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南坞村今夜依然一片静寂。
没有任何声响,隐约能听到的是不知从哪个村里传来的犬吠之声。
坐在办公室值夜班,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可以再没有任何人打扰的情况下坐在电脑前,心情也平静下来。
听听戏吧!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享受乡音的滋味了。
豫东红脸王朱坤芳的《杨继业碰碑》,听的遍数恐怕愈百了,还是想听。
悲怆凄凉的唢呐、高亢深沉的板胡,伴着一声声的梆子,唱腔未起,我已沉醉。“一夜间老夫我苍老倍增,人老了想青春万万不能!我好比姜太公兴周伐纣,又好比三国的老将黄忠。关云长走麦城周仓保驾,是何人保老夫转回汴京?七郎儿他搬兵无有踪影,倒叫老夫我挂心中。”一个悲壮的故事,被豫剧红脸王演绎得淋漓尽致。豫东红脸,这个豫剧界倍受群众欢迎却始终被郑州戏曲官方所排斥的独特唱腔,靠着民间的力挺,一直火爆于民间,虽极难登上官方的大堂,却星星之火终于呈燎原之势。
中国戏曲真是个奇怪的东西,群众喜欢的,入不了官方和专家的法眼,得了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五个一工程奖的,基本上不会有唱腔在民间流传。
照此模式发展下去,让戏曲走精品路线脱离群众路线,相信戏曲的未来只能是很快灭绝。
——跑题了,今天继续说扶沟行系列图片。
图二:骑摩托车走过扶沟县农牧场第二园艺场,往西不远就上了这条小公路。
多远就看到路上烟气弥漫,走近了看,一个青年把秸秆和玉米芯玉米叶推到路中央焚烧。
太闲了。
哪怕像其他人那样推到路边沟里也行啊!
图三:又是一个只见房子少见人影的豫东小村。
村子很小,同我的家乡一样,秸秆多,荒草多,离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不小的距离。
图四:扶沟县跟鄢陵县经济发展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扶沟农村跟鄢陵农村不太一样。鄢陵农村不知是攀比之风还是确实条件稍好一些,盖楼房特别多,男孩子十七八岁还不盖好楼房似乎就是家长没本事了。有的人家孩子十来岁就把孩子结婚用的楼房盖好了。
扶沟的村子(我所见的固城乡一带)规划都特别整齐,街道方方正正,是鄢陵农村没法比的。但楼房很少见,瓦房也不是鄢陵农村常见的三间,而是连体四间。
毕竟是不同地域,一些习俗明显是不同的。
图五:农业村,当然秸秆多,村容村貌就会有影响。但农民的需要第一,目前也没有妥善的办法。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行“新型农村社区”,希望这个农村发展的新方向行得通、走得顺。
图六:上午百度搜索“扶沟县固城乡邹庄村”几个字,想着寻找点儿有用的资料。不曾想一无所获,第一条竟是我去年秋天拍扶沟县固城乡道清寺村时的图片。
希望《河南省扶沟县地名志》赶紧出版。听扶沟县行行老师说,他筹备弄这本书,我一直也盼望着。
图七:扶沟县的蔬菜是远近闻名的,没想到固城乡也开始有大面积的种植农户了。这张图片是摩托车走到固城乡邹庄村和海岗村之间时所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