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为几位河南的戏曲演员写过几篇文字,个人感觉一个演员想得到我的肯定是不容易的。
当然,我什么也不是,我只是一个戏曲的门外汉,只是一个豫东南坞村里好听戏的乡野小子。但这个门外汉还就爱站在门外说些关于河南戏曲的家长里短的闲话。
今天,我要表扬一位豫剧演员。
要申明:我的表扬一文不值,对这位演员的定级、得奖不起丝毫作用。
她叫——
写到这里,我开始掏裤子口袋,因为里边装有一张我在后台记录下来的十余位演员的名单。一掏,空空如也。看看,今早换了裤子。赶紧往家里跑,刘老师正洗漱,问她,她说,看到桌上有张纸条,就扔垃圾桶里了——桶里的垃圾傍晚时分我给倾倒出去了。
今天要表扬的这位豫剧主演,不知其名姓。

图二:2013年5月1日,我休息了一天,一家三口到鄢陵县张桥乡小王庄村刘老师的姨妈家走亲戚。中午吃过饭,歇息一会儿,就原路返回。归途鄢陵县张桥乡老张桥村是必经之地,那里正唱大戏,我说,拍几张图片吧!刘老师说,中啊!就找了个小过道停放了摩托车,挤进了会场。
山西省运城市豫剧团,正演出豫剧传统剧目《秦香莲》。
河南省外的豫剧团数量也不少,常在鄢陵一带走动的外省豫剧团体主要以山东、安微为主,这些外省籍的豫剧团在河南演出一般都会有不错的评价。
图三:豫剧《秦香莲》是一出豫剧观众已经审美疲劳的老戏。
关于陈世美,在国人眼中是比中国的四大爱情故事还要影响深远,陈世美甚至已经成了一个极带否定性的贬义词。剧团演这样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老掉牙的一个剧目,想吸引人是不容易的。比如我,可以把这出戏里秦香莲、包拯、陈世美、韩琦等剧中人物所有的唱腔都哼唱出来。这样的状况,想得到一个肯定,自然是不易的。
图四:没看到舞台时,就开始留意唱腔。到了台前拍图片,看着表演,品着演员的吟唱,我心里觉得自己这天是幸运的。
豫剧艺术,以唱为本,有一腔遮百丑之说。一个演员有一身功夫,就是唱腔上不去,想成名成角是极难的。而河南观众的态度是,表演不一定如何如何绝妙,但只要有一个好唱腔,那已经就是个好演员了。
书归正传,说说今天的这个“秦香莲”。
剧团农村演出,农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曾不提名批评过河南的某省级剧团,在临颍县农村演出时演员普遍不卖力,挑毛病似乎都没问题,但群众能感觉到,演员的表演、演唱“不用劲儿”。我在会场就听到了群众对这个省级剧团的骂声。有些剧团的方向是令人担忧的,报纸上、电视上、电台等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是宣传造势,北京、上海、台湾甚至国外都有他们的身影,但他们在农民面前竟然可以三天没一出武打戏,竟然可以让农民清晰地感觉到这些所谓的省剧团的著名艺术家们在敷衍这群种地的农民。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很危险。
山西省运城市豫剧团的这位“秦香莲”的唱腔与众不同。《秦香莲》豫剧版本最有影响力的是崔派,并且崔派弟子张宝英还把该剧搬上了荧幕。崔派唱腔含蓄,悠扬,后味儿浓重,以情带声,感染力强,最适宜表现悲剧情感。但山西运城版的这个“秦香莲”则多有“豪放”的气势,唱腔大腔大口,情绪上来,势如滔滔黄河奔涌,一泻千里。
按我以前的观点,是反对这种甚至有点儿声嘶力竭模式的唱腔的。
但这个演员不同,大腔大调的唱腔竟然让现场的观众安静了下来,无人喧哗吵嚷。我就站在舞台边沿上拍图,唱腔听得最清晰,她是个金嗓子——这种发声方法,对一般演员来说是要命的,但她的演唱是有度的,所谓度,是我能感觉到她的唱腔是在她的操控之下的,她能自如地控制唱腔。这是一。
其次,她在用心唱戏。
一个演员,不管是大家抑或无名小人物,只要用心倾情表演,同样都会吸引观众并受到观众尊重的。山西运城版的“秦香莲”的唱腔是种穿云裂石般的激情演唱,只要台下一站,你就能体会到她是在拼了命地演绎角色,唱腔、念白,“秦香莲”的白如同她的唱腔,吐字清晰,韵味十足,有带入十分的情感,从念白上就可以知道,演员已经与角色完全融为了一体,她忘记了本我,情绪全出来了。
再则,这段闯宫中向陈世美倾诉数年艰辛和困难时、苦苦哀求陈世美收留时,“秦香莲”落泪了。一位老艺术家说过,演员在台上有哭的表现时,不能把泪落下来,那样就影响艺术美了,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这位“秦香莲”在台上哭唱,眼泪滚落,妆都花了,甚至她的感情按生活中的状态来说已经是哭得一塌糊涂了。
但就是这天她的泪让我感动了。
我拍过不少剧团的演出图片,她是我见过的最投入的一个戏曲演员。
试问,还有几个演员可以在农民面前拼了命般地演出?
因为相机是家庭型的小卡片机,拍图片肯定不如单反机的效果,所以我拍戏曲演出的图片时总是趴在舞台上离演员很近。之前拍其他剧团,有些图片觉得挺不错,但这天我拍这位“秦香莲”,没有一张图片是让我满意的。她的这段闯宫表演激情投入,没有一般演员在台上片刻的某个造型的停顿,这个过程紧张连贯,到最后我也没有拍出来一张满意的“造型”图片。

图五:我比较喜欢的一个陈世美的唱段:“听说父母被饿死,陈世美暗自哭双亲。”
图六:乐队的这位琵琶美女相对台上的演员就放松许多了。
图七:《秦香莲》里最著名的抱琵琶一折。
香港导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拍摄豫剧电影《秦香莲》时有一个设计特别美,王延龄命人为秦香莲端上一杯茶水,秦香莲接茶在手,百感交集,这时导演让摄影给了一个特写:一滴眼泪啪嗒滴入茶碗。这个细节是戏曲艺术所不能表现的,这个细节,也让观众瞬间会为秦香莲而眼热。

图八:老包的老师王延龄拿陈世美也毫无办法。
图九:在后台记录演员名字的时候,才得知“陈世美”一位坤生反串。
图十:前台拍过了这张图片,我就到后台拍这些来自山西运城的豫剧演员们的后台生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