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春节过后是农村起会唱戏比较集中的一段时间,这期间匆忙间也拍了不少剧团的演出图片,今天要说的是河南省素雅青年豫剧团的一群年轻的演员。
她们都还没有任何名气和影响力,但我非常愿意向大家介绍这些甚至可以喊我叔叔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她们虽然默默无闻,但没有她们的坚持,豫剧乃至河南戏曲是没有未来的。
拍前台的演出照的同时,我当然不会放过到后台拍摄演员们后台的状态图片的机会。
毕竟是年轻人,更容易交流,大家知道我的目的后,都默许了我的拍照。
青年豫剧团,当然是年轻人的天下,这里最多的就是美女。所谓看戏看旦儿,坤角雄霸天下也是豫剧目前不争的事实。民国初出了陈素贞、马双枝、司凤英、常香玉等人后,生、净、丑在豫剧界乃至河南戏曲界近九十年来一直处于弱势,再不曾有清末民初生行特别是红生为王的局面。
旦也好,生也罢,能看到这么年轻的后来者激起浪花追逐前浪,是让人欣慰的。
谁敢说,这个还显出稚气的小姑娘将来不会成为又一个陈素贞、王素君。
有她们在,豫剧就有希望。
有她们在,河南戏曲就有希望。
因为她们年轻。
戏曲的未来是她们的天下。
图二:遇见她们也是机缘巧合。
河南省素雅青年豫剧团起源于豫剧大师王素君在郑州龙门大酒店的素雅剧社,年过八旬的王老对戏曲艺术孜孜以求,不过年迈体弱,召集了这些刚刚出道的后起之秀,走向了艰辛的探索之路。从扶沟县的一位朋友那里得知王老带团在扶沟县固城乡赵岗村演出,我骑摩托车赶去见面。其实,心里也有要去捧场的想法。因为知道时下专业、业余、省内、省外的豫剧团体众多,市场竞争激烈,我担心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们能不能赢得观众的认同。
图三:那天演出的是豫剧古装戏《秦香莲后传》,我在舞台上前后只逗留了十多分钟,后来又到前台拍了几张演出照,再见了王素君老师后就离开了,没能好好听听她们的戏,成为了我的遗憾。但在台下拍图时,我特意问了七八位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扶沟县的戏迷对她们害死肯定有加的。
这是值得欣慰的。
图四:扶沟县也是人文荟萃、钟灵毓秀之地,豫剧大师王素君、阎立品都曾在这里有过一段生活、演出的经历。而王老的原籍并不是许多资料里所说的开封,而是在扶沟县。
年轻的豫剧演员能在扶沟县得到观众的认可,她们应该开心的。
图五:在后来,很巧合地邂逅了新浪博友“小白鞋”,我讨来了纸笔,特意记录下了剧团里的这些演员们的名字,就是想着在博客里说出她们的名字,也许将来这个名单里就会出来几位名镇中原的角儿哩!
刘帅毅。
高勤伶。
张蕾蕾。
邢梦兰。
常瑶瑶。
安玉鸽。
杨晓鸽。
黄二龙。
徐国言。
图六:只是时间匆忙,我没能逐个问清图片中的哪个姑娘对应的是哪个名字,也没来得及问问角色分配情况。只能是这样把名字简单地列出来,算是我对她们的支持了。
图七:希望将来有机会了能听到她们的唱腔,也愿意为这些豫剧事业的继承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近期有豫剧演员联系我想让我再写些文字,本来约好了见面又因故推迟,但这件事也提醒我,我没别的本事可以为她们做些什么,却可以为这些小姑娘小伙子们写点东西的。
很多优秀的演员需要推介,咱不能有大的气力把他们推出去,却可以在网络里、报刊上用文字尽自己为戏曲的一份薄力。
图八:豫剧人才后继乏力,曲剧、越调更甚,尤其是男演员,本来打拼出来就难,加上数量上的偏低,真希望这些年轻的男孩子里将来能涌现出像王素君、唐喜成、李斯忠、兰文祥、马骐、申凤梅、刘忠河、郭建民这样的名家,扛起河南戏曲生行旗帜继续前行。
图九:都说戏曲出大师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个人赞同这个观点。
不出大师,并不代表戏曲就一定会很快衰退,路子走好,繁荣肯定不成问题的。这些坚持在农村舞台上的年轻人,只要给他们足够宽松的成长空间和氛围,不愁推不出可以改写戏曲史的大人物。当然,这个很困难,但不做的话,永远也不可能。
图十:最后,用一张豫剧《秦香莲后传》的剧照结束这篇博文。
寄语豫剧及河南戏曲乃至中国戏剧,能如这天演出的剧目名字一样,能有“后传”,延续戏曲艺术这多奇葩绽放如昔。
(2013年5月6日夜占永于南坞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