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根据几位博友的意见,近几天,不再贴城市图片,继续回到我的“图片乡村”中来。
这是去年冬天,母亲生病手术后,住在哥嫂家中。隔几天,我要带着妻和孩子骑三轮摩托到哥嫂所在的张桥乡一趟。
母亲术后恢复情况不错,我和妻的心情,也放松不少,就把相机交给妻,让她拍几张。
图片,是从张桥乡老张桥村开始拍的,年前,也已经贴出来了。
今天,就这接着老张桥村的图片继续说。
这是在老张桥村北头儿拍到的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
图二:天气挺冷的,路上,行人不多。
骑两轮摩托的青年,肯定是很冷的。
我骑的,是三轮摩托车,车厢里铺上被子,再盖一床被子,妻和孩子躲在被窝儿里,虽然不可能多么暖和,但也不会冻着。
图三:过了老张桥村,不到二里地,S237省道东侧,是张桥乡董庄村。
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载:董庄“在县城东南14公里处。南接陈楼村,北与罗庄紧连,属罗庄村委会。517人,汉族。耕地630亩。明末,董姓由只乐乡顺羊迁此建村,故名。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东西主街一条横贯。新建砖木结构瓦房排列成行。东西两端有3亩养鱼塘。农产以粮、棉为主,部分村民自办酿酒作坊和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林荫大道笔直,西去1公里通邵庄。
——三百多年前,这个村子的老祖先,是从俺家所在的只乐乡顺羊村迁过来的。
这个董庄村,与顺羊村相距四十里地,不知道当年的先辈们为何要搬家。
想来,必是一个悲壮无奈的故事。
图四:经过的地方,是张桥乡董庄村的最西头儿。
这个地方,刚好是S237省道的拐角处,就在这个拐弯的地方,堆放了大量的废旧拖拉机和其它废旧机械。多年前,
就有了这个市场,虽然脏乱,但确实生意不错。
图五:三百年前,这个村子的老祖先跟俺家的老祖先是一家人,现在,各自成了独立的村庄,甚至,很多后人都不知道自己祖先当年的故事了。
图六:这个小路口,省道建好以前,就是从鄢陵县张桥乡通往扶沟县固城乡的通道。
现在跟紧挨着的省道比比,过去的小道儿,真是长得太卑微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