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2013-04-13 07:47:24)
标签:

河南许昌鄢陵县

周口扶沟社旗襄城

戏剧豫剧曲剧越调演员

老生小生青衣戏曲演员

舞台漂亮美女图片

分类: 戏曲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一:今日2013年4月12日,周五。我的值班日,晚上坐在办公室,电脑没有音响,就用手机播放存着的几段戏曲:毛爱莲越调《李双喜借粮》“我年迈的老爹爹”、阎立品豫剧《秦雪梅》吊孝“哭一声桑公子”、马琳豫剧《刘胡兰》“好孩子你生长在穷人家”、常香玉《断桥》“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粮》“一句话羞住了小妹妹”、曲剧《刘全哭妻》、谢庆军豫剧红脸《王莽赶刘秀》“接过来杀法天子剑”、安金凤豫剧《麻风女》“邱丽玉在绣房心中烦闷”。

          听着戏,今日还说戏。

          农历二月二在鄢陵县南坞乡南坞村看了许昌市越调剧团的的演出,2013年3月17日,周日,撵着许昌市越调剧团的步伐,和刘老师带着孩子骑两辆自行车到了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现场。去的时候正值中午,在地摊上喝了一碗豆腐脑,就去了舞台后边,跟在南坞村见过面的岳菊英老师和年轻帅气的鲍逢贺见面。

          拍图片很多,最愿意拍的还是戏曲演出现场。主要原因,当然还是喜欢看戏、听戏,有了图片,也能引起一些关于戏曲的思绪。拍这些图片,既是自己对照相的抚慰,贴至博客也是对戏曲的宣传。

          今日开篇,从一位龙套演员开始。自己身为小人物,自然对舞台的小人物也会很关注。特别是一些漂亮的演员,化出来的妆很漂亮,是不错的模特。

           她们在舞台上,我在舞台下,不需要紧张地偷拍,只需要用心看着相机屏幕选好角度,把焦点对准这些漂亮的女孩子就行了。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二:那天许昌市越调剧团演出《李天保吊孝》,虽然剧团的演出预告说是《李天保娶亲》,但我还是用了《李天保吊孝》这个原名。剧团把“吊孝”改作“娶亲”,许是因为在农村演出在群众面前出现“吊孝”二字不怎么喜庆,这个可以理解。我还是愿意用“吊孝”。一则,该剧原名如此;二则,站在文学角度,“吊孝”更切主题。说是如此,尊重剧团的选择。

          河南越调我曾经最喜欢申凤梅大师演出的此剧,喜欢到什么程度呢?那时天天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就唱那段长长的“我的张凤姐”。天天唱的结果是同宿舍的七个室友愿不愿都得跟着听,弄了有一个多月,一位平顶山郏县的同学终于说:“你教教我这段儿呗!”他已经听会了一些,一唱,找不到感觉,干巴巴的,我就给他“指正”——那时面对一群从不听戏的同我一样年轻稚嫩的学生,我算是对戏曲很“懂”的主儿。

          吊孝时的一段唱腔极长,叙事、抒情兼有,文笔也不错,唱腔悠扬、流畅,加上申大师无与伦比的绝美演绎,是深深让我陶醉的。

          许昌团那天挂头牌的是个年轻演员,没记住这个女孩子的名字。许昌市越调剧团能让这二十多岁的青年演员走上前台中央,是值得肯定。不培养年轻一代,怎么让她们挑起戏曲发展的重担?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三:老演员就是老演员,一上台就能马上进入状态,虽然没有言语,但舞台下的我能感觉出一股浓浓的戏味儿。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四:因为关注戏曲,对许昌市越调剧团也有一些了解,许昌越调和周口越调是中国越调艺术的两杆大旗,虽在名团之列,但境况并不容乐观。一些主演还是临时工,让人遗憾。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五:乐队的老师看到我拍图,把头扭到了里侧。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六:乐队老师可以躲避我的镜头,舞台上的老师则是无处躲藏的。这位应该是孙晓秋老师,是多个剧目中的女主演。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七:许昌和周口能说上“两杆大旗”,还是因了两个人。周口申凤梅,许昌毛爱莲。故而,位于周口市的河南省越调剧团以申派唱腔立团,许昌市越调剧团则以毛派支撑门面。

          严格讲,申凤梅和毛爱莲对中国越调艺术的发展是有罪的。

          这跟豫剧的发展如出一辙。

          陈素真说,河南梆子原先跟京剧一样,生旦净丑都有主演,清代至民国初更是红脸雄霸天下,自从豫剧“三鼎甲”陈素真、常香玉、司凤英声震剧坛,豫剧生、净、丑均被压下去了。从1935年开始至今近八十年,生角虽也涌现出了王素君、刘法印、李斯忠、唐喜成、豫东红脸王、李树建等代表性个人和群体,但整体形势一直处于萎靡难振、缺人缺戏的状态。

          申凤梅、毛爱莲二位大家亦然。二人的出现,极度繁荣了越调艺术,二人的艺术也是越调发展的一个巅峰。但这二人也直接导致了越调的“空前绝后”,让很多戏曲爱好者谈起越调时只知申、毛,心中再无他人。

          唱腔、表演乃至乐队,周口全是“申”味儿,许昌全是“毛”味儿。

          申、毛是戏曲大师级别的人物,对艺术的贡献举世瞩目,但同时二人应该也是越调衰败的一个重要推手。没有她们二人的出现,越调也许还能多出几位名角,剧团也不至于只剩下河南省目前周口市、扶沟县、许昌市、襄城县、邓州市、社旗县六个地方的专业越调剧团。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八:而今,申凤梅先生下世已有十八年,毛爱莲先生也已八十五岁高龄。二人之后,能扛起越调发展大旗的又乏其人,这是个已带了浓重悲剧色彩的剧种。         

          虽然被列入了国家级的非遗行列,但从许昌市越调剧团主演岳菊英、解国红老师等人依然是临时工的情况看,越调发展在管理、体制、艺术上依然是中规中矩,缺乏大创新、大改革意识。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九:真希望能有几个、哪怕是两个甚至一个许昌市越调剧团的演员能在全省形成巨大影响力。但太困难了,前几年听了许昌团丁慧丽的《无佞府》,我觉得这个演员许昌市应该花一番大气力往全省推推,她是绝对有实力的,是个难得的有特色唱腔的好演员。但最后也只能是继续下乡演出,哪里有时间跟媒体打交道?这两年,似乎已经退休离开舞台了。

           包括许昌市豫剧团的李金花、李建中,许昌市百花豫剧院的岳学安等人,都很遗憾地被淹没在了农村的演出市场里。


图片乡村:河南省许昌市越调剧团鄢陵县只乐乡曹桥村演出《李天保吊孝》      图十:拍了几张就匆匆告辞了。挤在人群中,心里在默默祝福。

           祝福越调艺术、祝福许昌市越调剧团、祝福许昌戏曲都能能找到一条走着更舒服一些的路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