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中国戏曲的祖师爷有不同说法,外省市的我不了解,就河南戏曲界来说,信奉的戏曲神也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解的人越来越少。
这也是戏曲文化的一部分,没人关注,早晚必是要消亡的,所以今天就专门说说戏曲祖师爷的事情。
拍了一些剧团的演出图片,贴到了网上不少,后来开始走进后台拍摄艺术家们的幕后生活,对戏曲舞台的后半部也有了一些了解。但在2013年5月1日下午于鄢陵县张桥乡老张桥村拍摄山西省运城市豫剧团的演出图片时,在后台第一次见到了有剧团在后台供奉祖师爷。
因为对戏曲祖师爷的了解很少,在前段时间与鄢陵县戏曲名家温夫荣老师见面时,我向他请教。温老师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进剧团从艺,后来还从事创作,读剧团当然是非常了解的。但温老师说他不了解,都是迷信的东西,建国后正规剧团就不弄这个了。
我觉得关于信奉戏曲祖师爷的事情,应该更多地站在文化的角度来看待。
山西省运城市豫剧团后台供奉的又庄王爷、武财神赵公明、南海观世音菩萨。
我问剧团里的老师哪个是庄王爷,她们谁也说不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说左边两个都是。
就是天天相伴的运城市豫剧团的演员们对庄王爷也说不来个所以然。
图二:骑老虎,不用说就是赵公明。剧团是创收的,既然创收,供奉赵公明就是情理之中了。
在《封神演义》里,赵公明修道有成,还有云霄、琼霄与碧霄三个妹妹,主要法宝是二十四颗定海神珠。周武王伐纣时,赵公明还是居于峨嵋山罗浮洞的截道人,受殷商太师闻仲相邀,辅佐殷纣王,艺高术强,周朝阐教的仙人及将领们都不是对手,接连败阵,姜子牙最后请陆压用法术将之暗杀!
姜子牙封神时,并未封赵公明为财神,而是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又称“玄坛元帅”。赵公明手下还分管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赵公明的这四个部下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自然,因部下而敬领导,赵公明这才因为属下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财神。不少人会将赵公明与其四位部下,合称五路财神,希望他们可以为信徒带来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与中央五个方位的财运!
图三:戏曲界祖师爷有不同的传说,在豫剧大师陈素真的回忆录里,提到过庄王爷和郎神,但没有详细介绍。关于这两位的传说,我在新浪博友东方依云的博文里找到了他们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楚庄王喜爱歌舞弹唱,宫中人才济济,其中有位名叫优孟的,编了一出歌颂楚王的戏《楚王有道》。楚王喜出望外,下令排练。分配角色时,谁也不敢扮演楚王,优孟自告奋勇,担任了这一角色,演出非常成功。楚王连连夸赞他“装王装得像”。他立即跪下谢恩,楚王问他为何谢恩,他说“大王不是封了我‘装王像’吗?”弄得楚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封他为“庄王”,专管戏曲的事,而且凡是戏班都得敬这位“庄王爷”。
唐太宗李世民得了重病,百医无效。三月十七日夜,李世民精神恍惚,梦见一个白须老郎官对他说:“陛下生病,乃宫内邪气作祟,何不唱戏?戏为瑞气,可驱祟压邪。”次日李世民在御花园召见群臣,众大臣异口同声地说:既是神人托梦,叫唱戏镇邪,那就唱吧!于是,程咬金唱净角,罗成唱旦角,长孙无忌唱末角,徐茂公唱生角,唐太宗一时也来了精神,要演丑角。众大臣说,唐王是一朝天子,要唱,必须化妆。唐王掐下一朵梨花,贴于鼻子正中,唱了起来。唱罢戏,唐王的病也就好了。大臣们启奏说:既是神人托兆,就应该给神人一个封号。唐王一时有些为难,因为他梦到的神人是无名无姓的老郎官,拿不定主意该如何封,想了半天,灵机一动,干脆就把梦中神人封为“老郎神”,让天下梨园子弟敬奉,还把三月十七日定为老郎生日。
图四:关于这个襁褓中的玩具娃娃道具,跟几位演员请教时,没人敢肯定都是谁,后台的一位女孩子说,她听某个人说过,这红布裹身的娃娃和黄布裹身的都是都是庄王爷。
关于这个娃娃道具,有人说是他是童子爷:
楚庄王非常喜欢看优人演戏,每天处理完政务就带着妃子、抱着太子去看戏。有一次看得高兴了,把熟睡的太子放到戏箱里,自己就到台上去唱戏,下了台的演员没看见戏箱里的太子,顺手把卸下的戏装放满戏箱,等庄王演完戏要回宫时,才想起了太子.打开戏箱一看,太子已经被捂死了。这一下子可吓坏了优伶们,都跪下向庄王请罪,楚庄王说:“这不怪你们,只怪他命该如此,既是他死在戏箱里,就让他做你们的箱主好了”。优伶们为悼念太子,便把戏箱改为棺形,演出时将太子塑像〔后称童子爷)放在衣箱上,演完戏后放回棺形的衣箱里。后来楚庄王死了,优伶们感念他的宽容大度,给楚庄王塑了个像,称庄王爷,供奉在一个形似太师椅的供桌上,演戏换点时由优头(即班主)背着,戏班散伙后,班主或箱主就把庄王爷背到家里供奉起来。
新浪博友东方依云博文里则讲诉了另一个版本:
唐王喜爱歌舞,宫中经常演戏。有一次娘娘抱着小太子上了后台,小太子哭闹不止。一个优伶接过太子逗笑说:“千岁爷别哭,也给你化个妆吧!”说也奇怪,小太子立即就不哭了,化了妆嬉笑一阵竞睡着了,后台没有床,优伶把熟睡的小太子放在大衣箱内。散戏时,大家急着卸装,忘了小太子,盖箱而去。不料太子被闷死箱内。后来,唐王封太子为“庄王”。由艺人们刻塑神像敬在大衣箱旁。凡是剧中出现小太子时,演员先拜神像,再抱其上场,下场时再叩拜一次,安放原位。庄王的神位两旁还有一副对联:“昔日庄王真天子,梨园百戏大圣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