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在南坞村住了十年了,见过的最隆重的一个仪式,莫过于禅宇寺那年的“送扇仪式”。
应该是2010年或是2009年拍的图片。那年农历六月初一,南坞村北门外卫生院后头的禅宇寺人山人海,来自漯河、临颍、许昌、鄢陵乃至许多不知道来处的信徒、游客齐聚禅宇寺,参加六月初一给佛爷送扇仪式。我是快中午了看到村口大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乐队才知道消息,赶紧跑去拍图。
仪式现场的火爆程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若让我说,也只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下了。
图片拍了很多,回家后就贴,果然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还有媒体跟我联系,说来年在举行这项活动时让我提前给他们联系,他们要来做专题。
没有时间出去拍图片,就只能贴老照片了。

图二:大殿内挤满了人,不能叩头,院子里空旷地方新垒砌了一座高高焚纸炉炉子前头也就成了很多来客磕头拜佛之地了。

图三:农村信徒里,中年妇女居多,胸前还用别针别了一个红条,上边又有黄字,才想着可能是工作人员。

图四:人是应该有信仰的,不管是信仰道教,或是佛教、或是基督教,能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个归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看到这位埋首磕头的大妈,我还想,此刻,宗教信仰给她带来的是希望。

图五:焚香炉前火苗旺旺,不断有人上前点香焚纸磕头祈祷。

图六:禅宇寺大雄宝殿前的香炉在仪式宣布开始后,马上就有人挤上前开始准备上香。
禅宇寺之前贴了大量的图片,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
京剧、豫剧、二人转等剧种都有一出戏,说的是伍子胥反楚保马娘娘和太子出逃,途径禅宇寺被楚军围困,马娘娘托孤投井自杀,伍子胥才得以保太子杀出重围。
京剧里,这出戏叫《武昭关》,又名《马昭仪》、《楚宫恨》、《禅宇寺》,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大师早年间都曾演出的剧目。
豫剧里,这出戏叫《伍子胥困禅宇》,又名《困禅宇》、《武昭关》、《禅宇寺》、《伍子胥探井》。这出戏我听过豫剧名老艺人李国范先生的唱腔,李先生是豫东著名的文武小生,唱腔很有特色,。
虽然是曲艺类,二人转也有这个大戏的版本,他们叫作《伍子胥救主》、《禅宇寺》,网上有一些年轻二人转演员的录像。
这些戏里唱的“禅宇寺”,就是指南坞村的禅宇寺。
因为南坞村禅宇寺是伍子胥被困蒙冤之地(蒙冤是戏里说后来有人诬陷伍子胥与马昭仪有私情),故而南坞乡一带有“南坞不唱困禅宇”的俗语。我曾问南坞村里的老人,为啥“南坞不唱困禅宇”,老人说,民国时候,一个豫剧班社在南坞村演出《伍子胥困禅宇》,演到《困禅宇》一折时,饰演伍子胥的演员突然倒毙舞台,此事传开,戏曲界都说南坞村是伍子胥受难地,所以此后戏曲界就有了到南坞村不演《伍子胥困禅宇》的规矩,一直流传至今。

图七:这种香平时在农村很少见,也只有在这样的隆重仪式上才能见到。

图八:禅宇寺年代久远,按说这里因为伍子胥而闻名,伍子胥应该是有挺显眼的神仙供后人祭奠。但禅宇寺大殿里供的是如来佛祖和十八罗汉等,我也是在来了南坞村几年后才在前殿里看到了两幅陈旧的布画像,一个是银盔银甲的小将伍子胥,一个头戴凤冠的马昭仪。
禅宇寺大殿里佛教的神仙如来佛等,而伍子胥、马娘娘即为神自然是道教的神仙,佛、道同居一院,应是少见的。
图九:很多来烧香拜佛的信徒都佩戴了这种红布条,不知道有何讲究。
图十:那天不光来了大量的小轿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还有很多的这样的三轮车和拖拉机,我上前问这几位坐在车上的老人,她们说是来自望田镇的某个村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