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颍河水边是我的河南老乡,不同的是我家在豫中,他家在豫东。
颍河水边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周营乡马营村人,同许多的农村青年一样,他很早就外出打工,夫妻二人在深圳打拼多年,撇两个孩子在家由父母照看。
颍河水边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见到了我的博客,他说他喜欢我的博客,一直都在看。
去年或是前年,他还把他与妻子和同乡坐火车从粤返豫和在沈丘老家过年的照片发给我,让众多博友看到了一对农民工夫妇的参与春运旅程和豫东乡野过年时的各种景象。
前几天,颍河水边发到我邮箱里一组照片和一篇文字,今天就贴出来,让大家、也让我看看真实的豫东大地是什么模样。
图片中的老者是颍河水边的父亲,右侧是颍河水边的三弟,左侧的是三弟来自远方的朋友。
颍河水边说,我父亲对远道而来的朋友非常热情,都会亲自下厨做一桌菜。
颍河水边说,希望有朝一日您到我家里做客。
他跟我说话还用“您”,我觉得太客套了。

图二:上次贴沈丘县周营乡政府所在地的照片,照片里是一片雪花,这次再见周营乡,已是春暖花开,柳芽吐绿。看照片里有一些摊贩在路边经营,应该是那天有更会。资料上说周营集商贸繁荣,已有上百年历史。
关于沈丘县,最初所知寥寥。上学的时候有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是沈丘县赵德营镇人,记住他的是他爱干净,宿舍里属他最讲究卫生,再一个就是他说话跟宿舍里许昌、平顶山等地同学不同,把不知道说成“知不道”。
前几年,有一位沈丘网友因公到扶沟,忙完公务顺便到了南坞村见我,还送我了基本关于周口、沈丘人文历史的书籍,这几本书我很喜欢,一直珍藏,时不时会取出翻看。也是通过这几本书,我了解了一些沈丘的历史,知道了一些沈丘的地方。
颍河水边是我认识第三个沈丘人,只是至今未曾谋面而已。

图三:颍河水边留守在老家的女儿。

图四:豫东大平原田野春色不错。
这组照片是颖水河边的二弟三弟因事返乡时所拍。

图五:房子建得都很漂亮,就是路况不好,看来国家项目还没有覆盖到马营村。

图六:近二十年在南粤大地打拼,深圳于颖水河边来说,是陌生又熟悉的。
近二十年成老家匆匆过客,马营于颍河水边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
颍河水边应该是千里之外的深圳应该是想家,想那寄存了太多回忆的农家院落,想那倾注了太多情感的父母儿女。
我在南坞村,已经无法想象颍河水边夫妻在遥远的都市里是怎样的思乡情。

