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扶沟县固城乡海岗村已经去过好几次,拍图片应该也有最少两次了。
这次是从村北拍到村南,图片最多的一次。但因为是骑着摩托车时单手拍摄,图片质量不好,大家就将就着看吧!
这是过了海岗村的泉阁酒厂,骑着摩托车走到海岗村北头的时候所拍。
手头没有关于海岗村的纸质文字资料,就上网搜索。没啥有价值的信息,就是看到了一些1974年、1975年郑州铁一中的知青下乡被派到海岗村的往事。
图二:这位知青在过去了几十年后,骑行扶沟县,想起了往事,还拍了一组图片。但文中除了提到了关于海岗村的一些人名,比如“张婶、李妈、王叔、二伯,还有铁蛋、狗孬、琴妞、三娃”等,还说到了他跟着村支书的儿子跑几十里地要账的事。那时知青给人的印象也有负面的,比如爱打群架,这是一个没人敢惹的群体,比如偷鸡摸狗他们和她们会不是有新动作,等等。
看完文字又看图片,才发现里边竟然用的有我拍的固城乡政府大院、海岗村泉阁酒厂的图片。
图三:这位老知青说得最多的,还有那个时代知青特有的爱情悲剧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插队到扶沟农村的女知青泉歌被分到了青年农民海林家,海林对这个省城郑州来的女孩子非常照顾,不让她干重活儿,两人相处日久生情,原本有望成就一个扶沟县版的栓宝银环爱情故事,但当时就已经严重存在的城乡差别终于让两个懵懂的青年南北相隔了。
——泉歌?!
——泉阁?!
莫非,固城乡海岗村的泉阁酒业有限公司是因为这个郑州的女知青……
也许是我浮想联翩了。
图片中房前择小尖椒的农妇和闲坐的老人应该知道根底。
图四:海岗村的民居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堂屋东西把宅基盖满,最少都是五间房子,也挺不错的。
第一次到海岗村,看到看到海岗村横平竖直的大街小巷,觉得村干部的能力肯定特别强,能把整个村子都统一规划一遍。
不知道1974年郑州的知识青年们到这里时海岗村是什么摸样。
知青的回忆文字里,还说到了一个爱情悲剧:两个到了扶沟县固城乡的郑州知青两情相悦,在豫东平原小村里相恋了,男知青抱了女知青,恰被经过的村团支部副书记看到,第二天找到女知青谈话,不知道是怎样的谈话内容,女知青喝了敌敌畏,死在了一棵大树下。
人死了,当然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地过去。
最后的结论是男知青强奸女知青未遂而致女知青自杀身亡。
要把男知青押到公社还是什么地方去大批大斗,走到女知青自杀的大树下时,男知青一头撞在了大树上。伤很重,拉到了郑州抢救——当然,这段刚刚萌芽的爱情也就宣告彻底结束。
同样还是在扶沟县的郑州知青,也热热烈烈地恋爱了,女方家长建国前曾是国民党军官的小妾,而男方的母亲是臭老九,结果,双方家长彼此嫌弃,都要坚决把手中的风筝拉到身边。两个人是勇气感人的,就跑了,好像去了江浙一带——但那时的气候跟现在不同,出门了什么都没有,也没有可以打工的地方暂时存活下来,又有打击流串犯的无处不在的队伍。两个人终于走投无路,也许是相拥着,就躺在了铁轨上。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图五:扶沟西南部固城乡一带的农村,盖楼的农户很少,海岗村临街建了几栋楼房,便显得格外突出。
图六:海岗村算是一个人气比较旺的村子了,但拍出来的图片还是觉得人烟稀少。
图七:海岗村中心往东有一条小公路,应该是海岗村往东通往其他村子最主要的一条路。
图八:这户人家的房子建得挺大,就是房前堆放着大垛的辣椒和满地的秸秆和垃圾影响了形象。
图九:走进河南农村,杂草和随处的秸秆是传统的农业地区的普遍表现。
图十:这一户农家虽然住的是旧房子,但瓦房和大门前整理的干干净净,看着就舒服。
有时就想,若是村里每户人家都把房前屋后打扫得漂漂亮亮的该有多好。
图十一:海干村杨西昌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电话6349469,周口市的区号好像是0394——找杨医生看病的,肯定都是附近村子的人,自然就没有必要打上区号了。
因为有海岗两个字,还是诊所,算是村里的一个地标了,就拍下来。
图十二:虽然来过几次海岗村,但还是走过了路口,一直到村外才发现走错了。赶紧调转方向拐回来。
图十三:在海岗村南头儿眺望海岗南北大街——路旁的棉花杆、麦秸、杂物让图片少了许多美感。
但这就是最真实的河南普通农村。
图十四:只记得在村南头儿的一个胡同里可以通往周口市与许昌市交界的大浪沟,但不记得是具体哪个胡同,就随机进了这条不宽的过道。
图十五:海岗村依然很破旧,但多年前就规划了下水道,为将来的进一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十六:海岗村的民居建筑格局有规律,堂屋多是五间堂屋,配房的东屋、西屋多是平房,与院前、门楼紧密相连,模式差不多,看起来也挺好。
图十七:出了海岗村,回头拍了一张。这个地方离大浪沟也就几百米距离,过了大浪沟,离南坞村只剩下几里地了。此次的扶沟行也接近了尾声。
——前些时候就有一位扶沟县固城乡海岗村的网友给我说让我拍拍他们村,今天终于贴出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