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2013年10月2日夫妻二人带着孩子骑行周口市扶沟县,受到了梨花暮雨、行行等新浪博友、骑友的热情款待,酒后本欲找酒店住下,途中改了方向,一番探寻,先去了扶沟县一条小街巷深处的大程书院。
午后的古建筑群里,一片宁静,除了俺一家三口,少有游人,倒是让我心无旁骛地游览了一番。
书院面积不大,可看的东西也不是太多,主殿内除了些程颐程颢和扶沟历代名人的塑像,别无他物。
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气恢弘和目不暇接,似乎有遗憾在心中,但更多的是向往已久后终于相见的喜悦和满足感。不管怎样,总算是来过了。

图二:
出了大程书院,沿着窄窄的街巷西行,到了城隍庙街北拐,到头儿了是一条宽敞的大道。记不得这条街道的名字,但知道扶沟县城隍庙大殿就在这附近,问路口卖小吃的大妈,她说,恁看不成啊!城隍庙大殿在城关镇一中校园里头,现在国庆节放假,进不去。
只好遗憾地离开。
累了,就下车在路旁啃从家里带出的苹果,孩子怀里抱着的是石榴,也是从家里带来的。

图三:扶沟是民国时期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乡,穿行在扶沟县城的大街小巷,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吉鸿昌三个在在扶沟人心目中举足轻重的位置——药店、广场、街道、店铺等等,多有以“鸿昌”定名的。
那晚我们一家三口住的宾馆,名字叫鸿昌快捷宾馆。

图四:城隍庙街果然与众不同,充满文化气息,连店铺门口台阶上也有坐小板凳翘二郎腿享受读书的女人。
城隍庙街也是豫剧小生之帝王素君老师的故居所在处。

图五:街道并无特别引人注目之处,没想到的是扶沟县的一些机关单位都在这条大街上。
扶沟县财政局,大门不起眼,里头却是别的没有净是钱。

图六:扶沟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手头没有关于城关镇的资料,倒是找到一点关于扶沟县的文字。
尚景熙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河南地名漫谈》载:“扶沟位于河南中部双洎河的南岸。双洎河古代名洧水,发源在密县的马领山,从新郑辗转东南流,由鄢陵进入扶沟境。《水经注》说,县境‘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有扶沟之名’。扶亭有大扶亭和小扶亭。大扶亭在今县城东北,沙河故道的东岸,东汉时为扶乐乡,隋朝开皇年间置扶乐县。小扶亭在大扶亭的北面。”
“扶沟县为西汉所置,治所在今县境东北部。西汉并于今县城西南二十里置县,名新汲。阚骃云:‘本汲乡……以河内有汲,故加新’。新汲县隋朝废。唐初复置,后又废。唐朝初年,因扶沟县治位于陈州(今淮阳)北,曾置北陈州。”
“扶沟一名是由两种地方特征构成的,表现了当地的地理特征和历史遗址。”
在这本书里,尚景熙先生特别以扶沟县曹里乡刁陵村作为扶沟地名文化的代表做了介绍。
“刁陵本为‘雕陵’,见于《庄子·山木》。一次,‘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看见一只鹊,翼长七尺,目大盈寸,自南方飞来。‘雕陵’即今刁陵。《魏书·地形志》说:‘扶沟有雕陵岗’。刁陵村在县城西北三十五里曹里公社的贾鲁河畔。”

图七:名字很复杂,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扶沟县人民武装部、河南省扶沟县国防动员委员会,估计这里头的人员编制也没几个。

图八:正往前骑行,前面出现几位美女的背影。想骑到前边的时候再拍,刘老师说,从后边偷拍一张就行了。就拍了这么一张。
拍过了这张图片后,往前走没多远就是一条南北向的大街,就住在了这条街上的鸿昌快捷宾馆。
那天梨花暮雨老师准备了白酒,平日极少沾酒的我竟然喝多了,往床上一趟一直就到了天黑才起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