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占永
董占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2015-10-08 00:08:37)
标签:

豫东豫中农村生活实录

乡下秋天庙会演出剧照

戏曲艺术豫剧演员角色

后台化妆照片偷拍随拍

摄影人物剧团夫妻唱戏

分类: 戏曲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缘起

      二零一一年夏,年近六旬的网友“许昌戏痴”夫妇骑行到了距离许昌百里的南坞村,网上交流很多,这是我与他们第一次见面。“许昌戏痴”说,这次来有一件事麻烦你。你在网上写了那么多戏曲评论的文字,也应该抽时间写写许昌市豫剧团的岳学安。我说,你们是朋友?她说,不是,我们也是刚认识,但这个演员太优秀了,真诚老实,特别勤奋,我接触了很多戏曲演员,这个演员不一样。

 “许昌戏痴”留下了一张光碟,岳学安主演的《八大锤》,又给了我几张报纸上介绍他的短文复印件。我给岳学安打电话,了解了一点关于他的经历,又用了“许昌戏痴”拍的剧照,发在了网上,被中国戏剧网转载。

 那时只是有粗浅的了解,我说,等有机会你来鄢陵演出,我给你拍些照片,再写篇文字。

 五年过去,他忙他的,我忙我的,没有见面。

 中秋节前,一位网友给我发来信息,说许昌市豫剧团在鄢陵县只乐镇演出。中秋节那天,有了闲暇,给岳学安打电话,他说剧团在鄢陵县大马镇演出,上午是《八大锤》,我说上午赶不过去。下午,我们在大马见面,我要拍他的代表剧目《八大锤》的照片,他结束演出任务,换上了《八大锤》中陆文龙的头盔、箭衣、高靴。剧团正在演出,无法在舞台上拍摄,就到了舞台旁的一个量贩内拍了一组照片。

 才有了今天的这些文字和图片。

 

葛村窝班•梁振起

第一次给他打电话,对话是闲聊的方式,他说他的经历,我偶尔提出自己的问题。不经意间,我说起了鄢陵戏曲,说起了从鄢陵走出去的豫剧沙河调名家梁振起。

岳学安轻轻地说了一句:我跟梁振起学过戏。

梁振起何许人也?

河南豫剧唱腔体系一般区分为四种,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再有,就是以许昌、漯河一带沿沙河向豫东南方向直至皖北的沙河调。

梁振起在民国时期即为豫剧沙河调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许昌戏曲志》《鄢陵县戏曲志》等志书中均有梁振起的资料。梁振起是鄢陵县大马镇贤庄村人,民国十年生,二十六年(一说二十二年)入鄢陵县葛村窝班习艺,四年后出科,先后在加入鄢陵县“四街戏班”“六班戏班”登台演出,名闻花乡,而后应邀赴许昌、漯河、周口、临颍、长葛、襄城、舞阳、西华等地。民国时期在许昌演出曾以“南北驰名须生——梁振起”张贴金字海报。一九五六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62年代表沙河调参加河南省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一九八零年参加河南省豫剧流派汇报演出大会。曾同易湘山、赵义庭、赵顺功、桑振君、王素君、阎立品、唐喜成、徐玉琴、徐树云、徐道、刘金铭等豫剧名角合作演出。代表剧目有《雷音寺》《反徐州》《卖华山》等。

梁振起是鄢陵县大马镇贤庄村人。

岳学安是鄢陵县大马镇岳寨村人。

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振起在葛村小窝班踏上戏曲之路。

五十年后,年迈体弱的梁振起没有了河南省平顶山市豫剧团团长的职务,他重返故里,受聘担任自己少年时学艺的葛村,担任葛村科班教师。

投身葛村科班学戏的少年岳学安在葛村遇到了梁振起。

懵懂的岳学安不知道身边的这位老人是河南戏曲界的大腕儿,一个可以跟大师比肩而立的曾经的河南剧坛风云人物。

梁振起是最浓郁的沙河调唱腔,岳学安用心地学,与这位体弱的老人朝夕相伴,感知到了这位老人的善良、认真、正直。二十年后,梁振起的正宗沙河调唱腔没有让岳学安大红大紫,改变岳学安命运的,是从平顶山跟随梁振起到葛村的武功教师王守军。严谨的王守军一身功夫,把满腔的激情全部投入到了这群乡下孩子身上。

在葛村,岳学安接受了来自专业院团名家的启蒙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那段汗水泪水相伴的日子,让少年岳学安体会了艰辛和酸涩,农家的孩子,看不清自己的明天,每天从早到晚除了练功还是练功,默默地隐忍,咬着牙坚持。“拿顶一拿就是半个多小时,下雪天也不例外,手被冻得裂口子,流出的血跟地面冻在一起,还是不能停下。”说起初入行时的学习经历,他记忆深刻。

