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这是我办公室里头的床。
乡政府的工作,跟城市里头不同,上班,基本上都不是坐在办公室,而是需要天天骑着摩托车到村里头。而我,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在乡政府党政办,可以不包村,不用操心村里头各类事务。
但,党政办跟其他部门不同的是:二十四小时保证有人,二十四小时保证电话及时接听。
除了分管的领导,办公室就俺仨人。
两外两位同事小刘和小张,都是小姑娘。
所以,每天晚上十点钟值班人员点名后,睡办公室值班,也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
——俺家孩子和孩子妈妈,就在办公楼后头的乡政府家属院。孩子在后头喊一声,我在办公室就能听见。
就跟领导说,平时办公楼晚上人多时,我就回家睡,人少了,我就睡办公室,但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晚上,我保证睡办公室——当然,晚上十点半后我才能离开办公室,早上六点半之前,就得到办公室。
家就在乡政府院儿里头,我若是天天守着办公室不回家,难免,就会想孩子的。
领导理解我想孩子的心情,就默许了我的这个无法列入机关管理规定的建议。
图二:身在乡镇政府党政办,别的不多,就是钥匙多——这只是一部分而已。
仓库、领导办公室、车库、公务车辆、电表箱、大门……所有机关后勤用得着锁的地方,我这儿都有钥匙。牢记每把钥匙的位置和属于哪个地方,是不能含糊的。
图三:以前,办公室有台电视,因为故障,就扔在了仓库。
晚上躺办公室,也不能总是工作啊!
就把家里的电视搬来了。
图四:办公室,离不了的,还有毛笔。
开人大会、党代会代表名单和各类公告;各类宣传标语;时间紧张来不及制作会标就手写;甚至,某位职工家中有了丧事,写个“南坞乡党委政府敬挽”,都用得着毛笔。
图五:我的擦脚布……
图六:我的洗脸盆、毛巾、牙膏牙刷。
图七:真要是周末晚上没事儿了,我也会躺床上看会儿书。
最近,在读《鄢陵县教育志》。
图八:这本《许昌教育五十年》,不是买的,是借一位前辈的。
我最喜欢读的,是地方史志类的书籍,现在收藏最多的,就是鄢陵相关的:《鄢陵县志》、《鄢陵县地名志》、《鄢陵县戏曲志》、《鄢陵县曲艺志》、《鄢陵县供销社志》、《鄢陵县卫生志》等,另外,还有自己买的《许昌县志》、《许昌卷烟厂志》等,其他的,多是新浪博友赠送的,比如《沈丘县志》、《钧州志》、《周口地区气象志》等,而许多的地方文史资料书籍,除了自己买的一些外,新浪博友赠送的,也占了相当一部分。
家里有看不完的自己感兴趣的书,是件挺美的事儿。
图九:一位同事在许昌学院上大学的教材,我借来翻看翻看。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当然,我只是闲看,绝没有研究的胆量。
——看这本书,上厕所时常常随身携带。
图十:一位广东的新浪博友通过看我的图片,知道了我用的相机的型号,就从广东给我寄来了这本专门针对我这款相机的摄影教材,并交代我,要好好拍图,宣传家乡,宣传农村。
厚厚的一本,收到书的时候,我真是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图十一:《左传》第一篇,是《郑伯克段于鄢》。
说的,是俺鄢陵的事儿,我就把这本书搁在床头了。
图十二:办公室墙上的《南坞乡机关干部正气歌》,是俺的奉命之作,2004年或是2005年秋天的事儿。
当然,先后经过了一位领导和县文联主席的几番修改,才定了这个版本。
现在,领导离开了南坞,当了副县级领导,文联主席也退二线了,这个挂在墙上的打油诗,还坚持守着南坞村,跟我做伴儿。

图十三:周六拍的图片,值班的其他人员都回了各自的办公室,恰好没人,就站在办公室门口拍了一张静静的走廊。
图十四:南坞乡党政办公室的牌子旁边,还有个“南坞乡机关非工作日期间值班室”的纸质“牌子”。
这是许昌市纪检委和鄢陵县纪检委查岗时必须有的。
图十五:俺的办公室内部。
因为是乡机关里人来人往最多的地方,所以,卫生保持也是很重要的。
村里有群众来办事儿,第一个进的,往往都是办公室,咱得搞好服务,做好引导,还得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不然,农民回去了,就会说,乡政府的办公室真脏。
天天跟农民打交道,办公室环境卫生和个人工作态度,都是代表党委政府形象的,断然马虎不得。
图十六:里头的门儿,就是我晚上睡觉的地方。
图十七:乡政府办公室的工作,绝不是总守着办公室,机关院内,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俺工作的地方。
水龙头坏了、某个站所照明棒管坏了、车辆不按规定停放了、宣传栏被风刮歪了、厕所便池堵了、拖把不够用了,等等等等,偌大的乡机关大院,任何一个地方的,再小的事儿,都可能是办公室随时都要干的。
图十八:这栋楼盖好,是2004年,我每天,就是守着这栋楼转圈过日子。
图十九:我这个照相爱好者,总是出不了门儿,今天,就贴乡政府大院,让大家看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