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9月2日,新浪博友“北方人”对我说:“早,占永哥!有时间拍几张田里的庄稼看看呗!每年回老家都是春节,好久没看到过绿色的庄稼啦!”
昨天,又有一位博友说:“看到那位大爷后面的庄稼地了,亲切!哥,能多拍几张吗?”
一直在为博友拍家乡,都是到博友老家的村子里拍图片。
这次,还是第一次有博友让我专门拍拍庄稼。
庄稼就在村外,拍起来,原则上似乎很简单。
但还是耽误了好几天。
前天傍晚,走出乡政府,到村外去拍庄稼。
远离县城的南坞村,一到这时候,宽阔敞亮的红旗大道人流车流也少了许多。
图二:图左侧的楼,是南坞乡政府的主办公楼,从乡政府出来,往西,不足百米,就有庄稼。
但想拍空旷的田野,还得往南走。
这个时候,南坞村街上人也不多,到村外走走,心情也是不错的。
图三:已经好些天没听戏了,今晚终于可以坐在电脑前,听着戏,写着文字。
听了豫剧《杨继业碰碑》朱坤芳“一夜间老夫我苍老倍增,人老了想青春万万不能”的沧桑唱腔。
听了豫剧《下陈州》王素珍“张桂英在荒郊珠泪滚滚,想起我的娘如同箭穿心”的凄凉的唱腔。
听了豫剧《阎立品唱腔集锦(音频)》凄美动人的唱腔。这里头,有源自陈派《捡柴》的“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有《桃花庵》“陈妙善上前来双膝跪地”,有《风雪配》“忽听得谯楼上更鼓响亮”,有《西厢记》“
图四:博友想看庄稼,路旁就是一片红薯地,先拍一张。
南坞一带因为土质问题,其实不适合种红薯,不是说长得不好,而是“出”红薯太麻烦,太黏。

图五:有时下面条,不管是捞面条还是汤面条,我都喜欢往里边下点儿红薯叶。很好吃的。
图六:俺家把这个叫牛草,电视上说这是狗翼巴花。
图七:路两旁,是密密麻麻的野草,也有护路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图八:现在,正是农闲时节,所以,地里也很少有人。
图九:往西走一百米,就是俺家的玉米田。
图十:鄢陵是花木之乡,最不是重点乡镇,种植苗木的农户还是有的。
这一片苗木,有大叶女贞,还有红叶李。
图十一:路边的不知名的野草。
图十二:在这一带,因为种植玉米省力,收入比小尖椒、棉花要低不少,故而就被称作“懒庄稼”。
因为大量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故而,南坞这儿“懒庄稼”也不少。
图十三:玉米棒子。
对了,家里人还是习惯于叫“包谷”。
图十四:天色越来越暗,看到路边有芦苇,,就下到破中间蹲下身子拍了这么一张。
图十五:过了第一个路口,再往里走三四十米,路两边全是这种小花。
一米多高的花儿,小路两侧布满,花骨朵儿虽小,却开得层层叠叠,煞为好看。
没有任何噪音,有的,只有蛐蛐的低吟和不知名的小虫的浅唱。
徜徉其中,真是一种极美享受了。
图十六:本来要拍庄稼的,走到这里,天色已经暗的小路也模糊了。
拍拍天空,图片效果还是挺亮的,其实,路上已经想黑了。
拐回去吧!改天再为博友拍庄稼。
图十七:拍上边的那些图片的前一天,其实我就打算要出去拍庄稼让博友看了。也是傍晚,拿着相机,往外走,经过乡派出所,拍了张夕阳下的小耧。
图十八:经过花坛,拍了拍树上的柿子。
正要出去,突然就有工作了,只好回办公室。
只能改天去为博友拍庄稼了。
——我是每周二、五值夜班,睡在办公室,五周过一次双休日。因为办公室的两个同事是小姑娘,办公楼上人少时,特别是周五、周六晚上,我还得睡在办公室。
基层办公室的工作,没有具体的工作时间,有活儿了,不管有没有班,就得马上在现场。
所以,虽然住在农村,到村外拍图片也有诸多不便。
希望博友能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