多年后,梁振起早已故去,岳学安感恩这样的邂逅。

多年后,回首再看,他更感恩那段五味杂陈的日子。

虽然那段日子短短不足两年。

在葛村,梁振起编排了《取西川》《反阳河》《反西唐》《卖苗郎》《破洪州》《对绣鞋》《花打朝》《桃花庵》《秦香莲》《少国公》等豫剧传统剧目,带领着这个娃娃剧团,活动于许昌、长葛、西华、临颍一带乡间。

也就是在这时,岳学安满怀憧憬、激动、忐忑,在《取西川》中饰演邓艾,第一次当上了主演。

 

浮萍彷徨

不足十二岁,他当了一次娃娃剧团的主演。

之后,他苦苦探寻,再难遇到站到舞台中央的机会。

葛村科班两年学艺生活结束,一九八四年,他到了在许昌颇具知名度的鄢陵县只乐半职业剧团。

——这是个开始。

一种漂泊生活的开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戏曲的影响力受到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剧团的日子开始走下坡路。

十二岁的岳学安在鄢陵县只乐半职业剧团不足半年,剧团解散。经葛村科班的恩师王守军推荐,岳学安奔赴平顶山,进入平煤集团十二矿豫剧团,也就是今天的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两年后,岳学安离开平顶山,先后去了开封市通许县豫剧团、许昌县豫剧团、郑州巩义市豫剧团……

从年头到年尾,天南地北地赶场。

收入寒酸。

没有编制。

从十二岁到二十五岁,他一路颠簸,苦苦找寻,却始终无法寻找到自己方向。在这期间,不少的戏曲名角都离开了舞台。那段时光,很多戏曲人都曾痛苦、迷茫。

岳学安在风雨飘摇中无力地坚持。

我没有跟岳学安交流关于这段生活的细节,但我能想象那时他的落魄、落寞、失望,甚至痛苦。

唯一的欣慰,是他收获了爱情。

爱情来时,他不是角儿。

一九九三年,岳学安在许昌县豫剧团依旧当着没有编制的演员,经人介绍,认识了同在许昌城追逐戏曲梦的她。

她跟了他。

从许昌到开封再到巩义,她跟着他落叶般随风飘摇,无所依靠。她跟着他哭过,她跟着他笑过,一路走来,遍尝生活的千滋百味,直至六年后,两个人才终于走到一起。

岳学安应该是对这个女人心怀感恩的。

 

涅槃《八大锤》

生活的起色,始于郑州的巩义。

如一艘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经历了日日夜夜的风雨洗礼的小船,终于扬起了帆,看到了岸。

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在巩义市豫剧团,岳学安渐露头角,结束了穿把子跑龙套的舞台生涯,开始走向舞台中央。卖力演出,领导也看到了,领导说,好好干,让县领导给你批个编制。

终于有了准确的消息,他的编制问题正在运作中,不会有太大问题。熬了这许多年,终于有了个可以找到家的感觉的地方。

虽然,这个地方远离家乡。

1997年,巩义市豫剧团领导忙着找县领导要编制时,许昌市豫剧团的团长也在忙碌一件大事。

许昌豫剧,民国时有沙河调、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的阎立品、唐喜成、易湘山、梁振起、刘玉梅、彭海豹、赵义庭、徐树云、王素君等名角;建国后,许昌豫剧有桑振君、王在岭、王仲华、常尚忠、田岫玲、郑兰波、梁振起、刘玉梅等名角;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许昌豫剧有任宏恩、汤玉英等名角。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任宏恩、汤玉英的离许,扛起了许昌市豫剧团大旗的艾立感到了力不从心。

许昌市豫剧团在河南剧坛举足轻重,因名家辈出而声名远播,但那时的许昌市豫剧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存问题。没有优秀演员的支撑,名气再大,也经不起市场和观众的考验。

艾立跟电视台联系,在当时的新媒体上做起了广告:许昌市豫剧团面向社会招聘优秀演员。

身在巩义的岳学安看见了这个广告。

回许昌。

考试时,艾立在座。岳学安一出场,一个亮相,艾立眼前一亮。

漂泊十几年,岳学安满身风尘,终于盼到可以带着微笑回家了。

他带着她登上了许昌市豫剧团的舞台。

到了生死存亡时刻的许昌市豫剧团,在腊月二十三开始排练,第一个剧目是《对花枪》,岳学安与台上的同事们开始投入到了这个面临层层困难的剧团的重生中。

岳学安饰演罗成,不是主角,只是个二路角色,但他已非常知足。

从罗成开始,岳学安的锋芒开始绽放。

一九九八年,艾立收岳学安为弟子。

艾立的成名,源自豫剧电影《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猴圈儿。之后,他出演的角色,清一色都是丑儿。但少有人知,艾立是武生出身。

