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乡政府空无一人。
不,应该是空“有仨人”。
我,小宋,小刘。
俺仨都守着办公室。
乡政府的其他人,全都到村里了。
十点钟,忙完了手头儿的活儿,让小宋和小刘在办公室值班,我背上相机往村里去了。
平日里整天拍图,这三夏大忙时候,我也应该拍拍我的辛苦的同事们。
骑着摩托四处寻觅,在南坞村西南地,遇到了六七个正巡逻的同事。
早上八点离开乡政府,他们一直都在麦田间巡查,这会儿找了个阴凉之处歇歇。
小姑娘叫张丹,是个热情、爽快的大学生村干部。

图二:麦田收割在即,不敢见一点火星的。

图三:我的在路边休息的同事们。
在县级、乡级,正科已经可以算是一个人一生的最高职级了。
左侧戴墨镜的是正科级。非常努力地工作了近二十年,因为表现特别突出,他晋升了正科。
在城市里,正科可能算不得啥,但在乡镇,正科是极其难得的。
乡政府里的正科,每天的工作也是围着麦田转。

图四:收割机偏少,但麦子已经熟了,开着拖拉机过来,说明是机器已经快到他们家麦田了。
现在收麦简单,机器到地头了,直接装袋拉家就算麦罢了。不用像二十年前那样糙场、手工用镰刀收割、拉到场里、晾晒、碾压脱粒、扬场、装袋,最后再拉家里——相当一部分都得交公粮,年成不好时甚至交了公粮家里的粮食都不够吃。
那样的苦日子总算是结束了。
不过听一位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河南博友对我说,人家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的先进程度,是咱们都没法想象的。中国的农业还是极为落后的,看来任重道远啊!

图五:沐裕着烈日骄阳和阵阵席卷而来的热浪,迎着扑面而来的尘土,我的同事们又出发了。

图六:没有人会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只是走进人群便再难找到的乡村小人物。
我喊停了小姑娘,给她们拍一张清晰一点的照片。
她们是日日跟着农民走的干部,她们不容易。

图七:离开南坞村,穿过党庄村和后石村,我到了前石村。
收割也是刚刚开始,大家都在等待大批机器的到来。

图八:又遇到了四个同事,他们是步行巡逻。
左侧的是乡政府副乡长,分包的孙老庄、刘贾、牛薛、前石、周桥五个村子。

图九:小伙子围这么严实也不怕中暑了。

图十:等待的村民。

图十一:南坞乡因为地势低洼,麦子成熟在全县都是最晚的,所以每年都是其它乡镇的收割得差不多了,大批的机器才会拥来。

图十二:麦田前的农妇。

图十三:这车厢里的东西就是中国生存、发展的基础、根本。
生产汽车的停产,大不了改骑自行车;酒店关门,大不了回家煮面条;发电厂歇业,大不了晚上重点煤油灯;手机厂倒闭,大不了用稿纸写信;服装企业停产,大不了织布纺纱……
农民种的粮食只给自己吃,大不了——城里人都得饿死。
供你吃饭,保证你活着,你才能工作挣钱发财开车玩手机上网泡温泉享受农民从不曾见过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农村是城市他爹。
别嫌恁爹脏,别嫌恁爹愚昧。
恁爹断了你的一天三顿饭,你狗屁不是。

图十四:二元体制造就了两个阶层,这是农民的悲哀。
生下来,你就是农民的儿子女儿,你想要跳出这个藩篱,拼了命地往前挤,头破血流后,踏着同伴的肩膀迈出一个台阶的能有几人?
这两年突然蹦出来个“拼爹”。
你千辛万苦杀出了村子,进了城市才发现,自己的爹实在是没啥拼的。没办法,还得在城市里像一头驴子一样拉套出汗。
说不定某天也会有哪个瞎了眼的馅饼砸到你头上。

图十五:被麦子覆盖的中国,
厚重,深沉。
这汉子的脊梁,
扛着中华民族的辉煌。
——
在城市里遇到疲惫的民工,
别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吧!
在城市里遇到衣着邋遢的老农,
甚至你可以给他个淡淡的笑容。
在城市里遇到农村出身的青年,
不妨多给他一个机会。
也许,你的哪怕一点点的善待,
就会让他们温暖一生。

图十六:拍了照片,已近中午,热气更甚。
带队巡逻的李乡长让我留在村里吃捞面条。
他们都那么忙碌,我不想打扰他们,就告辞离开了前石村。
回到乡政府,十二点了。
离乡政府较近的同事回到了乡里吃饭。
这辆车是一个同事的,把宣传禁烧的彩旗直接固定在了车身上,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图十七:巡逻车。

图十八:万一出现火情怎么办?
机器不可能马上就位。
最原始的办法,得有灭火的家伙儿,扫把、铁锹是最实用的。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