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古代的那年,陈州遭遇大旱灾,距离陈州不太远的南坞村也属于灾区,只是不如陈州厉害而已。
陈州灾情报到朝廷,皇帝派了俩大官带着粮食等赈灾物质走水路经往陈州赶。
赈灾的两位官员是亲弟兄俩,两个人带领船队日夜兼程,恨不得马上救民于水火。
这天,赈灾船队沿着大河到了南坞村东,获知消息的附近灾民围满了河道,恳求两位官员能救济南坞村附近的灾民,两个人有心就地赈灾,又怕违了皇命,有心继续赶路,看着岸上群众实在可怜。百姓看两个人犹豫,呼啦啦全跪倒在了河堤上,难以计数的灾民的哀求哭喊声打动了两个正直的官员,就下令停船登岸,现场救济灾民。
南坞村附近的灾民得救了,俩大官没法回去交差,就一头扎进河里自杀了。
百姓没有忘记这两个为他们而死的人,给了这两个人最高的回报——立庙祭祀。
庙叫龙王庙,神是二弟兄;为了百姓死,万代留美名。
龙王庙在南坞村东,虽不起眼,故事却很凄美。
古老的村庄有了有着古老故事的古庙,常常就会伴随着古老的庙会年复一年地举办。
2015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一,南坞村龙王庙会第一天,下了会儿小雨,陪着妻儿到了村里的街道上闲逛,顺便拍下几张照片。

图二:村东一台戏,是河南省谷秀荣豫剧团,村西一台戏,是河南省周口市青年豫剧团。
河南省谷秀荣豫剧团是我熟知的,虽是民营剧团,但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打开了,演员的整体实力甚至比一些专业院团还强劲,一年能有600多场次的演出,足迹遍布河南、安徽、河北等省份。这次唱对台戏,我看了一场,现场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村西的剧团头一天没挂牌子,到台前问,两个正忙碌的演员低头看我一眼,说,周口的。我说,哪个团?四十多岁的演员似乎有些不快,说,周口豫剧团——我当然不相信,周口市豫剧团也是有着肖秀莲、江团结等名角的,他们真来了群众一定会有些异样的兴奋话语。我继续问,周口哪个团?人家不耐烦了,周口市青年豫剧团。说了这句,接着有些不屑地回了我一句:你知道周口有几个团啊?!我刚说了党玉倩的商水县豫剧团、省越调剧团,闭了嘴——人家不是考我,而是对我的问询有些不待见。再问,那人来了一句:俺是民营的。
接触的剧团不算少,接触的戏曲演员也不少,这么不客套的倒是第一次。
在南坞村唱了三天戏,就没敢上周口市青年豫剧团的台前拍张照片。
回到办公室上网搜搜,周口市还真有个青年豫剧团,介绍说是郸城县豫剧团经批准挂了周口市青年豫剧团的牌子。但我之前拍过河南大河剧团,知道大河剧团就是源于郸城县豫剧团。郸城县豫剧团因经营不善,倒闭了,人员解散之后,一位退休的文化局长重新召集了郸城县豫剧团的演员,又招聘一些青年演员,在郑州组建了民营的河南大河剧团。我看过这个团的戏,已经是年轻人为主了,青春有活力,剧团实力绝对是普通剧团不能相比的。现在网上说的周口市青年豫剧团其实就是郸城县豫剧团,不知道跟之前的倒闭解散有什么不为戏迷所知的情况。

图三:唱戏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平时再不舍得,这个时候大人特别是孩子都会奢侈一把,花了十元二十元的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这碰碰车带个大翼巴跟顶上的网连着,跑动的时候上边噼噼啪啪冒火花,彼此撞击时力度也大。

图四:鄢陵的烧饼本来都是吊炉烧饼,但现在很多人图省事儿,都简化程序,没人再愿意辛辛苦苦用原始的方式做了。

图五:一个人炸油条,这女人本事不小。

图六:年年都来的湖南臭豆腐,吃了也没啥味道,只是看着锅里浑浊得不成样子的油就没了食欲。也不知道真实的湖南臭豆腐到底是啥滋味。

图七:河南省周口市青年豫剧团的舞台。

图八:年年都有这样的小摊哄孩子的钱,觉得跟骗子差不多。

图九:下着小雨,天还早,台球生意就开始了,这里属于青年男女的天地。

图十:乡政府门前也被各色的摊位占满了。这几天上班、值班,也没有好好出去走走,听人说摊位已经摆到村西的市场了。这么说的话,从村东的舞台算起到市场得有三里地了。再加上南街北街,正会那天人山人海,得有多少的人流量啊?
人说南坞村的庙会是“老母猪会”,老母猪啥都下,只要给它,它都给吃光喝光,用老母猪来比喻这古老的庙会,也算是贴切了。确实,这庙会太热闹了,生意也特别火爆。

图十一:天晚了,今儿先说这么几句,改天不忙了继续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