艾立,一九四五年生,一九五五年考入神垕剧团,十七岁考入许昌戏校,习武生,擅演《武松打店》《王佐断臂》《奇袭白虎团》等剧目。艾立曾经的代表剧目《王佐断臂》,就是成就了岳学安的《八大锤》。

豫剧《八大锤》,又名《车轮大战》《双枪陆文龙》,一九五五年,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到北京参加编剧讲习班,看了京剧《八大锤》,遂对此剧进行移植,改编后定名《王佐断臂》。这出戏,唱念做打并重,极其考验剧团实力,一般剧团是不敢也没有能力演出此剧的。特别是其中舞双抢的陆文龙一角,没有一流的功夫,根本无法胜任。目前京剧舞台上能演此角色的寥寥可数,而豫剧界则无人敢于问津。

河南境内,唯有许昌市豫剧团演出《八大锤》。

豫剧名家王韵生原在樊粹庭创办的西安狮吼剧团,狮吼剧团由陕返豫后,王韵生到了许昌,带来了原版的《八大锤》,并把这出戏传给了艾立。

艾立于岳学安,是知遇之恩。

而岳学安之于艾立,则承继了其梦绕魂牵的武生梦。岳学安帮助艾立圆了把《八大锤》重新搬上豫剧舞台的夙愿。

岳学安说:“拜师后,我把自己学过的戏重新加工提高,坚持早、中、晚一天三遍功,上午练嗓子,下午学戏,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都是慢慢的。但‘千学不如一看’,跟艾老师学习时,看他伸展腾挪间的从容不迫,我边看边出汗,知道了自己表演上的浅薄。

练,练,练,练,练。

岳学安终于学成。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岳学安的时代到来了。

 

角儿•沉默

二零零一年,岳学安带着《八大锤》第一次参加省级大赛。在这次河南省第二届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上,二十九岁的岳学安与河南省京剧院、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两个男演员包揽了前三名,他摘得桂冠。

二零零二年,岳学安带着《八大锤》参加河南省第九届戏曲大赛。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伟明是评委,听说许昌市豫剧团参赛剧目是《八大锤》,文人脾气的赵伟明说得很直白:“河南会有这戏?就打看看热闹、打打瞌睡罢了。”

《八大锤》演出结束,演出现场沸腾了。

第二天,召开座谈会,中国戏曲学院的赵伟明和孙松林说话了:“该剧演员的表演几乎无可挑剔,就是放在全国戏曲舞台的背景下,他们也是最优秀的。”说起岳学安,他们赞不绝口:“唱念俱佳、文武兼备,把握人物性格比较准确……中国戏曲学院有一名演员,扮相比你俊点儿,但枪花没你耍得好。如果有机会进修一下,你会大有前途的。”

赵伟明和孙松林难掩激动,转身向河南省文化厅的领导再三叮嘱:“像这样的演员,你们一定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武生演员实在太难出了。”

二零零七年,三十五岁的岳学安带着《对花枪》中的罗成一角到了豫北安阳,参加第十一届“香玉杯”艺术奖角逐。这次大赛,五十名选手分别来自河南、湖北、江苏、山西、新疆、江苏、台湾等地,为历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

岳学安高中头魁。

岳学安的第一名,是大赛中极少见的所有评委一致通过。

荆桦是评委,他说:“当前,在戏剧界演员中,像岳学安武功如此深厚、基本功如此扎实的演员,是绝对找不出第二个的。”

2011年,中国戏剧网转载的我的那篇博文,我定的名字是:《岳学安:河南第一武生的沉默人生》。

岳学安应是一个很“痴”的人。坦诚、真实、自然、不知争名,不知夺利,不懂专营,不懂投机。他生活里最多的,就是把一双双高筒靴磨破穿坏。河南戏曲界,这种人其实不多。

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戏曲,是满溢浮躁的戏曲。

岳学安保持着一种沉默的人生态度,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他的舞台,不在北京、上海、郑州的大剧院。

他的舞台,不在中央电视台和梨园春。

他的舞台,只在农民观众渴望的双眸中。

岳学安,河南第一武生,就这样默默地行进于中原乡野间。

 

                                                    董占永2015年10月7日午夜时分于南坞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图片乡村:岳学安——中原“大武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