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新浪博友里,与“许昌戏痴”算是最亲近的一位了。
我喊她张姨,她说起俺家刘老师总是说“俺那媳妇儿”。
去年,张姨第一次到南坞村,之后的交流,一是博客,二是电话。
时隔一年,张姨如约又来南坞村。
我和妻昨天晚上就把凌乱的屋子收拾了一遍,迎接张姨的到来。
早上八点,张姨一行三人从许昌出发,十一点多,她们到了南坞村。
我正在办公室值班,想着到乡政府门口看看她们是否到了,刚出办公室大门,碰见了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主任说,外边儿的人是找你的吧?
紧走两步,往外看,张姨正在楼外拨电话,接着,我的电话响了。
赶紧迎上去,让老师们回后院的家里。
张姨真诚、热情、热闹、爱说爱笑。
张姨夫妇与俺一家三口的交往,更多的,是亲戚般的味道了。
来了,自然是要合影的。

图二:右侧,是张姨。
挨着张姨的,是张姨的爱人。
左侧,是俺。
挨着我的,是邓老师。
邓老师年纪最长,却是一位非常炽热的骑友、旅游。
这么大年纪了,一天还能骑二百五十里路。

图三:今年老师们来,装备换了。
这三辆车,两辆三千多,一辆一千五。
三千多买辆自行车,这么多钱,已经能买一辆摩托车了。

图四:去年来时,张姨带走了十多本书,多是关于戏曲方面的,有《豫剧名旦六大家画传》、《陈素真回忆录》、《许昌戏曲志》、《鄢陵县戏曲志》、《鄢陵县曲艺志》等。
邓老师说,许昌的一些戏友向张姨借书,张姨非让这些好了多年的老朋友给她打借条,唯恐把我的书弄丢了。
知道这些,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其实,这些书虽然喜欢,但跟朋友相比,又能算什么呢?让张姨如此上心,让我也有些过意不去了。

图五:张姨去年来,怎么说也不留下吃饭。
今年来了,我提前给妻说了,让她上午早点儿回家。
中午,坚决不能让她们走。

图六:饭后,在家里稍事休息,张姨要走。
路途遥远,张姨年龄毕竟大了,骑回许昌城,肯定会很累的,我没有再挽留。
但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难舍。

图七:张姨在商量回许昌的路线。

图八:想给几位老师拍几张单独骑行的图片。
结果,给张姨拍的第一张就没拍清晰。

图九:叔的这张图片还可以。
叔的性格,也是那种特别真诚的人,应该是有些内向的。

图十:邓老师的骑行,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是我这样的年轻人也无法相比的。

图十一:我算一下,若是我骑行,从南坞村到许昌当天去当天回,是有些吃不消的。
现在如我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图十二:张姨一行不让我送,我就跟着他们,想着是要站在前院楼前目送他们的。

图十三:张姨跟我母亲年龄相当,她也总是说起我母亲跟她的一些年龄、长相之类的很随意的话题。
心理上,想起她,就觉得是温暖的。

图十四:院墙外,张姨一行三人的身影在树影中已经模糊。
就是希望,老天能多照顾,让她们回许昌时能不太费力气。
此刻,张姨应该已经休息了。
祝福张姨和随和的叔叔,继续骑行,继续驴友,继续戏痴,继续开心,能越来越健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