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2015-11-06 08:13:33)
标签:

豫中豫东平原城市农村

夏天街头偷拍美丽风景

大街小巷小城人物摄影

历史文化古老建筑照片

旅游城墙寺庙公园河边

分类: 图经城市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一:鄢陵老城更像是一个热闹的村庄。

        有关于鄢陵县城的记忆开始,这里就是个喧嚣的大村庄,过去觉得热闹的地方才是城市,后来才知道,乡村集市般的聒噪不是城市的代言人,现在流行的是绿色、健康、宜居。

         鄢陵老城往西,再往西,有种欧洲的感觉。

         这是个信号——老城早晚也得欧化。

         鄢陵老城没有城墙的庇护,没有了护城河的一汪碧水,没有了城内古色古香的建筑,在我想来,再过若干年,除了县初中院内狭小窘迫的文庙戟门和北关被凌乱建筑包围的乾明寺塔,其它的东西基本上都会被时代前行的步伐踩扁消失,那时,老城难再有老模样。

          鄢陵虽称古城,但古城内没有古建筑群,一群三二十年前的建筑,没有任何审美上的特质,消失是必然。

          但这些破房子毕竟是鄢陵城曾经真实的面容,留下来它们的影像,是有必要的。

          时间,是在2015年8月15日。

          同行的,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豆豆,一个叫然然。

          鄢陵县人民医院,这里原本是一座小庙,名曰泰山庙。泰山庙内,还曾有座高耸的炳灵台。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二:鄢陵原本是有相当数量的古建筑的。

       民国二十五年,鄢陵出版了自明以来价值最高的一套《鄢陵县志》,其文献资料的珍贵性自不必说,很难得的是,编辑们还在那个习惯穿长袍的时代拍下来几张照片留给了我们。

       今天的照片主要在鄢陵东关桥头附近,就把民国版《鄢陵县志》里这一带的古建筑的照片贴出来,也让大家知道,古城鄢陵,在民国时期还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古建筑。

        炳灵台,在东关泰山庙内,高十余丈,元时所建——一丈等于3.3米,乘于十,这台高最少也得超过34米。

        又是元代建筑,如果还在,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该不成问题。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三:跟炳灵台斜对面相距不远,是东方博爱公园:“民国时花园,旧址在今县城东关街路北,为清拔贡尹绍甫于1929年利用‘老毋洞(庙名)”旧址改建而成,花卉满园,松柏长青,中建楼阁式观赏亭一座。建国后,改建为鄢陵县烈士陵园(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四:护城河畔的顺河路。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五:城区内唯一的水景就是这条护城河,臭了多年,至今还在臭。治理是必然的,成为城内的风景线也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这是东关桥头往北的一段护城河,桥头往南的一段,不知道是谁卖给了一个开发商,人家砸钱建了房子在护城河上,一道原本可以成为未来风景线的河道就被钢筋水泥压塌了。

         有护城河,自然原本是有城墙的。

         豫东民谚云:鄢陵的好城墙,扶沟的好牌坊。

          遗憾的是,民国编撰《鄢陵县志》的前辈们没有给后人留下鄢陵古城墙的照片。

         前些时候在东关街头的一条长凳上邂逅一位住在东关桥头东马道南的老人,八十多岁,就向他请教鄢陵老城旧事,他说起民国时期鄢陵东街、南街的著名绅士,说起东街居民的谋生,我问他鄢陵城墙的事情,想弄清鄢陵城墙到底是哪年被拆除的。

         他说,不是一次拆的,建国后,政府也不管,谁家想盖房了,就去拆城墙上的古砖,断断续续很多年,城墙才被彻底拆完。根据一位小时候曾在鄢陵县城居住的朋友介绍,鄢陵城墙应该七十年代还有残存,一些单位建房了还去拆城墙。

          鄢陵城墙的消亡,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县领导是有责任的,他们是历史的罪人。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六:凌云阁”在县城东关跨鄢扶县道“。思索分析再三,这凌云阁应该就在今天的东关桥头内侧,也就是《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里说的’东城门敌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昌至扶沟公路在今天的鄢陵城北卧龙街,后来改道城南的花都大道,并升格为311国道。如果凌云阁在卧龙街,那就是在城墙外紧邻着护城河,这不可能,城墙的功能是防御,如果在城墙外的护城河边建个高大的楼阁,岂不是给敌人搭建了个砸不烂的梯子。

          东关往南也不可能,因为鄢陵古城东南隅城墙之上还有座高大的炮楼,又有护城河环绕,没有可通两岸的路径。

          既然不在西北角的卧龙街,又不在东南隅,那就一定是在东关桥头,只是鄢陵东关城楼上的楼阁被定名为凌云阁罢了。

          三层阁楼式建筑,1936年鄢陵文人们编撰出版《鄢陵县志》时是完好无损的。

          1947年解放军第一次攻打鄢陵城,鄢陵城墙、城楼还是铜墙铁壁般坚固。

          要是毁于战火,也就不说了,留下些遗憾而已。

          毁在了和平年代,总是让人想起来就心疼。

          不然,鄢陵弄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然,鄢陵小城就不仅仅是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是10处甚至更多了。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七:1936年民国《鄢陵县志》里的凌云阁照片拍摄的位置,跟我拍这张照片所站的位置差不多。

         当初,凌云阁古朴惊艳。

         而今,只是闭目后的过眼云烟。

         历史前行的车轮不会停歇,变迁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能做的,也就是在曾经的凌云阁前一声轻叹。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八:从十字街到关帝庙街,再顺着岗梁街到护城河再到东关街,孩子累了。他也不会理解我在这凌乱、陈旧的老城内寻幽思古的情怀。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九:东马道南“在县城东部,南北走向,北起东大街,南止县完中北墙,长168米,宽5米,黄土路基,属东街街道委员会,辖区多农业户口。北端东侧有妇幼保健所,东临护城河,旧有高大城墙矗立,北接东城门,门顶建有‘敌楼’,东南隅耸立炮楼,为便于巡逻放哨,走马斜上城墙且位于城东门之南,故名(1988年12月《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

        曾经,街道的这头,是古城的凌云阁,街道的那头,是古城的炮楼。

        我拉进了镜头寻找,只看到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在喜笑颜开地数钱。

        曾经的县高中没有了,文庙戟门蜷缩在了一个叫安正国际城的家伙的脚下。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十:平等街里为生活而平静而浮躁的人们,还有谁会想起这”平等“二字的来龙去脉?


图片:我的鄢陵,曾经的古建筑们(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东关街东大街)
     图十一:鄢陵东街,鄢陵曾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一个个曾经的风云人物在这里的大舞台上上演着一个个或悲或喜的故事,只是,时光流逝,没有谁能真正留存下来,一如那一座座被拆掉的古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