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新郎网友“城的灯888”说:勇哥,你好,一直关注你的微薄,能不能了解一下马坊乡袁坡村的历史,很是期待,不胜感激,谢谢!”
很巧,2015年10月27日,有机会去了一趟马坊乡,看了几个村子,拍了一些照片。袁坡村不是那次观摩的一个点,但去马坊乡左岗村看建业绿色基地时,得从袁坡村经过。
隔着车窗玻璃拍了几张,有点模糊,“城的灯888”就将就着看吧!
至于“袁坡村的历史”,暂时帮不上忙了,因为手头上没有讲述袁坡村故事的资料,也只能是把1988年的《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中的一点介绍敲打一番贴出来。
“袁坡,马坊乡袁坡村委会驻地,在县城北5.5公里,西北邻彭店乡,617人,1505亩耕地,因坐落在一片坡地之中,且多居袁姓,故名。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约12.5平方米,东西主街两条各长500米。新建砖木结构瓦房普遍,少量旧式草房尚存,住宅布局松散,村中有袁家坑,东北隅有左家坑,村南有乡办种子站,东端有村办学校。农产以小麦、棉花为主,60%村民从事木工家具制作。有林荫道东去1公里通鄢陵——尉氏公路。”

图二:那次到马坊,是观摩马坊乡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三十个人三四辆车,因为有的车辆没弄清都观摩哪几个村子,到了袁坡村看到袁坡村委会的办公楼,就停了一会儿,我才有时间隔着车窗拍了这么几张。

图三:袁坡村委会“位于马坊乡西部,辖袁坡、王庄二村,因村委会驻袁坡,故名。1031人,均为汉族,2271亩耕地。明朝属颍川乡西南中保,清属颍川乡甘罗北保。民国时:1912年属中区(即城区);1931年属第一区;1936年属第一区药树庵乡联保;1942年属和平乡。建国后:1951年属第二区;1958年属马坊公社;1962年属城关区,1963年同建徐坡大队;1965年复属马坊公社;1980年与徐坡分治,建立袁坡大队;1983年社改乡后称今名。地处马坊、彭店二乡交界处,土地肥沃,有机井17眼,牲畜150头。粮、棉产量名列全乡前茅,有小学一所,设五班,在校学生260人。鄢陵——尉氏公路从东部南北通过(1988年12月《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

图四:汽车在袁坡村的田间间驰过,看不到了小麦、棉花的身影,能见到的,只有各色苗木花卉,好像前两年马坊乡就已融入了鄢陵县花木产业集聚区的框架。种树种花也好,不再去受那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煎熬。
1988年出版《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肯定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说不定从筹备到出版就得三五年,那时的前辈们很敬业,很多细节都是可以填补之前史料恐怖的资料,很珍贵,虽是专业志书,不是综合性资料,但可读性、史料性都很强,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近三十年过去,书上所记录下来的那些文字已经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所谓时过境迁,地名没变,但这二三十年的时光,恰好赶上社会的大变革,大变革中,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乃至精神世界也迥异于那时的沉默、朴实、保守、传统。
我想,《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的再版时有必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