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我和妻是幸运的。
1996年,妻考上了许昌师范,我考上了许昌农机校。那个时候,还是“国家分配”的体制。1999年毕业后,妻本有希望留在许昌教书,却最终错失机遇,回到南坞村教书。不管怎样,有了工作。我2000年毕业,后来被分配到南坞村,当了一名乡干部。
妻弟不太幸运。
妻弟上了高中,又考了大学,大学毕业,没有“国家分配”的机会,就四处打工,去过广东东莞,又去陕西西安,很辛苦,却没能挣多少钱。后来,回许昌,继续打工。
幸运的我和妻,从此,按部就班,兢兢业业开始了“国家的人”的生活,两个人辛苦攒钱,希望日子能逐渐好起来,却一直在底层过农村人的小日子。
不幸运的妻弟,却很快在许昌城稳住了脚步——我和妻十余年工龄的工资加在一起,也没妻弟的多。短短两年,妻弟就在许昌城跟当地的一个女孩子结婚,快生孩子时,买了房子,并把岳父岳母接到了城里头享福,我和妻开始兼职种上了岳父岳母的五亩耕地。
——幸运的我和妻,去许昌,不用再去住旅社,可以到原本不幸运的妻弟家住了。
这是今年春节,我和妻到许昌走亲戚时在许昌拍的一组图片。
前进路西口儿与文峰广场交汇处,有一位卖糖炒栗子的,妻买了半袋儿,挺贵的。

图二:孩子难得进城一趟,一出门,就特别兴奋,也不再像在家一样,这事儿那事儿地淘气、闹腾了。

图三:忘了给我发什么感慨了,出来这样的奇怪表情。

图四:前进路,虽然拓宽了,但路旁的建筑变化不大,很多都是老房子。
经过路南的一个单位,挂的是许昌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的牌子。
十年前,这里应该是许昌是地税稽查局的办公地。

图五:路旁角落里,立了个“军事管理区”的牌子,这附近,有一个武警部队,太敏感,也不知道让不让拍,但涉军的事儿,还是小心为好,走过,不敢拍。

图六:前进路与毓秀路交叉口,有个挺大黄色封闭房子,不知道到底是干啥用的。

图七:过了毓秀路,前进路再往东走,变化就大,以前,
这里都是窄街老房子,人流少,现在,热闹起来了。拓宽的路还在修建中,似乎还没通车。

图八:毓秀路与前进路交叉口东北角,是中国建设银行的大楼。
有历史了,还用着,挺不错。
现在不管到哪个城市,新楼随处可见,倒是这旧式楼房,越来越少了。
如果能用,为啥非得拆了呢?
我去身后,那些一百多年的老房子还在用,二三十年前盖的楼,肯定比清朝的房子结实吧!若是不用个三百二百年就拆,觉得净浪费资源了。

图九:到妻弟家走亲戚,虽然带了礼物,但一住就是几天,所以,出门的时候,就随意买些水果什么的带回去。
图十:到许昌了,才发现,城里头的水果、蔬菜、鸡蛋、肉制品之类的东西,竟然比南坞村还便宜。
图十二:会妻弟家,经过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妻也是个小学教师,所以,走到学校门口,就是特别留意的。
当年,妻有希望留在许昌的某个街道小学教书,却因为不愿多花现在看来寥寥的一点钱,没能如愿,回了南坞村,不然,她现在肯定在许昌过得也挺美的——当然,若是那样,陪她过日子的,就不是俺了。
应该庆幸。
图十三:过了毓秀路小学,是许昌市监察局。
这里,还负责效能监督,去某个单位办事,工作人员服务不好,甚至失职渎职,可以到这里举报,也可以直接打电话,没有不怕的。
——这个单位的领导应该经常下去暗访。
图十四:城市里,人多车多热闹,随意走走,其实已经走了不少路。
到了小区门口,孩子说:“我累了,抱抱我吧!”
图十五:妻弟买的是二手房,虽然旧了一些,但环境还不错。
希望孩子将来也能杀出南坞村,成为城市里头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