕布被口不留德的张飞骂作三姓家奴,所谓三姓家奴,不过说是吕布先跟着丁原干,并认了义父,后来杀了丁原跟了大胖子董卓,还认了义父,最后又把董卓杀了。丁岗村一带民间传说,吕布的第一个干爹丁原就是鄢陵丁岗村人,丁原被吕布杀死之后,村里的丁姓族人怕受株连,都逃离了丁岗村。在丁岗村西北隅,曾有丁家柌堂和丁原墓,唐代时,祠堂旧址改建了丁岗寺,后来又成了丁岗学校。

         过丁岗,沿着省道继续前行,几分钟,是马栏镇议台村路口,又给他们说了曹操议事台的故事。

         再往前走到马栏镇区,又说了“曹操屯兵牧马于此,因有蔡河,取拦阻之意,故名马栏”的地名故事。

         说鄢陵三国遗迹,当然少不了曹彰墓。

         上午录了乾明寺塔,中午吃过饭录了室内采访,驱车去了曹彰墓。

         曹彰墓旁,遇到了这位满头白发的守墓老太太。

         我拍老太太,他们拍我。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图二:老太太自称是鄢陵马坊姚家村人,曾在多地的一些寺庙栖身,后来搬到这座土岗上,再没离开。我不理解她为啥多年漂泊在外不回家,但又觉得不能探究人家的隐私,只是听她说老伴儿已下世。我问她靠什么生活,她说,我有儿有女,他们给我钱。

        见她当然不是想要对她了解许多,主要是向她了解关于曹彰墓的事情,于是就耽误了很长时间跟她交流。老人对曹彰的了解不多,但提供的一些信息也是有价值的。她说,墓早毁了,当年这岗上驻扎部队如何如何,老人说话颠三倒四,到最后我也弄明白岗上驻兵是民国时期还是建国后。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图三:日月、天地、太阳军师祖先之神——职务很高啊!

         高级领导干部蜗居鸡窝里,实在太寒酸,看着心里就有憋屈感。香炉还是鱼缸改成的,看来香火不旺。

         近期在看《封神演义》,就是想看看中国道教神仙到底有多少,又有啥来头。但现实生活中发现道教神仙的编制体系太凌乱,还有不少根本弄不清来路,不知道咋混进体制内的。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图四:曹彰墓所在地的岗顶上还建了普贤寺和龙王祖殿。

        1963年,这里就被列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两间破棚屋应该属于典型的私搭乱建。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图五:站在岗上往西看,岗下就是鄢陵通往开封的S219省道。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图六:岗顶岗坡上有许多仙人掌,老人说她种了许多中草药,有的人需要了就来挖一些。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图七:曹彰墓,毫无疑问,新弄的土堆而已,若真是曹彰墓,不可能跟普通百姓的坟墓一般大小。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图八:三国曹操三子曹彰之灵。

         鄢陵民间一直广为流传曹彰墓的故事,关于这一遗址最统一的说法,就是曹彰是曹操第三子,被封鄢陵侯,所以死后葬在鄢陵。而关于埋葬曹彰时,数万兵士从许都故城一直排列到鄢陵城北墓地等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一听就是来自于富于幻想的古代中原农民口中。

         守墓的老人可能精神不太正常,不知道是不是担心我听不懂,用一口浓郁鄢陵味儿的普通话跟我一直说到最后,虽然我也说鄢陵方言,但她始终没说过一句方言。

         老太太说,墓是前些年新堆起来的,碑也是新刻的。

         这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寒酸的碑刻,竟然是不懂书法的人非常笨拙地刻了这几个字。

         这些卑微得似乎已经游离于这个世界之外的农民,心中有信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没有他们堆起这个假得不能再假的曹彰墓,我们到这座土岗时,满目的凄凉荒芜,心里一定是失落的。到了这里,看到了“曹彰之灵”四个字,似乎已经与曹彰有了一次愉快的相遇。走了,也算是在心里装载了些什么。