图七:颍河水边的二弟。

图八:看了图片我就猜想着这可能是沈丘县周营乡政府。
上网搜了搜,还真找到了一张不同角度的周营乡政府办公楼的照片。
我猜得没错。

图九:颍河水边的侄女和儿子女儿,穿着一样的校服,看来是在一个学校里上学。
最后让我们一起听听颍河水边的故乡情结。
故乡的春天(颍河水边)
二弟三弟因为有事回去老家,时节正逢阳春三月,照了几张相片发来,睹景思情,让我想起故乡的春天!
想来已来南方十余载,由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在我的时间感知里,除了年月日以外,似乎已没有了四季的变幻!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处春光烂漫的所在,只是在这繁忙的南方,浮华淹没了春光,岁月沧桑变化的太快,一时没有感知到春天,夏天已经来了。
好久没有在春天回过家乡了,那儿有我记忆中最美的春天,春天给童年的心灵留下最早的幻想,每年春天来临,春风顺着门口的河沟吹入农家的庭院,好似一夜之间,万物复苏,柳暗花明,那时的我,就会在脑子里浮出很多的奇思妙想,在读着: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词。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憧憬。
故乡地处豫东腹地,属于中原地带,冬天不似北国一般漫长而寒冷,春天也不会姗姗来迟,每年的春节过后,初五是送瘟神的日子,这天母亲都会早早的起来,来到门前的河沟边,点燃鞭炮和纸钱,把家乡的瘟神送走,祈祷亲人平安,这个时节我们小孩子也会跟着凑热闹,在初春的田野麦田里奔跑呼啸,听着炮竹此起彼伏,袅袅青烟四处弥漫,田野里已经听到虫儿鸟儿的呢喃,柳枝已开始冒泡,春的气息虽不强烈也已经扑面而来。
这是对每年的春天最早的萌芽和记忆,春天温暖,美丽,生机勃发,童年的我,一到冬末春初,都会焦急的等待春天的来临,春天到来,天空蔚蓝,田野蒙绿。莺歌燕舞,清风拂面,到处充满了热烈的希望。
故乡的春天来得早但也持续的比较漫长,从正月一直到四月,这几个月一直在春风的酝酿中,不进入四月,是感受不到夏天的炙热的,有时候明明天气已经非常温和了,突然从北面刮来一场冷风,就不定还会在二月间降下一场桃花雪,这个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冬天。直到三月中,春的景象才会非常浓重,各种树木已经长出新叶,各种花朵竟相开放,故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杨槐花,那时候是在姥姥家,姥姥的庭院周围有几棵巨大的杨槐树,每到槐花开时,景象非常壮观,零星的绿叶之间,白花花一片,花香四溢,这个时候,家人都会绑成长长的铁勾,采下槐花,新鲜的槐花拌上面粉,到笼上蒸,然后加上蒜泥,淋上芝麻油,在童年的记忆中那是一道无上的美味。后来在龙岗的一家河南人开的农家店里,特意点过这个槐花菜,可是却再也吃不出童年的那种味道和感觉了。
故乡的春天留给我的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就是母亲每年春天养的一些小鸡小鸭,每年春天天气转暖的时候母亲都会打回几十个毛绒绒的小生灵,小鸡通常被养在我们家里叫做气死猫筐的笼子里,是一个肚大口小的竹器,上面有一个盖子,防止狗啊猫的伤害到,小鸡仔小鸭仔小的时候是非常可爱的,每天啾啾的叫,小心的用黄色的小米喂养。小鸭小鹅的要用新鲜的笋叶加上麦麸来喂,养这些小生灵是要费很多工夫的,童年的我会情不自禁的凑到筐前喂它们,看着它们毛茸茸的萌样子特别欢喜,记得那时候我时常会放食物在手心里喂食它们,以至于很多鸡仔长大以后都会有事没事凑到我眼前,我一伸手,它们就会把头伸到我手心里啄食,特别好玩。春天的辛劳,也会为以后的享用奠定了基础,春天过完的时候这些小家伙已经长得肥肥壮壮的,这个时候就能吃到新鲜的鸡蛋和鸭蛋,吃不完的都会被母亲挎到集市上换钱,我小的时候的学费和衣服很多次都是母亲一蓝子一蓝子的鸡鸭蛋换来的,记得有一年四月初八赶会,我看上了一件夏装,40多元,20多年前的那个时候40多块可不是一件便宜的衣服,母亲把几蓝子鸡蛋卖掉才换来这一件衣服。
一转眼的时光,已来深圳快二十年,这中间,很少在春天时回到家里,父母也由当年的身强体健变得年迈体弱,而我也已经娶妻生子,有时候很想放下这一切,回到家里住上一年半载的,陪陪年迈的他们,再帮他们再养上一群小鸡仔,种上几分地的小菜,过那种无欲无求,清心寡欲的日子,可是我知道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对那种生活只是心中有那种念想,南方已经成了我第二故乡,故乡的春天虽然美丽,童年的记忆虽然温馨,可是那已经是逝去的岁月,再也回不去了。
希望到我们花甲之年,在深圳呆不下去了,我会回到故乡,种下几亩薄田,养上一群鸡鸭,在绿树环绕的庭院里,在凉风习习的春风中度过余下的岁月。
耳边响起汪峰的那首歌《春天里》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