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2013-01-23 20:57:13)
标签:

河南许昌鄢陵许昌县

冬季寒泠天气风景

三国历史文化考古旅游

农村田野荒芜景色

山东烟叶洛阳火车偷拍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一:关注《三国演义》的人、喜欢汉末魏晋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许都,许都是汉朝的最后一个首都,也是魏的开国首都。那时候的许都,就在现在的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

           我家离古城村不是太远,去许昌,这里也是必经之地。

           但我小时候并不知道古城村,倒是对盆李村是早有耳闻的。

           1800年前中国的首都,现在变成了一片麦田,高高的土地,曾经的皇家宫殿。这里,就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昌汉魏故城遗址。

           书上,网上的资料显示,汉魏故城都是在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其实,从地理上看,汉魏故城离张潘镇盆李村更近一些。

           我第一次见到汉魏故城遗址,是在盆李村,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小时候,一个亲戚嫁到了盆李村,生了一个女儿的时候,需要众多的亲友都到她们家“吃桌”。去的时候,开着拖拉机,车厢里摆了许多的小板凳,孩子们难得出门,当然不愿意坐着,都是趴在车边等着俩眼瞅沿途的风景。从鄢陵的顺羊村出发,到只乐乡钱桥村集合,经临颍县窝城镇,再往北走,七八里地的样子,就是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没进盆李村,突然看到了西边漫地里一个非常高的土台。平原地带,突然一个高高的土台出现,孩子们惊叫起来——长大后到许昌上学,才知道小时候看到的高台是汉魏故城遗址西南角的毓秀台,那时1800年前汉献帝刘协祭地的地方。

           也就是因为小时候的这件事,我深深地记住了盆李这个村子。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二:过了盆李桥,没多远就看到了盆李村的牌子。

           我1996年考上许昌农机校,就开始一次次从这个村子经过。那时候,这条宽宽的省道还是一片片的庄稼,上许昌需要从盆李村东头儿或南头儿入村,穿过整个村子,从村西北角出去,所以,对这个挺大的村子当时也是非常熟悉的。

           但这条省道在2003年开始修建后,从村里过的机会就非常少了,对村子里的摸样也越来越模糊了。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三:盆李村北街往东原本是很荒芜的,但省道从这里经过后,建楼房的就多了起来,过去秸秆、垃圾随处见的情况转变了不少。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四:盆李村本来是很想认认真真拍拍的,但从这里经过,总是在公交车上,也只能在飞驰的公交车上拍下这些不太清晰,又没啥主题,甚至很失败的图片了。老家建房子,临街是都愿意的,因为出行方便,还可以出租门面挣钱。但临着车来车往的省道,嘈杂的环境实在不宜居,又脏得厉害。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五:一些重要的村子,在过去都会有些上级的分支机构存在,比如供销社,比如棉花加工厂,还比如图片中的这个烟草公司的烟叶收购站。

           河南和山东是中国种植烟叶最早的地方。

           河南种植烟叶始于清末,河南烟叶的起源地是许昌,故而,许昌又有“烟城”之称,许昌卷烟厂一直风生水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前几年还把南阳卷烟厂和驻马店卷烟厂给“吃”了,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所以,许昌乡下,百余年来一直都有种植烟叶的传统,也就有了这些遍地开花的乡下村里的烟站。

            对烟站我是熟悉的,俺村里过去就有一个烟站,到了夏天,十里八村的烟农们都拉着架子车来烟站卖烟叶,排着长长的队伍。架子车上基本上都会有孩子跟着,卖了烟叶,拿了现金,街上到处都是堆满笑容的面庞。这个时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因为大人们一定会给孩子么买东西的,所以,那时候村里的生意也特别好,供销社、饭馆、小卖部、小摊贩、烧饼炉……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真是挺不错的。

             听父亲说,这么些年,居高不下的农业税一直很难让人攒到些钱,也就是种烟叶那些年,还能多攒一点儿钱。

              关于烟叶,印象很深的就是烟包车。

              那时候,村里有个车队,大马力的拖拉机,堆着高高的烟包,去许昌走亲戚的时候,天不亮父亲就把我从被窝里抱出来,一家人爬上高高的烟包车顶上,用包片盖住人,长长的车队出村,就往许昌赶了。到许昌的时候,天也就是刚刚亮。

               我也是坐着烟包车,见到了让我找不到东西南北的许昌城,看着黑漆漆油污满身的火车冒着粗粗的烟突突地从面前经过。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六:盆李村北街路口的这座小庙留意多年了,一直没进去一探究竟,很好奇,就是没机会下车走进去,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座什么庙。不过,不用猜,肯定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我甚至想,这庙离汉魏故城遗址几百米,也许跟三国历史有关系哩……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七:小庙的西侧是一家农村商店:三义烟酒超市。处于村子的一个重要路口,又临着小庙,生意自然是不错的。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八:在盆李村北头路口处往西拍,这就是农村人常说的“官路”了。重要的交通线路,就被冠以“官”字,足见“官”本位的思想是在中国人心中的根深蒂固。

           这条路是鄢陵南部、许昌东南部群众往许昌的最重要的一条路,当然在群众心中是相当“官”的。

           2003年以前,这条路其实很窄,路旁都是高高的杨树,风景也不错,但路况跟现在是不能比的。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九:十几年前路旁是什么样子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肯定这里不会有太多房子,到了盆李村北头路口,往西一拐,没多远似乎就没什么房子了。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十:我乘坐的201路城乡公交车到盆李村停留了一小会儿,这里也是司机们多拉几个人的重要的路口。

          路旁有六七个人在等车,但看情况是要出远门的,应该是长途车从这里经过他们在等订好的车。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十一:广州、东莞、授权盆李售票、每天一班、发车时间、订票电话。

            出门干什么?打工。当然不会是牌子上写的“包车旅游”。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十二:化肥袋子是他们出行的必备物品,袋子里也许是他们在异乡御寒的棉被棉袄,也许是为了省下途中吃饭的话费带上的煮熟的鸡蛋,也许是留守家中伺候庄稼照顾老人孩子的女人们的千般不舍万般留恋。

             打工,打工。

             打工……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十三:应该是盆李村学校的一部分,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开了一个门,又多了废品收购站几个字。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十四:民房干净漂亮,学校与废品收购站比邻而居,破败陈旧,这不是好现象。

             啥时候学校的房子是全村最奢华的建筑,才是真正的新农村。

             学校的发展应该是超前、跨越式的。我心中理想的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比经济社会整体超前二十年。二十年后,全社会的其他方面才能与二十年前的教育发展一个层次,这个国家一定是最成功也最具潜力的。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十五:多年前从这里经过,还是一片片一望无际的麦田,现在什么都看不见了。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十六:快到汉魏故城遗址了,突然看到了“甄庄佳美福超市”几个字——这个位置,应该属于盆李村的,甄庄是个人名?


图片乡村:曾经的东汉王朝首都皇宫城墙根下的村子(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汉魏故城遗址)
     图十七:省道,当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肯定是比地面高出不少的,但省道走到这里,就成“地下”省道了。这里,就是汉魏故城遗址,看到杨树林中隐隐的仿汉式建筑了吧!那时通往汉魏故城遗址西南角毓秀台的大门。公元196年,曹操就是把没人关心的汉献帝刘协从一片废墟的洛阳迎到了这片土地上。

             许昌最鼎盛的时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萌芽、发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