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大年初二按照农村习惯,陪着刘老师和孩子到许昌看望岳父岳母大人。岳母岳母跟着妻弟住在许昌后,刘老师和岳父岳母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一年中也就几次。这次走亲戚,当然是刘老师与岳母大人围坐一起说个没完没了。晚上岳父、妻弟、弟媳、刘老师四个人打麻将,岳母大人忙家务,孩子看动画片,我看不懂麻将,对孩子的动画片也不感兴趣,屋里又没有一本书,就百无聊赖地在卧室里没意思地走来走去。刘老师与岳父岳母大人热聊了两天,终于看到了在城市封闭屋子里不适应得有些精神不振的我,就赶紧说,咱出去走走。大过年的,街上并不热闹,就去了西湖公园。公园里人多,这是去年小西湖重新整改之后第一次到这里,对西湖畔的古人雕塑有了兴趣。
看到第一个雕塑,我有点儿激动。
王建,就是许昌人基本上也不会知道他,但我对王建却是有着难以磨灭的记忆。
十二年前,我在广东东莞市人民公园斜对面的一家书店打工。在书店打工,当然在下班时看各式各样的书籍。在一个书店时间久了,基本上感兴趣的书都会翻一遍。后来就开始到附近的一些其他书店闲逛,就在我的闲逛中,与王建邂逅了。
我打工所在的那家书城,与东莞市新华书店相距只有数十米,自然新华书店也是去了许多次的。一次翻到一本世界文学大事记一类的词典性质的书记,厚度惊人。就蹲在地上翻看,意外地看到王建、许昌几个字。才知道,许昌在唐代是出过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的。
后来淘得半套全唐诗,知道全唐诗里有收录了王建诗作计395首。妻弟在陕西上大学时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临毕业前我嘱咐他,让他把他的大学教材带回来。在妻弟的大学教材里,我又看到了关于王建诗作的解析。对王建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许是同乡的缘故,最不善背诵的我在东莞时读了一遍就能背诵他的那首《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白描得已经是白话文了,但读着却是味道浓厚。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的《望夫石》,深情忧伤,很能打动人。再一个记住的就是他著名的那句“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个一生并不显赫甚至经历颇多曲折的落寞诗人。
图二:王建的生卒年我看过多个版本的介绍,其实是不详的,一些推理也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西湖公园的王建雕塑底座上直接肯定地注明(767——830)的态度是太不严谨了。
图三:不知道当初欧阳修为啥要跑到许昌小西湖,但他确实在这个地方呆过,还在小西湖上建了一座船型的建筑,被后人命名为欧阁。关于他与小西湖,还有一首他写的关于小西湖的诗歌,名字叫《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咱们不妨看看: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虽然是著名诗人的大作,我咋看着写得也稀松平常哩!
图四:许昌历代名宦——打字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打出来个“许昌历代名仕”。
关于许昌西湖公园的雕塑墙,许昌文化圈的学者们如李彬凯、贾凤翔、马炎心、张明杨等提出来不少质疑,包括这个许昌历代名宦。前辈们已经说得非常详细了,占永就沉默吧!
图五:这个抻着胳膊下象棋的浮雕,不用说大家就能知道是关二爷刮骨疗毒。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二爷并没有经历刮骨疗毒,这只是罗贯中为了美化几大军阀中的刘氏群体而嫁接过来的故事。再则说了,二爷虽然确实不错,但《后汉书》、《三国志》里对他的介绍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敬仰得要磕头烧香的故事发生,反倒是写了一件他投靠曹操后想霸占别人老婆的好色事件。
刘备起家原先是四处逃荒,今儿投靠这个,明儿投靠那个。在刘备投靠曹操跑到许昌时,跟他磕过头喝过鸡血酒拜过把子的关羽当然也是要来许昌挣份儿工资的。那时候曹操跟吕布打仗,吕布当然打不过身为著名军事家的曹操。在攻下吕布坚守的下邳城之前,关羽找到曹操,说,我的老婆没有给我生儿子,打下下邳城后,吕布手下有个秦宜禄,就把秦宜禄的妻子赏赐给我吧!关羽跟着曹操也是要拼命打仗的,自己手下的弟兄提出来一点要求,身为领导的曹操当下就一口答应了。关二爷喜滋滋地告辞回家了,曹操突然就纳闷儿了,这家伙为啥还点名要把秦宜禄的老婆抢过来给他生孩子呢?好奇害死猫,曹操一好奇,关羽的美梦就破灭了。本来打仗都挺忙的,但仗打完后曹操又想起了关羽的话,就专门见了见被俘的秦宜禄的老婆,一看,秦妻竟然是个绝色佳人。曹操心里有些不待见关羽了,就没把秦宜禄的老婆赏赐给关羽。
史书上对这件事的结尾是“羽心不自安”。
——幸亏历史上没有貂蝉这个人,不然,二爷绝不会非要睡秦宜禄的老婆,而是要改睡吕布的老婆了。真要有貂蝉,看历史上真实的二爷,恐怕就是刘备跟他抢女人也是要红脸甚至翻脸的。
可悲的是秦宜禄,他的老婆好像跟他没关系,谁想拿走就拿走了。
可怜的是秦妻,谁想让她生个儿子也是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的,似乎她就是个漂亮的生育机器和陪睡的玩偶。弄到最后,连个名字也没能留下来。
图六:左侧的浮雕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威名的三曹父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家族里父子都显赫的除了老苏家也就是三曹最具威名了。难能可贵的是,三曹父子的文学造诣比许多的著名的文学家都要高得多,曹操自不必说,曹植“才高八斗”亦不必说,就是当了皇帝的曹丕,这家伙还弄了一本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专著《典论·论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右侧则是一个古代许昌地图的浮雕。
图七:许昌十二贤士。
许昌十二贤士竟然可以没有鄢陵陈寔和魏都区荀淑,不知道当初对这个名单拍板的主儿是怎么想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