图片乡村:简单的曹彰,千年的寂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三灵侯冢)
     图九:1989年《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载,三灵侯冢在县城北1.5公里鄢陵——尉氏公路东侧,又名三贤冢,俗称三里冢。据《三国志》载:曹操第三子曹彰,封鄢陵侯,相传死后葬此,又因距城三里,故名。冢高出地面约4米,南北长70米,东西60米,面积约4200平方米。明代,冢西路边土溃,见兽环石门,后封存。清代,冢上建有金龙四大王庙,今不存。该遗址断崖文化层堆积十分明显,灰土层约2—3米,地表有大量绳纹、兰纹陶片、鬲足、甑片、鼎腿、石斧、穿孔石镰、蚌镰等。地下3米深处,发现有土坑墓、空心砖墓,器物有高足、矮足陶鬲、陶罐。该遗址出土器物,有的属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的属二里头和西周文化,对研究这几个时代的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1963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志》里给曹彰写了传,发现这家伙很有意思。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三曹是任何人都无法躲开的,曹操不光政治和军事玩得好,忙碌的工作之余,随意地写几首诗歌,竟然也是那许多专业作家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曹操最著名的俩儿子同样光芒四射,曹丕不光会当皇帝,还成了载入史册的文学评论家,而曹植的文学艺术更是被后人所极力推崇,似乎已经到了通灵的境界。

        毋庸置疑,文学创作需要天分,没有天分,你把自己当驴子般不停学习不停创作写到头发白也不见得能写一篇能让行家肯定的作品。

        曹操无疑是有文学感觉的,曹丕曹植无疑也是有文学感觉的。

        曹彰则走向了另一个极致,这家伙对写诗弄散文小说一点感觉也没有。

        读他的传,印象最深的有仨事儿。

        一个是曹操跟曹彰说,你不好好儿读书,整天骑大马耍刀枪舞棍棒,没啥稀罕的,没事儿多读读书吧!甚至曹操还给他推荐了《诗经》《尚书》等几本书目——但曹彰这家伙爱的是中国功夫,他跟人说,要是当了大将军,就能领着大队伍东挡西杀建功立业,我可不去当那舞文弄墨的博士。

         第二个事儿是曹操跟一群孩子交流,让孩子们说自己的志向,到曹彰了,他说,我要当大将军。曹操问,你当个将军还能咋着?曹彰说,打仗了我跑到最前边,领着兵丁们往前冲。曹操大笑。不知道是老曹到底笑啥。不过曹彰真了不起,后来真领着兵厮杀去了,一次以少敌多,身上被射好几箭,竟然还拼死追赶敌人。

         第仨事儿是曹彰的死有点儿蹊跷。曹操从西安回许昌,把曹彰留在西安守着,曹操走到洛阳,突然得病,赶紧安排人跑到西安让曹彰往洛阳赶,曹彰还没到洛阳,曹操就死了。曹操一死,曹丕就让大汉王朝的末代皇帝刘协去了焦作云台山景区,让他在那儿当山阳公,光吃喝,可以不干活儿。刘协离开了许昌,曹丕就当了皇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协在许昌封曹彰为鄢陵侯,公元220年,曹丕登基,曹彰就去了鄢陵上班。第二年,曹丕升了曹彰的官儿,侯改成了公,第三年,又进一级,成了王。第四年,任城王曹彰到洛阳见自己的皇帝哥哥,病死了。

          书上说曹彰病死了,但后人特别是民间都四处传扬说是曹丕把曹彰给弄死了,有的弄得就像是曹彰被害时他就在身边一样,说曹丕喊曹彰下棋,下棋的时候,曹丕让人端了一盘儿枣,哥儿俩一边下棋一边吃枣。曹丕发现曹彰专检青枣吃,就说,你吃红枣,红枣甜。曹彰就吃红的,结果回到宿舍就生病,很快死了。

          病死也好,害死也罢,即便是精准的墓穴位置和尸骨已经难以找寻,但经历了一千八百年的风云变幻,曹彰最后的栖身地还能存留下来,已经算是他的幸运了。

          三十五岁的曹彰早亡,或许是遗憾的。但,生在帝王家,让简单可爱的曹彰跟一群政治鬼魅纠缠终生,也许这样的结局比活着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