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国庆节十月一日至七日,乡政府全体机关干部职工每天三点名,早上八点办公楼前集合点名,傍晚五点半办公楼前点名,晚上十点钟再点名。
筹备了半年的国庆节出行计划被一锤敲昏。
妻弟听说我要到郑州见博友,并且想坐坐火车,说,我给你网上订票。
手机毫无征兆地猛然响起,接通,那头儿说下午三点半开班子会。
赶紧让妻弟停手,说,等我开了会再说。
突然有种预感,不祥的预感——这是在办公室多年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
会议结束了。
假期没有了。
又赶紧跟郑州已经约好的一位博友联系,取消第二天的拜访计划,最后不忘了向人家说抱歉,请理解。
我这个乡政府小职员的状态不知道城市里的博友能否真正理解。
挂了电话,进入工作状态。
——今天十月三日,国庆节三天了,这三天,我的同事们比国庆节前的工作还要紧张。
秸秆禁烧、公路禁晒。
早上八点点过名,摩托车突突响一会儿,几分钟后,乡政府又陷入沉寂。
我孤零零地守着我的乡政府。
几十亩面积的乡政府,近二百间房子,交给了我一个人。
不,大门口还有门卫老彭。
国庆节七天,不出出南坞村总觉得会留遗憾。
昨天中午办公室有人,我离开了乡政府两个小时。
跟几个老友见面。
左一、谢老师,鄢陵县南坞乡党庄村人,当过南坞一中的副校长。
左二、卢老师,鄢陵县南坞乡卢庄村人,农民。
右一、田老师,鄢陵县张桥镇老张桥村人,当过鄢陵县三高校长,退休于教体局。
右二、石老师,鄢陵县南坞乡后石村人,退休于南坞一小。
见了面,说说话,中午在村南的饭馆里点俩小菜,每人吃一碗炝锅面

图二:给卢老师打电话,他说正画画,我说中午我有空闲,我过去。
卢老师说,那我喊人。
田老师在老张桥村,离卢庄村有七八里地,算是最远的,骑一辆破自行车,来得最晚。

图三:有人不会理解我的能坐在一起吃饭放松说话的朋友怎么总是几位老先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愿意能有些朋友的,但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一路人,不愿往一起走,是一路人,不一定有机缘成为朋友。弄来弄去,来了南坞村十几年,最后可以称作朋友可以隔段时间聚聚吃烩面甚至喝两杯酒的竟是忘年之友。
我想,这是我的幸运。
我想,这也能说明我的性格存在缺陷。
十几年来,朋友的家去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院落了。

图四:打电话的时候就开始画了,近两个小时过去,还没画成。

图五:近段时间画梅,身在鄢陵,当然最不可缺的是蜡梅。

图六:鲤鱼很动感、流畅、丰满。

图七:中国人喜欢讨个吉利,葫芦、公鸡自然也少不了跃然纸上。

图八:石老师的字是卢老先生特别推崇的。前些时候,石老师受一个学生的推荐,到了厦门某个培训机构当书法老师,包吃包住,一个月四千,轻松的工作,他很满意,机构负责人也特别喜欢他。但他无法适应在厦门的孤单,没有朋友,身处繁华喧嚣的都市,他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临走,人家挽留他,看留不住,说,你啥时候来,这里啥时候欢迎。
他回到了他的那个小村,心平气和下来,踏实了。
从厦门回来,第二天他打电话,几个人在村外的饭馆吃饭,听他在厦门的见闻。

图九:他说,他又加了几个书法的QQ群。
他说,那里头真有几个写得特别好的。
我所见的,他是个真正的书者,醉心其中,不慕名不逐利,只为书法艺术而书写。
数十年沉默,老来沉默依旧,却从不曾放弃片刻。
这是境界。

图十:卢老先生画画,说过,就不再说。
天色已晚,明天的乡政府肯定忙碌依旧,就搁笔睡觉吧!
占永2015年10月3日夜于南坞村,时,窗外秋雨淅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